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害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如狂风、暴雨、冰雹、大雪、持续高温、干旱、连阴雨、霜冻等,称之为自然灾害:另一类则是由非自然因素即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种子、肥料、农药的质量问题,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畜禽践踏等,称之为非自然灾害。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农作物灾害虽能预测、预报,但很难靠人力来控制受害的程度和频次,而由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农作物灾害,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各类灾害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自然灾害下的农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生产所面对的巨大问题,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一般在自然灾害之后,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大幅降低,甚至为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便成为自然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付出的劳动不但得不到收益,可能还要承担巨大的损失。这时便需要一个有力的保障体系在自然灾害来袭之后,减少农业生产者的损失,能使他们迅速地在自然灾害之后恢复生产能力,保障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4.
施由民 《农业考古》2003,(3):249-254,275
农业自然灾害就是指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对农作物收成直接起破坏作用的自然灾害。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较多的省 ,主要有水、旱、蝗、雪、雹、冻、疫七种。 2 0世纪的百年间 ,由于气候变化的特点 ,由于自战国以来 ,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以及江西本身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农业自然灾害交替不断 ,无年不灾。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值得总结和分析 ,对 2 1世纪江西的抗灾救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农业自然灾害慨况及农业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破坏2 0世纪江西的农…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王鑫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68-10469,10477
在研究河南省地势、水利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国时期河南农业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河南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宋代,农业信仰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贯穿在整个农业生产之中,在乡村社会里非常盛行。宋代农业信仰在调节民众心理、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农业自然灾害逐年加剧,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从农业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提出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对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的基本方法及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自然灾害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是多自然灾害的弱质产业。如何有效消除农业自然灾害,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分析山西省农业近年来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情况的基础,提出了防御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元代灾害种类繁多,破坏严重。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元代的各种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情况及农业生产上的其他活动,剖析导致其灾害频繁的各种社会因素,主要有屯田对地表植被的大量破坏;造船、建筑等对森林的砍伐;政治腐败荒于水利建设与维修;战争及苛刻的剥削等造成农业人口的极度贫困,无力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等等。通过剖析元代灾害的社会因素,避免当代生态农业发展中人为对生态的破坏,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谢智飞 《古今农业》2019,(2):49-56,113
北宋笔记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灾害,也记载了丰富的荒政。本文基于笔记史料,关注仓库救济、安置流民、稳定米价所运用的荒政,认为官仓的救济方式多元,但是存在库存不足的弊端;相对于单向的救助流民,以工代赈可促进贫富阶层的良性互动;中国南北官府在稳定米价的措施上呈现出差异性,南方的地方官府利用经济与行政手段稳定米价,经济手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清代山西北部地区风灾、旱灾、蝗灾、雹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文章讨论清代山西北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继而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具体社会应对加以分析,对政府及民众防灾、抗灾、减灾等行为具体讨论,从自然灾害角度探讨人地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元两朝是历史上桑树灾害发生较多的朝代,但各朝又有所不同,元代的发生频率高于宋,其间隔时间也短于宋,桑灾的发生月份两者相似。两朝的桑灾成因主要是虫食桑、霜雪雹及风雨等,也有某些人为因素。各朝对待桑灾的策略有所不同,由于元代视农耕和桑蚕为同等重要的生产方式,因此,其对桑灾的重视程度大于宋。  相似文献   

15.
朱凤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07-6809
阐述了我国清代自然灾害对小农经济人力资源、畜力资源、农作物及耕地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间接反应是自然灾害链发展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36-3839
新疆作为我国多种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造就了绿洲灌溉农业与畜牧业并存的生产方式,通过与当地严酷的自然灾害斗争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分析历史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与农业的关系,简要探索新疆农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农具诗产生于北宋,并且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规模较大的农具诗创作主要有两次,其一是孙端、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组诗创作,其二是满执中与王令的组诗创作。北宋的农具诗中,吟咏水车的数量较多,诗中描摹水车形象、突显水车功用和引发对汉阴丈人的评价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农具诗的基本特点。农具诗在北宋的产生和发展,跟“宋诗”的演化、中国咏物诗的发展以及“耕读传家”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的农具诗不仅推动了“宋诗”的生活化,推动了后世农具诗的发展,即使对当代农具诗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