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鳖腐皮病是温室集约化养殖后期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温室养殖后期,由于个体增大,密度达到饱和,水质极易恶化,鳖相互撕咬,造成细菌感染,四肢、颈部、尾部、背甲边缘等处皮肤发生糜烂、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此病在温室养殖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严重时有20—30%的鳖受到感染,造成养殖后期死亡率偏高。荥阳市楚楼水库甲鱼场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鳖腐皮病的经验,取得比较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稚鳖腐皮病与疖疮病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霉素以0.6g/kg饲料剂量投喂稚鳖,以40ppm药浴48小时,隔天用3ppm的呋喃唑酮药浴两次连续6天治疗稚鳖腐皮病与疖疮病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免去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相似文献   

3.
鳖“腐皮”“疖疮”并发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广海  仲俊等 《鱼类病害研究》1992,14(3):32-34,F003
养鳖业迅速发展,鳖病日趋蔓延,作者指导了应用药物、养殖、生态、免疫等技术方法防治鳖“腐皮”“疖疮”并发病效果,提出土霉素、四环素为并发病早、中期治疗用药、药效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群臻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34-35
据广西水产研究所施军先生的报道。50g左右的幼鳖易患腐皮病,具体症状:病鳖四肢、颈部、裙边的皮肤糜烂脱落,患部组织坏死并产生溃疡。研究结果认为。该病主要由气单胞菌引起,死亡率不高,约为10%左右。但由该病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的死亡率则很高。如何防治,施军先生总结经验认为:降低水体透明度,防止鳖互相厮咬;  相似文献   

6.
胡凯 《科学养鱼》1994,(1):26-26
鳖“疖疮”、“腐皮”并发症的防治近年来,笔者在舒城、六安等县市农村调查,发现大多数养鳖户习惯将鳖高密度因养育肥,鳖“疖疮”、“腐皮’讲发症日益增多,造成病鳖大量死亡,养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困扰了农村养鳖业的发展。为此,本文试图就鳖“疖疮”“腐皮...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菌及防治药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崔青曼  张跃红 《水利渔业》1998,(5):13-14,35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人工感染,经菌株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实均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且为嗜水气单有民菌。同时进行了该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筛选了15种最佳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8.
9.
赵淑梅 《淡水渔业》2000,30(1):37-39
鳖病由环境、病原、鳖体相互作用引起。因此 ,要采取改善生态环境 ,生物防治、药物消毒、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现将各项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 改善生态环境水是鳖的生存环境 ,水质的稳定符合鳖“喜静怕惊”的生态习性。因此应从环境稳定 ,建立生态平衡着手 ,尽可能少换水 ,以避免换水时鳖相互撕咬 ,为细菌等致病因子打开门。过去 ,鳖一旦发病 ,手忙脚乱 ,天天换水 ,结果无济于事 ,仍有大量死亡。经过多年摸索才取得“少换水”这样的经验 ,目前已有许多养鳖者知道这一方法 ,应用效果显著 ,成活率高达 95 %以上。少换水 ,还要采取相…  相似文献   

10.
11.
鳖“疖疮”“腐皮”并发症的特点、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凯 《水产科学》1994,13(6):35-35
鳖“疖疮”“腐皮”并发症的特点、原因及防治胡凯(安徽省舒城县张母桥畜牧水产站231370)近年来,笔者在舒城、六安等县、市农村调查发现,大多数养鳖户习惯将鳖高密度囤养育肥,导致鳖“疖疮”“腐皮”并发症日益增多,造成病鳖大量死亡,使养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12.
胡卿平 《齐鲁渔业》2002,19(8):23-23
腐皮病是一种甲鱼常见病,主要是由于甲鱼相互间咬伤后,伤口感染细菌所致。虽病甲鱼因此而死亡的不多,但影响正常生长。发病初期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当病变发展到颈部骨骼露出时,死亡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鳖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完其 《淡水渔业》1985,(3):30-31,38
<正> 鳖是名贵的滋补营养品。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国养鳖业正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鳖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现收集日本川崎义一所著《鳖的习性与养殖方法》(1983)等书中有关鳖病的资料,以供养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鲵腐皮病的防治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静 《内陆水产》2002,27(8):28-29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野生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中上游的17个省区。为开展科学研究,更好地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全国不少地方在渔业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开始尝试娃娃鱼养殖。正象其它动物一样,娃娃鱼由野生转为人工养殖,其病害也日趋显现,其中腐皮病是当前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的鲵病之一。病鲵的症状为体表粘液脱落,摸起来粗糙;体表有许多油菜籽至绿豆粒状白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到中晚期,白色斑点进一步腐烂成溃疡,并附着一层白色内容物,尤以四肢最为严重。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略充血,厌食…  相似文献   

15.
16.
鳖“腐皮”“疖疮”并发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鳖“腐皮”“疖疮”(暂定名)并发病的药物、养殖、生态、免疫防病效果,提出土霉素、四环素为并发病的治疗用药,药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鳖腐皮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腐皮病泛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鳖感染病原引发急性的白斑病、白点病和慢性的腐甲病、疖疮病进而发展为严重的烂甲病和穿孔病等皮肤病。鳖腐皮病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普遍比较头疼的疾病,急性的白斑病或白斑病、白点病并发时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慢性的烂甲病、疖疮病常年发生,表现为慢性死亡,治疗不彻底,积累死亡多,即使不死的,也影响生长与产品质量、价位。  相似文献   

18.
鳖常见疾病及防治技术鳖在天然条件下.由于生态环境较好.种群密度较小,自身的抵抗力较强,一般患病较少。但近年来,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实践以及调查研究,初步找出了鳖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卢仲春 《内陆水产》1997,22(2):27-27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多年,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断施药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皮下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终至死亡。营养性腐皮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发病率可…  相似文献   

20.
牛蛙腐皮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