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红旗水库网箱养殖团头鲂试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团头鲂其经济价值仅次于青鱼.由于池塘养殖团头鲂大多作为一种次要的混养品种,并集中在冬季起捕,故在养殖产量、上市季节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为提高水库的经济效益,丰富淡季鱼市场,实现均衡上市咱1993年起我们在湖...  相似文献   

2.
刘键 《水利渔业》2001,21(2):28-29
鱼种箱平均产量18.81kg/m^2,平均尾重81.5g,个体净增重15.3倍,平均饮料系数2.22,成鱼箱平均产量33.1kg/m^2,平均尾重435g,个体净增重7.93倍,平均饮料系数2.25。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规格:网箱原材料由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目的大小依据网周、网底、网盖而异,分别为1-5cm、2-2cm、2-5cm。长×宽×高为7m×4m×2m。网箱框架用楠竹和竹板搭制而成,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呈长方体,网箱周边用(4×6)聚乙烯线固定于框架上。每口网箱分别用6个铁制鼓桶(油桶)用8mm铁丝系牢于框架上作浮子,长边2个,宽边1个,网箱底部用砖头或鹅卵石作沉子,使网箱底部距离河流底部约0-7~0-8m,并用25~35目尼龙纱绢做成1m×1m,高0-2m,用铁丝作框架置放于网箱内…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在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鳊亚科,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该鱼体型好,肉质细腻,倍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价格一直较高。近几年来,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常规品种的效益逐年下滑,寻找合适的水产养殖品种,追求最佳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1955年我国渔业科技工作者开始科学移植驯化,现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3龄以前生长较快,鱼病少。其肉味鲜美,含肉率77%以上,是食用鱼中的上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是调整养殖结构的优良品种。多采用池塘养殖方式。2001年我局与临沂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岸堤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团头鲂成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一般疾病较少,水库网箱养殖团头鲂,由于水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所以更少得病,但笔者2003年在我库网箱养殖团头鲂时遇见一例。  相似文献   

7.
郑恩才  许周义 《水利渔业》1994,(4):31-33,41
方便水库利用网箱养殖团头舫,经过两年的试验获得单产32.7kg/m^2,纯利48.3元/m^2的最佳试验成果,本文介绍获得这样成果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莹相  亓梦飞 《水利渔业》1996,(6):48-49,54
介绍了水库网箱养殖团头鲂成鱼的技术路线,饲料配比、鱼种驯化、鱼病防治等几方面内容,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网箱养殖团头鲂的一项空白,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团头鲂水库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键 《水产科学》2001,20(2):17-18
在网箱中进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鱼种,成鱼养殖,鱼种箱平均产量470kg,平均尾重81.5g,个体净增重12.19倍,平均饲料系数2.22,成鱼箱平均产量828.65kg,平均尾重435g,个体净增重7.53倍,平均饲料系数2.25。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进行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的初步试验后 ,我们于 1999年作了进一步试验 ,目的是探讨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经济效益 ,进而考察网箱养殖可行性的技术路线。1. 材料方法1.1 自然条件试验自然环境条件与 1998年试验相同。1.2 网箱草鱼试验网箱 6只共 2 4m3 ,规格 2× 2×1 1m ,网目 3cm ,团头鲂试验网箱 4只共6 4m3 ,其中规格 4× 4× 2m ,网目 1 5cm ,2只 ;规格 2× 2× 1 1m ,网目 3cm ,2只。大网箱未设饵料台 ,小网箱底衬有密眼网布 ,以减少饲料流失。网箱均为封闭漂浮式单层网箱。1.3 鱼种入箱草鱼、团头鲂鱼种均为在…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主养团头鲂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龙  艾涛 《淡水渔业》2002,32(1):23-24
完全用颗粒饲料主养团头鲂鱼种、商品鱼在新疆是近几年的事 ,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连续三年对团头鲂鱼种及商品鱼的养殖进行了研究 ,累计试养面积近三百亩。 2 0 0 0年的一个高产鱼池 ,面积 6 5亩 ,养殖 137天 ,共净产团头鲂 4 10 4公斤 ,亩净产团头鲂 6 31 4公斤 ,鲫、鲤鱼 80 0公斤 ,亩平均单产 12 3 1公斤 ,鲢鱼 30 0公斤 ,平均亩产 4 6 2公斤 ,各种鱼亩总净产 80 0 7公斤。该年秋季以上几种鱼的平均批发价格为 :团头鲂 2 0元 /kg ,鲤、鲫鱼5 0元 /kg ,鲢鱼 2 0元 /kg ,合亩净增值 :13336 0元 ,现将该池的养殖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12.
江仁党 《水利渔业》2004,24(4):47-47,65
水库网箱养殖鲂,设密度为22、34、46、58尾/m^3组和规格为38.1、63.2、79.4、104g/尾共8个试验组。结果表明:鲂网箱养殖放养密度以30~50尾/m^3时投入产出比较高,放养规格以50~70g/尾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8个高质量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选育世代F1、F2、F3、F4和团头鲂"浦江1号"的357个子代进行了亲子鉴定,主要方法是通过Cervus 3.0.7计算机模拟软件依次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模拟分析和亲子分析,根据LOD值大小判定亲子关系。结果表明在团头鲂混养家系中,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935,最终所有子代准确地找出对应的父母本,亲子鉴定准确率为100%,证实微卫星标记在团头鲂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双向选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0,24(3):201-205
报道1986 ̄1999年团头鲂正向选育和逆向选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向选育采用混合选育法,每代从鱼苗到亲鱼的总选择率约为万分之四,选留健壮的较大个体,第五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原种)提高29.1%,即选育效应每代平均为+5.8%。逆向选育为全兄妹近交,后代随机留养,近交系第三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原种)降低16.6%,即选育效应每代平均为-5.5%;近交系每第四代当年苗种阶段畸形率高达2.8%,越冬成活率比对照系低28.4%,比选育系低48.3%;选育系的越冬成活率比对照系提高38.4%。本研究证明,科学的良性选育可大大提高养殖性能;近亲交配可导致养殖性能的迅速降低,必须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5.
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在南方部分省市是主要的养殖方式之一 ,北方少见。自 1 999年我市一养殖户在水库内进行了网围养蟹生产 ,连续两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 自然条件兴隆水库属小型丘陵型水库 ,面积 2 0hm2 ,深 3m ,水源为地下水 ,水位变化在 0 5m内 ,水库上游有少量沉水植物 ,以菹草为主。网围设置地点选在避风向阳、泥沙底质、有微流的水库上游北侧 ,网围面积 0 2hm2 ,设置网围处水深 0 5~ 1 2m ,墙网网目为 1cm ,竹桩间距 2 5m ,墙网底纲上有石笼 ,踩…  相似文献   

16.
杨勇 《水利渔业》2003,23(5):33-34
观音阁水库15℃以上的年度积温为3517-3620℃,2001年网箱养鲤增重9倍、鲫鱼增重3.6倍;2002年网箱养鲤增重8倍、鲫鱼增重6倍。适宜开展网箱养殖常温性鱼类。  相似文献   

17.
从饵料选择、饲养密度和池塘水面3个方面对北疆地区池塘主养团头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选A和B两种饲料都能很好地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团头鲂的平均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95.70%和187.70%;团头鲂在饲养密度为325.6~597.0 kg/hm2时生长较快;在水面较大的池塘中,团头鲂呈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常规鱼类养殖的效益一直在低位徘徊,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养殖户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效养殖之路,值得学习和借鉴。此地的养殖户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武汉市白沙洲水产批发市场的流通渠道,发展了以大规格青鱼和团头鲂混养、一次  相似文献   

19.
试验长吻(鱼危)鱼种4 000尾,规格 75~100 g/尾,分5只网箱放养.经过 151~232 d 的饲养,共收获长吻(鱼危)3 852尾,总产3 192.5 kg,平均单产26.6 kg/m3,平均体质量0.829 kg/尾,成活率96.3%,平均利润439元/m3,投入产出比12.2.  相似文献   

20.
<正>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 yih)又名武昌鱼,是近几年来从南方引进到东北地区的名贵养殖鱼类。目前仅沈阳地区养殖团头鲂的面积就有六七百公顷,并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团头鲂养殖的迅速发展,病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几年来,我们对沈阳地区养殖团头鲂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团头鲂患病体采用病毒学的方法进行病毒初步分离以及细菌学实验方法分离病原体(Bacterial septicemia),并对该病原体进行了研究和不同的药物对比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