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土地是城市国有资产中最具活力、最具增值潜力的有形资产。提高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从土地的结构配置效应、土地经济效应及土地公平配置效应方面,选取17个评价指标构建乌鲁木齐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乌鲁木齐市2006~2010年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判断其土地供应的合理性,有效性,对城市土地供应做出综合绩效评价。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为乌鲁木齐土地供应提出合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9-4071,4083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正确认识其内涵,建立科学的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土地管理决策的必要前提.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数据,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应用多城市对比评价方法与其进行评价效果的比较,以期得到该市土地利用较准确的评价成果.根据评价结果结合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安市200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4-6546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并对各类敏感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6,(3):75-78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展开对研究区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三个准则层面进行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同时进行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进行评价指标标准化及等级划分,最后分析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值为5.72,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具有较大的潜力,该研究可为乌鲁木齐市及其他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时间序列上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宏观评价.[方法]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从系统总层面上看,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子系统层面分析,压力指标系统在研究时段内略有波动,整体上压力呈增强趋势;状态指标系统在研究时段内呈整体上升趋势;响应指标波动最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逐年在提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对泰安市1997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推动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3个方面构建了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盐城市2009和201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峙  陈朝晖  邓兴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3-14826
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应用GIS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ESLU)的构建。以广西南宁市为例,建立了南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说明评价分析方法及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正确性,并证明了系统对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低碳视角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发展历程。(2)从准则层来看,系统结构经历了"病态"到"临界状态"过程;系统功能经历了"不健康"到"亚健康"过程;系统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病态"到初步"健康"的过程。(3)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多样性指数、建设用地比重、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土地利用率、人均耕地面积、地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人均绿地面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应该是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生态可支撑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出用于衡量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借助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成都市2006~2010年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评分。最后根据各准则层的综合评分提出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比研究近10年来广西14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及其变化,根据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5个因子和综合用地平均容积率、排水管道密度等26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比评价了1997年和2006年广西14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并对其增长驱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新时期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轴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市为研究区,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法对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城市驱动因子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4个城市在2010-2015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为了加强横向对比,分别求取了4个城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河子市(0.546)、乌鲁木齐市(0.524)、克拉玛依市(0.503)、昌吉市(0.479);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分别对4个城市从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与强度、社会人文状态和生态持续性4个方面归纳出了影响城市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有助于遏止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实现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广西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划分为4个集约利用梯度区。从整体上说,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应加大对城市土地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截取中国2004~2015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城市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并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动态分析方法,对农地城市流转与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农地城市流转与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农地城市流转有利于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提高,说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利于带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②农地城市流转对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在短期内有反向作用,长期内农地城市流转和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趋于稳定。说明城市地区土地的经营模式需要向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模式转变,国家及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城市地区生态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1997-201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地分析评价和对即将开展的《2010-2025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出理论探讨,在确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每项指标进行评价,再使用几何平均法合成总评价值。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各方面比较协调,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分析认为,土地利用过程可以分为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两个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之间的转变、区域上的差别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与不同方式的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类型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后者实际上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土地是城市一切活动的场所和空间载体,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地区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又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