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0个玉米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区自然条件下,引进10个玉米品种露地种植,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瑞普909和联创825产量分别为13 508.33、13 383.33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2.18%、11.14%,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较强,产量较高,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免地膜露地种植;强盛12号和MC703产量分别为12 900.00、12 891.67 kg/hm~2,比对照增产7.13%、7.06%,差异显著(P0.05),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陇东旱塬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利用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收获后夏闲期的耕地资源和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开展夏绿肥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性状观察及田间生物量测定,从7个引进品种中筛选出饲油2号和陇黄3号2个品种,在9月底生物量鲜重分别达到19 362.0 kg/hm~2、14 140.7 kg/hm~2。第2年对初选出的2个绿肥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并研究粉碎还田对后茬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油2号和陇黄3号至翻压还田时分别进入初花期和结荚期,折合地上生物量鲜重分别为29 644.3 kg/hm~2、14 000.7 kg/hm~2,干重分别为2 587.1 kg/hm~2和3 827.8 kg/hm~2。后茬小麦铜麦6号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未种植绿肥对照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2.2 cm、1.6 cm、0.1~1.7粒、1.2万~2.5万穗/亩和0.7~1.4 g。绿肥粉碎还田可使后茬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5.71%~8.13%,其中饲油2号还田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为7 254.8 kg/hm~2,增产效果更明显。饲油2号和陇黄3号是适宜陇东旱塬区夏闲期种植的绿肥资源,可为后茬冬小麦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3.
对旱塬区冬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鉴110性状表现好,产量构成优,产量最高,为3 725.2 kg/hm~2,与其他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较西峰27号(CK)增产1 303.4 kg/hm~2、增幅53.8%;其次是陇育5号较较西峰27号(CK)增产661.7 kg/hm~2、增幅27.3%,可在旱塬区推广种植陇鉴110,且搭配陇育5号、陇育8号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 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 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2号商品薯率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加10.0、7.6百分点。可见冀张薯12号和陇薯9号折合产量高、商品薯率高,且商品性优良、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表现好,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果,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11个玉米品种在平凉旱塬露地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平凉市旱塬区露地条件下,以富农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1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五谷704折合产量最高,为12788.89 kg/hm2,比对照增产11.86%;其次是武科9号,为11727.78 kg/hm2,比对照增产2.58%;陇单5号位居第3,为11577.78 kg/hm2,比对照增产1.26%。五谷704较对照增产幅度较大,抗旱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平凉市旱塬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胡麻品种陇亚10号为对照,在井泉灌区吊沟村对8个胡麻新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陇亚13号折合产量最高,达2 706.2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9.31%,陇亚14号次之,折合产量达2 641.6 kg/hm~2,较对照增产6.7%。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胡麻新品种陇亚13号适宜在井泉砂田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定西市临洮县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10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14 047.6 kg/hm~2,较陇薯10号增产126.86%;兴佳2号折合产量为57 925.2 kg/hm~2,较陇薯10号增产15.22%;冀张薯5号折合产量53 299.3 kg/hm~2,较陇薯10号增产6.02%。这3个品种产量高、植株整齐、品质好、商品率高,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临洮县及其生态类似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茬和冬油菜茬复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希森6号和陇薯3号分别为中早熟组和中晚熟组对照,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茬适宜种植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红美、兴佳2号、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4 595.5 kg/hm2、20 634.0 kg/hm2、19 608.0 kg/hm2,分别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30.01%、9.07%、3.65%;中晚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5 568.0 kg/hm2、23 626.5 kg/hm2、22 401.0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86.27%、23.73%、17.31%。对于冬油菜茬复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而言,中早熟品种红美的产量表现较佳,折合产量为26 491.5 kg/hm2,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2.09%;中晚熟品种中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的折合...  相似文献   

9.
以陇薯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庄薯4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23 878.9 kg/hm~2、22 966.9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8.8%、23.9%,应作为主栽品种继续种植;天薯11号、陇薯9号、陇薯7号、陇薯11号综合经济性状好,折合产量分别为22 321.5 kg/hm~2、22 083 kg/hm~2、21 648.1 kg/hm~2、21 578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0.4%、19.2%、16.8%、16.4%,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13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在白银市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宁麦9号是以长武131为母本、晋麦1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8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 585.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02%。在2008—2009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087.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8.34%,居4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籽粒含粗蛋白12.73%、湿面筋25.00%、赖氨酸0.40%,沉降值31.5 mL,千粒重36.3 g,容重785~825 g/L。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成熟时落黄好,中熟、丰产,抗旱、抗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宜陇东旱塬及子午岭林缘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糜子品种,开展了不同糜子品种全膜覆土穴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14-278,为3 95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糜14号增产636.36 kg/hm~2,增幅19.20%,居第1位;其次是固15-5和14-292,产量均为3 868.18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糜14号增产554.54 kg/hm~2,增幅16.74%,居第2位;再次是14-80,为3 654.5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糜14号增产340.91 kg/hm~2,增幅10.29%。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陇黄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原代号静2011-7)是以静宁10号为母本、V8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42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8.2%。其中2015—2016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9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3%;2016—2017年度平均折合产量4 9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1.0%。2017—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4 34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4.3%。该品种株高61~102 cm,穗长5.4~7.1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1.5~45.2 g,容重786 g/L。籽粒含粗蛋白127.0 g/kg、赖氨酸3.3 g/kg、湿面筋248.0 g/kg,总灰分(干基)14.0 g/kg,水分84.2 g/kg,沉淀值32 mL(14%水分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及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适宜陇东旱塬区双垄沟播的耐密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陇东旱塬区对引进的25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5个玉米品种的平均折合产量为12 618.5 kg/hm~2,高于平均产量的品种有13个。其中以瑞普908折合产量最高,为16 827.0 kg/hm~2;其次是京农科968、MC278和先玉335,分别为15 291.0、15 181.5、15 168.0 kg/hm~2。折合产量超过13 500 kg/hm~2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新引M753、陕单609、京农科728、陕单636、吉单66、西蒙6号。九圣禾2468、迪卡519和大丰30的产量均略高于平均值。通过综合性状及产量性状分析,以上13个玉米品种均适宜在陇东旱塬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7个玉米早熟新品种在安定区旱作区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定区海拔2150 m的旱区对引进的7个玉米早熟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9月中旬前成熟,其中武科早304折合产量最高,为8 737.4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 186.9kg/hm~2,增产率为15.7%;武科早303折合产量8 611.1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 060.6 kg/hm~2,增产率14.0%;金穗607、金穗606分别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3.7%、12.4%。建议这4个玉米品种在安定区海拔2 100~2 300 m区域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7.
对8个环县引进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和测定,为当地玉米品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金凯3号折合产量11 393.9 kg/hm~2,较对照承单20号增产17.5%;玉源7879折合产量11 848.5 kg/hm~2,较对照增产12.4%;金凯5号折合产量11 818.2 kg/hm~2,较对照增产12.1%。这3个品种建议在芦家湾乡中南部等村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可在环县其他乡镇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在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旱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豫玉2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1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登海3721折合产量13084.5 kg/hm2,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41.81%;陇单4号、玉源1号、沈单16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1041.5、10746.0、10635.0 kg/hm2,分别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19.67%、16.47%、15.27%.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_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宜庆阳旱塬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在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新堡村对17个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新品系2013-平试8号最高,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36.02%;pbⅡ-2-309产量居第2位,为2 925.00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15.46%;pbⅡ-15-1产量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8.39%。2013-平试8号、pbⅡ-2-309这2个品种(系)越冬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庆阳市旱塬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