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成年雌性 Wistar大鼠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切断支配大鼠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观察了切断神经对 Wistar大鼠着床的影响 ,并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子宫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 1 )切断神经后再配种的大鼠不易怀孕 ,绝大部分鼠经交配 3次以上仍不怀孕 ,其他鼠推迟着床。对妊娠后大鼠切断神经并不影响妊娠的维持 ;( 2 )切断神经的大鼠子宫 MC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 ,经 t检验未见显著差异 ,提示神经影响着床不完全是通过 MC数的改变起作用 ,可能通过改变 MC介质的释放起作用。本试验结果提示 ,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能参与大鼠胚胎着床的建立 ,而对胚胎着床后影响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用性成熟SD大鼠,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计数,观察了肥大细胞(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饲养的大鼠源于Wistar鼠种,已封闭饲养40多年,被称为AMS(Wistar)封闭群大鼠。本试验对饲养于开放系统的该群大鼠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了胎次、季节对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群大鼠具有较高的繁育性能。平均窝产仔数、窝初生重、个体初生重、交配妊娠率和交配至分娩间隔天数分别为11.67±3.05史(2-21只)、85.05±19.96g,6.47@0.89g(3  相似文献   

4.
支配子宫的植物神经和肥大细胞与子宫免疫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子宫的植物性神经支配、子宫肥大细胞(MC)的最新研究概况,阐述了植物性神经通过子宫肥大细胞对子宫免疫的影响及P物质对子宫免疫的调节。植物性神经可通过抑制子宫MC的增殖和组织胺释放来抑制子宫局部免疫水平,神经肽P物质能刺激子宫MC组织胺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调节子宫免疫,但组织胺的释放与子宫的生殖状态有关。神经肽对MC功能的调节是免疫-神经-分分泌网络相互作用的一个侧面,深入研究神经肽对MC作用的机理,将有助于推动神经免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以肥大细胞和组织胺为指标探讨大鼠围着床期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择180日龄,体重为300~350g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处理和手术处理(n=30)3组,手术处理为孕前切除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肠系膜后神经节节后纤维和盆神经丛节前纤维),伤口愈合,开始合笼试验。在妊娠4~6d,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子宫和卵巢,观察排卵、胚胎着床情况变化,通过细胞染色和ELISA方法测定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释放量。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子宫中组织胺自发释放量和总含量在着床(d5)时最低。肥大细胞数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神经切除后,自发释放组织胺量在妊娠4~6d数值明显下降,且在妊娠4、6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释放组织胺总含量在着床前(d4)极显著降低(P0.01),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或延迟;肥大细胞数量在着床前后与组织胺总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切除神经降低了着床前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水平,改变了子宫局部免疫水平,进而引起了胚胎着床减少或延迟。综上表明,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在着床前上调子宫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水平,控制子宫局部免疫水平,在胚胎着床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 ,选用性成熟 SD大鼠 ,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 ,镜下计数 ,观察了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 ,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 ,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 ,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 ,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妊娠早期子宫内交感神经对PCNA的调控效应,选取180~200日龄健康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静脉注射6-OHDA损毁交感神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qRT-PCR法,观察和分析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学结构以及PCN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CNA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固有层浅层的蜕膜细胞及肌层的外纵肌细胞核内存在。损毁交感神经后,子宫腺较正常的妊娠状态减少,腺上皮变薄,PCNA免疫阳性细胞减少,子宫内膜的蜕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的PCNA发生异常表达,特别是着床前的妊娠第4天(处理组)大鼠子宫腺数量减少,但腺上皮内PCNA免疫阳性细胞增强,子宫正常的组织学微环境被打乱,导致囊胚不能与子宫建立联系,出现着床数下降而排卵数基本正常的状况。免疫组化观察和mRNA相对表达量的统计分析均显示损毁支配子宫的交感神经后,导致子宫组织的蜕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的PCNA发生异常表达,打破了正常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发育与胚泡发育的同步性,影响妊娠早期的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8.
爱多收对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Wistar大鼠进行了生殖毒性研究,检测了饮水中分离含40、200和1000ppm的爱多收对大鼠生殖机能、胎鼠的生长发育和胎鼠致畸作用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1.在试验期间各组试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行为表现、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明显影响。2.对生殖机能的影响:中、低剂量组不影响雌鼠的受孕率,而高剂量则导致雌鼠的受孕率明显下降。各剂量组对受孕鼠的平均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儿数和死胎数均无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级SD大鼠和KM小鼠肠道内鞭毛虫分别作了观察,从大鼠检出10种肠道鞭毛虫:鼠唇鞭毛虫(Chilomastix bettencourti),人肠滴虫(Enteromonas hominis),西蒙氏贾第虫(Giardia simoni)鼠六鞭虫(Hexamita muris),似单尾滴虫(Monocercomonoidies sp),人五毛滴虫(Pentatrichomonas hominis  相似文献   

10.
对非纯种的Wistar品系大鼠自上海引入高原后的子一代进行模拟高原低氧(海拔高原5000m)对其生后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氧环境下,大鼠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脾脏在生后31d时,成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小鼠胚胎着床和发育的作用机制,本文筛选出合适的L-苯丙氨酸浓度(320 mg/kg体重),处理孕鼠,观察胚胎着床和发育,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子宫局部肥大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320 mg/kg体重L-苯丙氨酸能显著降低胚胎着床数目,分别下降了45% (E7)和58%(E9),并且显著延缓胚胎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着床后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分别在E5~E9降低了36.62%、64.59%和23.30%,差异显著.由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可以激活交感神经,影响妊娠早期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量,从而改变子宫局部微环境,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00-1308
为研究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子宫内DKK-1和Wnt-1的调控作用,选取180~200日龄健康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静脉注射6-OHDA损毁交感神经,用免疫组化法和qRT-PCR法,观察和分析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内膜的DKK-1和Wnt-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6-OHDA损毁交感神经后,对卵巢排卵数无显著性影响,但子宫囊胚数量显著下降、囊胚发育延迟,导致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自分泌DKK-1和Wnt-1紊乱,呈现与正常状态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着床窗口期,交感神经通过影响DKK-1对Wnt-1信号分子的调控作用而影响囊胚着床、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91-296
为研究大鼠副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子宫内组织胺(HA)和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影响,选取180~200日龄健康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腹腔注射阿托品阻断副交感神经,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结果表明:阿托品处理后妊娠5d子宫囊胚数量明显减少、囊胚发育延迟;妊娠6d虽然囊胚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数量,但胚胎凸起仍小于正常妊娠6d状态。子宫肥大细胞(MC)释放HA结果显示,阻断副交感神经激发MC释放的HA量显著高于正常状态,且与MC自发释放的HA变化趋势不同;正常对照组血清LIF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处理组出现相反的趋势。试验结果提示,在着床窗口期副交感神经通过对MC释放HA等介质调控子宫的生理功能,HA和LIF分泌规律紊乱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囊胚发育延迟,甚至丢失。  相似文献   

14.
交感神经阻断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使交感神经阻断后,观察了小鼠妊娠前期胚胎早期发育和肥大细胞数量和型别的变化。结果显示,交感神经阻断后,不仅对胚胎早期发育有影响,使胚胎着床数降低64.4%,而且影响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其型别分布。妊娠4d(E4)时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肥大细胞分型也有所变化,即黏膜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没有明显差异,混合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着床期间。这一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与型别的变化可能是交感神经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番茄红素(LYC)对限制应激孕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发育和胚胎着床数目的影响。选择8周龄昆明系孕鼠80只,在妊娠第1 d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对照组、限制应激组(RS组)、玉米油+应激组(CRS组)、LYC+应激组(LRS组)。将LYC按10 mg/kg (体重)剂量给孕鼠灌胃(0.5 mL/只),灌胃2 h后进行限制应激处理(4 h/d),连续处理5 d,即胚胎着床期第5 d时,取血清和子宫组织。结果显示,与RS组相比,LRS组孕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10.00%,胚胎着床数增加47.92%,子宫指数增加83.36%(P<0.05),子宫内膜结构趋向对照组,表现为子宫内膜疏松,在靠近子宫腔附近细胞出现明显蜕膜化,子宫腺数量增多。进一步经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发现,LYC预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应激孕鼠子宫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 (Nrf2) mRNA表达,改变Nrf2下游信号抗氧化酶水平。与RS组相比,LRS组着床期子宫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增加21.10%、82.60%,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增加64.50%,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65.60%(P<0.05)。研究表明,LYC可增加限制应激孕鼠着床期子宫中Nrf2表达,降低子宫局部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子宫局部免疫水平,进而缓解应激对子宫内膜蜕膜发育的不利影响,增加胚胎着床数目。  相似文献   

16.
氯羟吡啶的特殊毒性——致畸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国产氯羟吡啶对 W istar 大鼠的致畸作用。氯羟吡啶以 4、20、100、200 m g/k g 4 个剂量进行试验。结果,氯羟吡啶 100、200 m g/k g 组鼠妊娠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 P < 001), 100 m g/kg 的氯羟吡啶还对胎鼠平均窝重有显著不利影响,200 m g/kg 组胎鼠平均身长及平均体重均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 ( P <005)。另外,200 m g/kg 的氯羟吡啶可导致骨化迟缓增多和绝大部分胎鼠(15/16)多肋(14 对肋骨),还引起母鼠体重下降,且胎仔平均畸形出现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由此认为,氯羟吡啶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和胚胎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腐霉素钠盐对Wistar大鼠的致畸作用。传统致畸试验,以1/5、1/15、1/45及1/35LD50 4个剂量的腐霉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5LD50组孕鼠已出现体重下降和死亡、吸收胎率和死胎率升高(P<0.05)诸现象,但各剂量组未产生明显的致畸作用(P>0.05)。喂养致畸试验以1/10、1/50及1/100LD50 3个剂量的腐霉素连续混料饲喂大鼠90天,然后交配检查,结果表明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子宫是一个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分子作用靶器官,类固醇激素对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试验通过RT-PCR、Western blo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怀孕猪整个妊娠期(交配后10、18、32、50、71、90 d)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mRNA和蛋白质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首次发现,猪的整个妊娠周期中都有雌激素受体蛋白存在。ERα存在于怀孕猪子宫的腔上皮(LE)、腺上皮(GE)细胞和子宫肌层的肌细胞中,而且在妊娠的不同阶段染色的强度并不相同;在怀孕猪妊娠周期内LE和GE细胞中均可检测到ERβ,但子宫肌层上仅只有少许细胞中存在ERβ,并且染色结果显示弱免疫反应。Western bloting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期内都能检测到ERα和ERβ蛋白。RT-PCR结果显示,在妊娠期的每一阶段都有ERα和ERβ的mRNA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相对ERβ而言,妊娠猪子宫中ERα含量更丰富,且占主导地位;怀孕猪整个妊娠周期内都能发现ERα和ERβ,并且可能对雌激素细胞的增值和分化起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向母羊腹腔内注入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以评价其对生殖道手术后粘连的预防效果。实验分成4组,每组6只母羊,第1组作对照组,沿腹中线切开,探查腹腔脏器;第2组在第1组基础上另向腹腔内注入1%CMC溶液(14ml/kg体重),研究CMC能否引起腹腔变化;第3组为子宫创伤模型组,腹腔探查后,再用标准胚胎收集技术对一侧子宫角手术,对对例子宫角施行子宫切开术;第4组处理除与第3组相似外,还类似于第2组即向腹腔内注入CMC。全部母羊手术后12─14天宰杀和剖检。  相似文献   

20.
小鼠子宫内膜凝集素结合特性的生殖周期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4种酶标植物凝集素(ConA,WGA,SBA,RCA)作探针,研究了小鼠发情周期、妊娠期和产后子宫内膜上皮、固有膜细胞和腺上皮凝集素结合特性的变化。子宫内膜与这4种凝集素的结合,随发情周期而波动。与间情期相比,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与ConA的结合,由阴性转为阳性,并随妊娠的持续逐渐加强,产后又突然转为阴性。子宫内膜上皮与WGA的结合,在间情期和妊娠1d均为阳性,妊娠7d减为弱阳性,继之又加强,产后达最强。无论妊娠期还是产后,子宫内膜上皮与RCA的结合均为强阳性,与SBA的结合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生殖周期子宫内膜与凝集素结合特性的规律性变化,可能与激素调节、胚泡的着床和分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