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指出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禄劝县和东川区,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动植物资源稀有性、典型性明显,但也很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因保护区这些特点对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保护有更高的要求。保护区周边居民位于比较偏远的乡镇,交通不发达离乡镇和县城距离较远,地处山区土壤贫瘠,畜牧业成为社区主要经济来源,畜牧业多采用传统野外放养,使得高山草甸退化严重。保护区内药材、野生菌等生物资源丰富,是社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群众对这些生物资源采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其他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的先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结合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在保护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委会建立社区共建共管示范点,在示范点选择有威望、对林业保护事业比较积极的村民及保护区管护局负责社区发展人员成立共建共管委员会,在示范点通过宣传教育相关技能培训、发展新能源替代、产业扶持、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等模式,提高社区居民收入。通过社区共建共管模式达到了保护区的保护和社区经济和谐发展,在提高周边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让保护区周边居民能主动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实施社区共管、合理生态补偿、加大宣传教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变生活能源模式等5项建议,促进社区与保护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影响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保护态度的主要原因,对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6个村寨进行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的各种因子对居民保护态度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村寨对保护区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N=6,X2=7.98,P=0.04);性别(N=171,X2=7.92,P=0.04)和家庭拥有旱地面积(N=171,X2=8,P=0.04)也是影响保护态度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对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调查社区居民对保护政策的满意度及目前的政策需求认为,落实搬迁,解决土地权属问题,寻找新的经济作物及其种植地点,发展社区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获得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的最主要办法.另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护林员待遇,解决公平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共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开展社区共管共建工作,社区共管仅仅局限于居民义务参与森林防火等少量工作。因此,如何调动起社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一直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应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资料调查的方法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社区的经济状况、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以及参与管理情况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结果认为,相关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以农牧业为主,保护区内居民收入还略低于保护区外;有约1/3居民参与过保护区相关工作,但都是简单的工作;社区居民希望加强社区共管工作。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受周边社区活动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做好陕西新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协调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我们以社区居民及相关工作人员为对象,重点调查了保护区周边社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适合该保护区管理的可行性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农业活动、盗伐林木、盗猎、采集非木材林产品、采集薪材等行为都会对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新开岭保护区今后应更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巡护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开展社区共管。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文章基于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及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指出保护区保护工作与社区建设之间的矛盾,从而探讨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共管委员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替代经济。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保护区林缘社区居民一直依赖自然保护区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从一般意义上说,自然资源保护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给予越来越高的重视。但对于保护区林缘社区居民来说,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则更重视直接利益,只有在满足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他们才可能真正成为自然保护的主人,所以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在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参与式评估(PRA)和生态保护知识KAP研究方法,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结构单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自然保护知识匮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不良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等是威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就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广西弄岗、十万大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出4个公共因子,即: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保护区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区相互影响,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发展的经济影响,社区共管.并从这4个方面对2个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藉此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解决社区居民在能源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社区共管力度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嘉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3):99-105
介绍了昆明市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构建的范畴及现状,阐述近年来昆明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扩大媒体网络传播渠道、开展生态文化专项活动、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等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教育基地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不健全,生态文化活动影响力不够、生态文化产业底子薄等问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传播教育力度、丰富文学艺术创作、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提高保障能力等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构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保护区林权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保护区建设及其土地权属状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保护区发展问题;同时,从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及其成因、保护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权属所引起的突出问题和保护区内集体林权改革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出发,剖析了保护区林权改革遇到的巨大难题。提出了妥善处理保护区土地权问题、不断完善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保护区内林权改革、强化林业社区共管机制建设和建立林区参与式机制与示范的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Olive (Olea europaea) has a very high tendency for year-to-year deviation in yield (alternate bearing), which has a negative economic impact on the olive oil industry. Among possible reasons for alternate bearing, depletion of stored carbohydrates (CHO) during the On-year (high yield) has often been mentioned.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verify the role of CHO reserves, as a cause or effect, in the alternate bearing of intensively cultivated olives. A monthly survey of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ves, branches, bark and roots of On- and Off-trees (cv. Barnea) was carried out during a complete reproductive cycle from November 2005 to October 2006. Carbohyd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sapwood was determined in January, as well as an estimate of whole-tree biomass. The trunk and limbs possess the largest portion of CHO reserves. The influence of reduced fruit load on CHO reserv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Starch, mannitol and sucros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from December to March in all tissues, and then declined along with fruit development. Leaves, branches and bark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O storage, whereas roots accumulated the lowest CHO concentrations. However, fluctuations in reserve content suggested considerable involvement of roots in the CHO budget. Nevertheless, there were no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annual pattern of CHO concentration between On- and Off-trees. Even a 75-100% reduction in fruit number brought about only a minor, sluggish increase in CHO content, though this wa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roots. Carbohydrate reserves were not depleted, even under maximum demands for fruit and oil produ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olives, the status of CHO reserves is not a yield determinant. However, they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olive's survival strategy, ensuring tree recovery in the unpredictable semiarid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This suggests that CHO reserves in olive act like an active sink, challenging the common concept regarding the regulation of CHO reserves in plants.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广东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采用四层结构设计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并应用GIS技术实现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近年来的增长情况,以及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加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居民生产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讨论了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尝试;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周边社区居民的资源利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然会给保护区造成影响.实现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对保护区的公共投资、实施生态补偿措施、提倡社区参与和共管模式、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等管理创新策略,可以将两者的冲突转化为合作,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保护站为例,在对其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受破坏情况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对目前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贫困所导致的社区居民对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商业因素的渗入以及旅游项目开发过度且管理不到位等,进行了分析,而且还结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提出实现该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水平、改善保护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应慎重并朝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等。本文提出的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其他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