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流域地貌形态的科学量化是研究地貌学复杂问题和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定雨强模拟降雨作为主要驱动力,以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时段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多重分形模型计算分析了小流域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多重分形及其参数,探讨了小流域地貌不同发育阶段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表征的流域地貌意义。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随着地貌的不断发育,地貌奇异指数分布范围△α从第2期的0.5085增至第4期的0.6716,呈增长变化趋势,平均增长幅度为16.04%,多重分形参数△f则呈现出递减趋势,降幅为29.96%,这表明在该阶段地貌发育比较活跃,沟谷发育迅速。在小流域模型地貌发育的壮年阶段,随着小流域地貌大坡度的地貌单元不断增加,地貌表面形态复杂性和差异性增大,地貌奇异指数分布范围△α和多重分形参数△f的变化趋势与地貌发育幼年阶段基本一致,△α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度5.94%,△f呈递减趋势,平均降幅为21.34%,但二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地减小,这表明壮年阶段流域地貌发育相对趋于稳定,地貌变化趋于缓和。表明多重分形参数可以科学定量表达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动态演化特征及地表形态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对流域地貌形态的复杂体系进行定量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相似文献   

3.
元谋干热河谷区域水涮窝地貌,是潜蚀地貌类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基于元谋沙地村实测水涮窝相关的数据,水涮窝的发育可分为萌芽期、青年期、老年期、残夷期4个阶段。该文分析研究元谋水涮窝的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简单阐述了促使水涮窝地貌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分形理论为流域地貌形态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T具.以室内流域模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高精度摄影测量获得的模型流域不同发育时段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分法计算了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与地貌因子沟谷密度和地面割裂度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准确的反映流域地貌表面的复杂程度;流域地貌形态在流域发育的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并且与沟谷密度和地面割裂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分形维数作为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的量化指标为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模型中宏观地貌形态因子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相似文献   

6.
周鑫  王心源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66-67,173
岩性和构造控制了巢湖市北山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碳酸盐岩山地岩溶地貌发育.研究表明:该区岩溶演化具有长期性、多代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1自然地理条件1.1地理地质册亨县处于贵州西南部地区,总面积约为2598平方公里,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册亨县地貌较为复杂地貌发育的阶段性较明显,侵蚀常态地貌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发育较强烈,第四纪沉积不发育。在贵州省地貌区划中,册亨县属于"黔南山原,中低山峡谷盆坝区",根据全县地貌区域的差异分为西北部岩溶低中山峰丛山地地貌区,中部低山侵蚀山地地貌区和南、北盘江下游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段沿线地质地貌、区域稳定性、地震活动等资料,结合实地踏勘,识别出管道沿线共发育78个潜在地质灾害点和6种地质灾害类型(冻土冻融、河道塌岸、崩塌、水土侵蚀、盐渍土化学腐蚀与盐胀、滑坡)。在识别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和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段沿线地形较平缓,地质构造稳定,断裂及地震活动不发育,整体地质灾害发育较少,其中管道沿线地貌及年平均温度是影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分布的主要因素,而管道沿线主要地质灾害是冻土冻融和河道塌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均较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雷公山地貌类型与发育过程,分析了雷公山地貌发育的控制因素,并且系统阐明了雷公山地貌对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的影响,以加强对其全面认识,为地质公园旅游、山地旅游以及全域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依据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划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区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地形分析DTA的理论体系框架下,研究了微观地形分类的体系、方法,认为Dragut等在2004年提出的山体部位分类决策方案割裂了微观地形表达上的同一性,仅以曲率或坡度划分不同的山体部位容易形成重叠。以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临界坡度值为参考改进了Dragut等提出的山体部位分类决策方案。提出了基于栅格DEM和DTA技术实现微观地貌形态分类的关键技术在于提取地形地貌因子和制定合理的分类决策方案。并以黄土高原的局部DEM为数据源,以改进的山体部位分类决策方案为应用参考,在DTA技术支撑下进行了微观地形自动分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栅格DEM为数据,基于DTA技术提取相关微观地形地貌因子,形成合理的分类决策方案就可以实现微观地形地貌的自动划分。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尺度下影响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分析与选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中不同地形指标及地形因子的提取技术,认为无论是统计模型还是物理模型,其采用的地形指标均局限于坡面或沟道,而对大尺度范围内的地形因子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地貌学意义和水土保持学意义的不同,以宏观水土流失评价与预测为目的,主要选取了宏观尺度上的地形指标,认为坡度是微观尺度(如1∶1万,1∶5万)的最佳应用指标,而在宏观尺度上(如1∶100万)则可选择地形起伏度、河网密度、地形粗糙度和高程变异系数等作为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石泉县和商南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较高,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现单峰分布,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随着坡度升高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特征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坡地所占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调查和试验表明,在坡耕地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对改变坡面微地貌.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抗蚀、蓄水、保土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显著作用。着重分析了效果明显的八种耕作技术及其特征.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利用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格局分布或群体进化历史,探讨历史地质事件、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及人为破坏对珍稀物种的形成、迁移和演化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概述了现今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成因,并总结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付进  李志洪  王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77-4180
在对长春市二道区耕地土壤野外调查、社会统计和土壤室内分析、各类相关图件数字化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和综合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长春市二道区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二道区的耕地为21 099.58 hm2,可划分为6等地。其中,3等耕地主要受质地影响,4等耕地受地貌影响程度大,5等耕地受腐殖质层厚度和土壤养分影响,6等耕地受地貌和侵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气候、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成因等要素的系统诊断分析,提出以分类治理、植被结构优化类型和技术措施组装配套为主体的生物措施方案和技术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这一范式的总结为华北地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风蚀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过程,包括气候、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多种因子。作为随机变量的风蚀因子,其分布规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风沙的运动规律,一方面导致土壤风蚀程度及方向的变化,另一方面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风沙流的混沌特性。为此把影响风沙运动规律的各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大熵原理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风蚀影响因子概率密度函数模型,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以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为例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风蚀影响因子的熵概率密度函数不仅合理可行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忠县1∶50000地形图生成分辨率为25m的DEM,基于该分辨率DEM自动提取的坡耕地信息在评价其水土流失现状时与实地勘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原因为:①该地区地貌特殊,平行岭谷地貌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与砂岩互层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较为复杂,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多以小地块为主的镶嵌结构,而分辨率较低的DEM对地形起伏的描述误差较大;②人为修建的梯田(水田)、坎田以及垄沟整地措施对坡耕地微观地形改变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评价中,单从中低分辨率DEM获取坡度信息来判断水土流失程度,将会产生较大误差。DEM分辨率越高,对与坡度有关的地貌和水文参数的描述越精确,提取的坡度信息越准确。中低分辨率坡度可以通过变换,使其接近较高分辨率坡度对地形起伏的反映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实地勘察力度,并与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相结合,才是正确评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松辽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辽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图斑的调查,运用线性模型理论,研究了该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流域内下垫面诸因素对土壤水蚀量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了其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土壤水蚀量下垫面的诸因子中,母岩特征、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与水蚀灾害的关系达显著水平,其中植被覆盖度及坡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起着主导作用。防止土壤水蚀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增加植被覆盖度是最有效的措施。坡度也是影响水蚀的关键因子,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平原、台地、丘陵及低山区,应是防治土壤水蚀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