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水分条件下两种梭梭蒸腾作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梭梭柴(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persicum)是准噶尔盆地分布最广的两种植物。自梭梭主要分布在半固定半流动沙丘顶部,梭梭柴则多分布于丘间平地。对于这两种梭梭蒸腾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梭梭柴。关于白梭梭蒸腾作用的研究国内尚鲜见报道。本文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两种梭梭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极旱环境中两种梭梭蒸腾的生理生态学特点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蒋进 《干旱区研究》1992,9(4):14-17
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梭梭(H.ammodendron)是我国干旱荒漠区的优良固沙植物,列入我国第一批保护植物,白梭梭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除了分布在新疆外,还分布在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对于它们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已先后做过不少工作,关于生理方面的研究也有报导。本项工作是从水分生理观点着手,结合  相似文献   

3.
白梭梭和梭梭柴苗期生长节律变化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梭梭属(Haloxylon Bge.)植物约5种,我国有梭梭柴和白梭梭两种。它们是荒漠干旱区重要的固沙植物。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过度樵采和放牧,已引起它们分布面积减少,造成土地风蚀,流沙再起,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国家现已将白梭梭和梭梭柴列为濒危类3级国家保护植物[1-3]。白梭梭生于荒漠地区流动或半固定的沙丘上。梭梭柴多生长在固定沙地、丘间低地和平  相似文献   

4.
向沙地加入由牛粪分别与棉秆、玉米秆和麦糠发酵而成的肥料,然后种植梭梭与白梭梭,研究发酵肥料对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施加1.6%的发酵肥料,不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发酵肥料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梭梭的存活率平均比对照高28.1%,白梭梭平均比对照高3.6%;发酵肥料能提高梭梭、白梭梭株高生长量,梭梭、白梭梭肥料处理的累积株高生长量平均比对照高20.3 cm、18.8 cm,两种植物的月生长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发酵肥料能够明显提高两种植物的单枝生长量,肥料处理的月生长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两种植物肥料处理的累积单枝生长量平均比对照高30.4 cm、25.0 cm。  相似文献   

5.
NaCl对囊果碱蓬、梭梭和白梭梭种子及初期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是干旱区植物群落建成的关键。试验表明,在700 mmoL/L NaCl处理时,与盐生植物梭梭和囊果碱蓬相比,旱生植物白梭梭种子胚中的K~+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700 mmol/LNaCl处理5 d后,白梭梭、梭梭和囊果碱蓬胚中K~+/Na~+分别是对照的33%,27%和74%。高盐处理显著降低3种植物尤其是白梭梭初期幼苗体内K~+含量以及K~+/Na~+。低盐处理下,囊果碱蓬初期幼苗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白梭梭和梭梭;高盐处理对3种植物初期幼苗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实验方法对生长在准噶尔盆地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三种典型荒漠植物主茎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研究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对环境差异所表现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相比人工营造荒漠植物,三种野生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布中宽窄导管并存,且宽导管较少,导管直径小、水力直径小、导管密度大、导管壁厚度大,使得野生荒漠植物对水分的输导率变小,但是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变强,机械强度变大.2)野生荒漠植物多枝柽柳、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具有相似的导管特征,三者相比,导管长度依次变短、单导管直径依次变小、水力直径依次变小;导管密度则是多枝柽柳最小、梭梭最大、无叶假木贼次之;宽窄导管并存,但多枝柽柳宽导管较多,梭梭、无叶假木贼窄导管较多;说明野生多枝柽柳、梭梭、无叶假木贼对水分的输导率依次变小,其中梭梭、无叶假木贼导管密度较大,窄导管较多,可以提高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这些差异是三种荒漠植物对其所处干湿环境适应的结果.通过探讨上述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为引种栽培、资源保护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为多枝柽柳、梭梭、无叶假木贼三种荒漠植物的起源、进化、系统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温周期及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习勇  魏岩  严成 《干旱区研究》2006,23(4):558-561
种子萌发行为的受控机制是生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宜的温周期下,不同贮藏时期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种子在温周期为5℃/25℃,5℃/15℃和15℃/25℃(暗/光=12 h/12h)中均能快速萌发.果翅对秋天新成熟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处于强迫休眠状态;果翅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到翌年春天(4月)解除这种抑制作用.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作用确保了种子在合适的时间萌发与种群的成功定居,这也是梭梭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梭梭与白梭梭气体交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梭梭[WTBX](Haloxylon ammodendron)与白梭梭(H.persicum)[WTBZ]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群落2个最主要的建群种。通过对梭梭与白梭梭光合特性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同期观测,探讨其光合响应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梭梭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大于白梭梭,而白梭梭利用强光的能力大于梭梭。梭梭和白梭梭净光合速率[WTBX](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特征均为“单峰”型,但Pn、Gs峰值出现时间略有差异,Tr的峰值出现时间为16:00。根据梭梭和白梭梭Pn、胞间[WTBZ]CO2浓度[WTBX](Ci)及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梭梭光合“午休”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白梭梭日平均Pn、Tr和WUE(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梭梭,说明白梭梭是一种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相关分析表明,对梭梭、白梭梭的Pn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相似文献   

9.
阜康北部梭梭荒漠早春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梭梭荒漠2种植物群落早春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发现: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群落具有结构简单、群落优势度高、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旱生性植物占绝对优势及短生植物成为群落重要组成部分等特征。同时,二者存在以下差异:①物种多样性差异,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梭梭群落(0.74,0.08和0.81)均高于白梭梭群落(0.61, 0.06和0.77);②主要伴生种不同,前者以草本植物为主要伴生种,后者以灌木为主要伴生种;③短生物种丰富度差异分别占前者的64.7%(11种)及后者的60%(15种)。2种梭梭群落的特点与差异可能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早春适宜的水热配置、群落生境的沙土含水量、沙面稳定程度及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惠  李彦  范连连 《干旱区研究》2011,28(5):780-788
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境土壤基质互换种植和盆栽控制沙埋深度方法,对其萌发出苗和幼苗建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丘间低地土壤pH、电导率和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沙丘顶部,其中电导率(可溶盐含量)相差达5倍;土壤含水量差别不...  相似文献   

11.
梭梭柴林地地温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湿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莫索沙漠研究站1992-1994年的试验资料,分析限梭梭柴林地地温的变化规律,并且建立了地温与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式,从而为治理沙漠环境,防网固少提供了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2.
梭梭年轮测定方法及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项研究在阿拉善荒漠区的吉兰泰、洪高勒、雅布赖等三地采集了梭梭主干解析木的样本 ,借助数码影像技术 ,完成了梭梭解析木分析方法的探讨。发现梭梭年轮的径生长为线性模式 ,这在双子叶木本植物中可能是仅有的。梭梭的高生长仍呈 L ogistic趋势和台阶式步进的特征。在梭梭的年轮分析中 ,可以看到一年生长 2个年轮的情况 ,但在解析木圆盘上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 ,大多表现为单侧优先生长的态势。本文确定了梭梭解析木圆盘中生长较快的一侧伪年轮发生频率为 0 .3 75 ,由此可确定梭梭的年龄。采集的样本中有 98年 (龄 )的植株 ,证明梭梭为百年寿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甘肃马鬃山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肃北马鬃山地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马鬃山地区的种子植物有25科65属11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被子植物24科65属112种;马鬃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分为5个植被型组;马鬃山地区分布着国内罕见、甘肃省面积最大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梭梭林;最后论述了马鬃山地区天然梭梭林的保护价值并且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保水剂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0.05%浓度的保水剂对梭梭、白梭梭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7%和24.0%;0.05%浓度的保水剂能够抑制梭梭幼苗根系的垂直生长,有效促进侧根数量的增加和根系生物量的积累;0.1%浓度保水剂处理下,白梭梭的主根长度、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保水剂浓度达到0.2%时,梭梭、白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表明梭梭幼苗生长最适宜的保水剂浓度为0.05%,白梭梭的浓度以0.05%~0.1%为宜。  相似文献   

15.
优树选择是梭梭良种选育的基础性工作。以阿拉善盟吉兰泰、塔木素、拐子湖地区的天然梭梭林为目标,以树高、冠幅、当年生长量、生物量为指标,采用种子产量关联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树高为0.1,当年生长量为0.5,冠幅0.3,生物量0.1;以15万株梭梭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优良林分选择、目测初选、综合选优的方法进行优树选择;确定了各指标的单项评分函数为对数函数,利用权重法确定综合评分,并将综合评分在88.0分以上的单株确定为优树,共在阿拉善盟选择出梭梭优良单株16株。为今后的良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动态生命表方法,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生长动态。结果显示:梭梭当年生幼苗存在两个存活率下降快、死亡率和致死力高的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1日至5月1日幼苗死亡率为69.9%。第二阶段为6月15日至7月15日,幼苗死亡率由79.1%增加到85.1%。早期生长阶段的高死亡率,是由于动物咬食和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后一阶段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由于浅层土壤水分下降所致。存活曲线属DeeveyⅢ型,表明幼苗早期个体死亡率较高,此阶段是幼苗天然更新的关键时期。幼苗期动态生命表的研究可以为梭梭天然更新及其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气候年型对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甘肃省武威市农试站对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刺蓬(Cornulaca alaschanica)物候期及生长状况的定点观测资料,运用膨化相关、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与正常年份相比,梭梭春季物候期暖干年较冷湿年提前2~7 d,而秋季物候期暖干年较冷湿年推迟2~11 d。刺蓬物候期暖干年较正常年推迟21~120 d,刺蓬春、夏季物候期冷湿年较正常年提前3~13 d,秋季物候期推迟11 d。(2)梭梭新枝生长长度春秋季暖干年大于冷湿年,而夏季暖干年小于冷湿年。刺蓬生长高度暖干年较正常年偏小,冷湿年较正常年偏大。(3)梭梭生物量冷湿年较暖干年前期偏大,后期偏小。但梭梭年生物量暖干年较冷湿年偏大。刺蓬冷湿年单位面积生物量远大于暖干年。(4)梭梭暖干年覆盖度较冷湿年大,刺蓬覆盖度表现出降水多、覆盖度大,且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同步性。(5)生长季气温、降水是荒漠植物梭梭和刺蓬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梭梭更喜温耐旱,而水分条件对刺蓬生长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Determin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is one of the central themes in biogeography and ecology. However, we are still far from gaining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ecological processes needed to unravel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current study, by comparing seedling recruitment, seedling morph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two Haloxylon species, we try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the dune/interdun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se two species. Our results show the soil on the dune had less nutrients but was less saline than that of the interdune; with prolonged summer drought,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was lower on the dune than on the interdune. Both species had higher densities of seedlings at every stage of recruitment in their native habitat than the adjacent habitat. The contrasting different adaptation to nutrients, salinity and soil water conditions in the seedling recruitment stage strongly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two species on the dune/interdune. Haloxylon persicum on the dunes had lower total dry biomass, shoot and root dry biomass, but allocate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its biomass to roots and possessed a higher specific root length and specific root area by phenotypic traits specialization than that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on the interdune. All of these allowed H. persicum to be more adapted to water stress and nutrient shortage. The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and allocation facilitated the ability of these two species to persist in their ow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