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充分发挥良种在旱作节水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种在旱作节水农业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旱作节水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成本。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和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为此,研究、探讨在旱作节水农业中发挥良...  相似文献   

2.
司学样  郭伟  黄锦灵 《种子世界》2021,(10):0162-0164
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建设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墒情自动监测站和监测点,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示范区等项目,并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和示范推广,促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 5000 亩,辐射推广 1.5 万亩,示范推广总面积 2 万亩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种子科技》2019,(11):I0002-I0002
2019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在山西省寿阳县召开全国旱作节水农业交流会,全国28个省区厅局长、种植业处处长、农技推广站站长及相关科研院所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技术模式,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稳健起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发展的底色更绿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节水迈出重要步伐。2016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3,农业用水总量实现有效控制,在突破我国农业发展缺水瓶颈上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工程节水、技术节水、旱作农业节水扎实推进,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农民群众的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以此走上高产、高效生产之路,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介绍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的标准和保障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灌区发展半旱地农业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嘉  冯浩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326-330
太行山山前平原是河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紧缺,主要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如何在保持一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大量灌溉用水,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山仑提出,可在黄淮海地区发展半旱地农业以减少灌溉用水,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危机。半旱地农业是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的农业类型。主要由雨养、旱作和补充灌溉3方面内容构成,重点在于对降雨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旱作节水技术同灌溉节水技术的有效结合。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代表作物,从雨养、旱作及补充灌溉3方面出发,探讨了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实施半旱地农业的可行性。得出在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降水量400mm左右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充分发挥作物自身抗旱耐旱特性,通过减少无效蒸发量,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补充一定的灌水量,基本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维持正常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山前平原区实施半旱地农业,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大量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在理论和实践上应该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山西省秸秆还田效果不佳、地膜的白色污染、规划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开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用地养地集合、推行集约高效的用水制度、加大科研力度、发展抗旱品种育种技术、创新农技集成化工程、发展绿色循环工程等方法,为解决山西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旱作农业增产增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段军 《中国种业》2013,(12):84-84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全国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旱区农业抗旱节水增收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金昌市农技中心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效抑蒸、增温保墒、汇流集雨等诸多技术优势的启发下,引进该项技术在灌溉农业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灌区农田节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浅谈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实现有机旱作农业高产、稳产,政府各部门要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的支撑体系,提升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准确把握有机旱作农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以便可以应用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出更多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对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支撑体系,提升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水平的具体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及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是秦州区农业的主体.如何加快发展本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正确认识加快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性 1.1 正确认识旱作农业的基础地位旱作农业就是指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来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也叫雨养农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频繁遭遇干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为促进中国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保障南方地区粮食和经济作物安全,总结了中国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意义;重点分析了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南方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强农田工程建设、选育抗旱品种、加强抗旱保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节灌补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旱节水生理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旱作农业区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根据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区特点,针对大豆抗旱节水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行间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与不覆膜相比提高1.19个百分点;(2)喷施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低于播前;(3)覆膜配合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豆光合作用指标,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3.
高产节水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选育过程中采用了水旱交替选择法、异地鉴定法等先进方法。选出的衡7228具有高产、节水、抗逆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垦作方式与广西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关系,为旱坡地水土流失治整理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对等高垦作、非等高垦作2种不同垦作方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垦作方式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等高垦作相比,等高垦作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的作用。其中,水流失量减少了10.51%,土壤流失量减少了67.09%,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减少了67.34%、66.46%、66.73%,土壤有机质减少了68.13%。由此可见,等高垦作是旱坡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陕北东亚钳蝎蝎毒的组分含量,挖掘陕北产蝎子资源的医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Lowry法、苯酚比色法、索氏提取法、冷冻干燥法等经典方法,对采自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后山的东亚钳蝎蝎毒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总糖、粗脂肪、水分及不溶物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地特产蝎子的蝎毒干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6.3%,总糖含量为3.43%,粗脂肪含量为7.23%,不溶物质含量为31.8%,蝎毒液中水分含量为90%。这些结果为陕北产蝎毒的功能组分研究与商品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的自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是形成各种节水农作制度的基础。文章主要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节水农作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将所涵盖的因素又具体细分为几类,从理化机制方面以及国内外实践经验出发,科学地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节水农作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形式,建立我国旱作地区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提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Improving the land-use efficiency (LUE) of farming systems could satisfy increasing global food, feed, biomass and bioenergy demand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LUE, beginning with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agricultural LUE. This new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eld of the assessed farm and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reference region with comparable soils, climate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The new approach was tested using data from long-term experiments at the Scheyern Research Farm in southern Germany, which include different farming systems (organic mixed farming, arable farming, and agroforestry; conventional arable farming and agroforestry). In our case studies, the LUE of conventional systems (arable farming: 1.00; improved arable farming: 1.06; agroforestry: 0.98)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rganic systems (mixed farming: 0.69; arable farming: 0.33; agroforestry: 0.43) due to different crop rotations, dry matter yields, and biomass usage (harvest ratio). The conversion of high-input arable farming systems (conventional farming) to agroforestry systems is an extensification with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ry matter yield and land-use efficiency. Nevertheless, the conversion to agroforestry systems can increase dry matter yield and land-use efficiency in low-input arable farming systems (organic farming). LUE sh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in order to ensure both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相似文献   

18.
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冬小麦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方式能有效调控耕层的昼夜温差,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孕穗期之前的土壤温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4268.23kg/hm2,比露地高32.88%;水分利用效率为13.23kg/(hm2.mm),比露地高21.97%。  相似文献   

19.
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干旱是榆中县旱作区影响胡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胡麻生长环境和提高胡麻产量,开展了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减少了胡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胡麻生长期平均土壤含水量提高,胡麻的出苗率提高,胡麻有效分枝数、全株蒴果数、单蒴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634.2kg/hm2,产值提高4 439.4元/hm2,纯收入增加3 149.4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