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秃杉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产力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的生产力高于秃杉、杉木纯林,混交林中以秃杉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秃杉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作用强于秃杉和杉木纯林,秃杉檫树混交林改土效果最明显;秃杉生长速度快于杉木。  相似文献   

2.
通过秃杉分别与木荷、马尾松按照1∶1的比例混交,秃杉纯林作为对照进行了秃杉混交林的试验,对造林20年的试验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在秃杉木荷混交林中生长最快,秃杉纯林次之,秃杉马尾松混交林中生长最慢,林分蓄积量大小也表现为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秃杉马尾松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土壤疏松透气、肥力高,秃杉马尾松混交林土壤通透性较差,肥力较低。木荷是秃杉混交较为合适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改善生态环境,详细调查了秃杉和不同树种混交造林的土壤肥力以及生长情况,所得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营造秃杉混交林中,只有秃杉×杉木混交林在土壤肥力方面比纯林差些,其余混交林在土壤肥力方面都比纯林要高,其中秃杉和柳杉混交效果最好。由此可见,秃杉混交林既能促进树木的生长,又能增进土壤肥力,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4.
针对26年生的秃杉与不同树种混交造林的生长、土壤肥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分别达到17.1m、17.4cm、0.1993m~3和209.6071m~3,分别比纯林高8.8%、7.4%、23.0%和23.3%,秃杉与柳杉混交最好;营造秃杉混交林,除了秃杉×杉木混交林的土壤肥力比纯林差外,其他各混交林土壤肥力均比纯林高。可见,培育秃杉混交林,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马尾松迹地改造不同于整地营造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纯林,对幼林3年生的林木生长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分别均比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良好,其树高于6.9%、34.8%,胸径粗于9.7%、30.8.%,冠宽于14.3%、16.7%。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土壤肥力N、P、K,分别均大于纯林的土壤肥力N、P、K。  相似文献   

6.
针对营造的3年生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纯林的林木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平均林木生长量均大于火力楠纯林、秃杉纯林生长量,3年生的火力楠混交林树高、地径生长量为纯林生长量的1.10倍和1.15倍,而3年生的秃杉混交林树高、地径生长量为纯林生长量的1.11倍和1.16倍。在造林保存率上,火力楠、秃杉混交造林火力楠纯林造林秃杉纯林造林,混交造林保存率较高。在年均林木生长量上,混交林也优于纯林生长量。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林分营养空间,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升林木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秃杉与光皮桦2∶1和4∶1比例及秃杉与杉木1∶1比例行状混交,与营造秃杉纯林进行造林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中秃杉生长量顺序为秃杉+光皮桦2∶1混交林>秃杉+光皮桦4∶1混交林>秃杉+杉木1∶1混交林>秃杉纯林;混交林土壤>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高于纯林,而混交林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低于纯林。秃杉与光皮桦2∶1的比例行状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针对秃杉马尾松混交林、秃杉纯林、马尾松纯林的林分蓄积量、生长状况和空间利用情况及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与秃杉纯林、马尾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能显著提高林分生产力及空间利用率,并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供林业生产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志洪 《绿色科技》2021,(5):97-100
在杉木采伐迹地分别营造秃杉、木荷两树种的混交林和纯林,对12年生林木的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经调查效果探究,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及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结果显示:混交林两树种混交与单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均比纯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7.5%、8.5%,胸径粗11.60%、9.70,树冠大4.8%、11.7%,枝下高大7.14%、25.00%,单株材积大31.3%、33.3%,蓄积量多27.5%、29.6%。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比纯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林木混交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开始,在闽清美菰林场开展了秃杉引种并安排秃杉火力楠混交造林试验,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比例设3:3和1:1两种,秃杉纯林为对照。人工林12年生时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生长量,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在该试验条件下,秃杉火力楠混交林采取3:3的比例其效果更好。秃杉火力楠混交林研究为秃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秃杉杉木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杉木纯林、木荷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与秃杉纯林、杉木纯林、木荷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生物量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可以把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的生长状况及林地内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内毛竹和杉木的生长情况都优于纯林,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上较纯林高,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纯林好。研究初步表明毛竹杉木混交对林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林内地力衰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 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林分生长、径阶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马尾松与木荷以 2∶1比例行状混交 ,马尾松生长快 ,林分各径阶呈正态分布 ,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性 ,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 ,而且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6.
对4年生的福建柏刨花楠混交林及福建柏纯林进行了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刨花楠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在生长量、蓄积量上差异不明显,但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差别,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持水量大,同时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较好,在参试的两种混交林中,以福建柏与刨花楠按1∶4比例混交的林分土壤结构和肥力为佳。  相似文献   

17.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秃杉、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75.06 m3/hm2,总生物量达81.57t/hm2,分别比秃杉纯林高34.4%和37.7%。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林分结构比秃杉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而且秃杉比杉木曼速生。  相似文献   

18.
竹阔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合理的竹阔混交林与毛竹纯林2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竹阔混交林具有较强的培肥改土性能,土壤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毛竹纯林,从而促进了竹林生长。竹阀混交林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力的竹类农用林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秃杉与杉木轮种的可能性和存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秃杉与杉木立地条件.轮种可能性及轮种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纯林之间可以轮种,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可以采用营造秃杉与杉木混交林的方式改善立地条件,改善林分环境,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混交林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秃杉混交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以及福建柏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和土壤持水量测定,结果表明,福建柏与木荷、秃杉混交可以增强林分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