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8,(8):24-25
3月25~26日.苏农连锁“农家店”店长培训班在姜堰市成功开班。共有10(J多名来自泰州地区、南通地区、扬州地区“农家店”(加盟店)店长及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泰州市经贸委、泰州市供销社、姜堰市贸易局、供销社、工商局、农业局等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以“黑珍珠”“紫晶”“短柄”“红妃”“玛瑙红”和“南早红”6个中国樱桃品种为试材,通过对中国樱桃关键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经济性状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综合评价各品种在南京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短柄”“红妃”和“黑珍珠”在南京地区的综合表现较好,单果重分别达5.41、5.86和3.9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64%、16.88%和16.65%,其中“短柄”较早熟,“红妃”果个较大、硬度较好,“黑珍珠”果实较甜,丰产性极高。综合考虑,这3个品种均可在南京地区进行适量推广。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以积极的行动“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圈两翼”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决定。为加快培育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崔坚等领导,先后到农工商集团进行了加快发展的调研。  相似文献   

5.
“绿色江苏”、“绿色南京”政策给林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03--2005年南京市累计造林面积42667hm^2,其中杨树面积13330hm^2,长江以南的溧水县三年来累计造林面积8567hm^2,其中杨树造林面积达4000hm^2,品种主要有“351杨”、“69杨”、“72杨”、“中林46杨”等。据报道。杨树在长江以北地区能生长良好,在长江以南地区杨树能否良好生长,哪些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溧水县杨树造林后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是发展“三农”、振兴“三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农产品品 牌建设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过 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试图为建设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提供一定的 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渭南市农业部门对渭南地区2019~2021年度推广的“陕垦224”小麦示范品种推广的调研数据和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高产高抗小麦新品种‘陕垦224’的示范推广”的项目数据,对渭南地区推广“陕垦224”小麦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南地区2019~2021年三年累计推广“陕垦224”8.68万公顷,亩增效益97.25元,“陕垦224”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11.75元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渭南地区小麦产量和小麦生产收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中国农资》2010,(1):8-8
“2010年统筹财力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月10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强调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大力支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龙彪  胡春晓  杨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35-2437
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中部地区在区域间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重中之重。笔者从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视农村教育、增加“三大”投入、树立新时期农民“四个理念”等几方面,提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于2007年年底如期完成,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的覆盖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1.
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走出去”实质是产品顺利从生产端到达消费端,并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形成长效可持续作用机制。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供应端开展经营活动涉及生产、销售、营销、运输等多环节,综合反映在拓销售和控成本两方面。“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概念上决定了它具备政策优势,但其面临的区域市场“门槛”、品牌建设短板、物流等配套设施欠缺直接反映出成本管理与销售拓展困难。而“互联网+”时代发展、区域一体化等为其打破企业规模限制、塑造区域品牌,优化营销创造了机会。围绕“拓展”和“控制”两个关键词,依托政策导向扩大产业规模优势,利用“互联网+”大环境打造农副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区域经济打破交通限制等成为打通流通环节的可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辛怡华 《农业考古》2003,(3):66-69,79
一、秦川地区与“华渭文化区”陈连凯先生在《宝鸡秦川地区在中华民族一体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一文中提出了“秦川地区”这一概念 ,认为从地理历史与文化看“秦川地区”还包括今天的天水地区 ,若从研究的角度看 ,其范围还可以扩大到汉水上游一带。陈先生断言 ,陇山东西、泾渭流域是炎黄两大部落集团起源之区 ,在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时应特别注意宝鸡与秦川地区( 1) 。因此 ,在研究中华民族起源时不应不注意秦川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即早期农业文化 )。日益增多的考古资料表明 ,距今 80 0 0年左右 ,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渭水及其…  相似文献   

13.
位于以色列Rehovot市的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是一家独立的科研单位,专门从事与发展中国家和以色列国内农村地区发展相关的研究、培训和规划活动。自从1963年建立以来,该中心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了“REHOVOT”方法(农村地区综合发展规划),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地区贫穷问题和促进  相似文献   

14.
“党支部+合作社”是“党建富民”的一种新途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民族地区“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即是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难点,也是重中之重,此项工作事关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发展“三农”工作为立 足点和切入点,文章通过对扶贫开发模式的探讨和创新,从扶贫攻坚方式方法、帮扶策略、措施和成功案例 入手,探索一条属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和社会投入水平等4个方面入手,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市、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是海南、北京、上海、青海、天津,排名后五位的是湖北、甘肃、江西、山西、辽宁.在此基础上,依据低碳农业得分、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将各省按“高水平-低排放”“低水平-高排放”“高水平-高排放”“低水平-低排放”分类.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省份属于“高水平-低排放”地区,河北、云南、湖南等9个省份属于“低水平-高排放”地区,贵州、四川、陕西、内蒙古、河南等5个省份属于“高水平-高排放”地区,福建、广东、安徽、辽宁等4个省份属于“低水平-低排放”地区.  相似文献   

17.
吴斌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3):215-219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慎思的转型发展期,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何创新我国农业发展,使乡村地区实现宜居宜业的新局面,成为我国经济内涵式增长的重要助力,成为未来城镇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试以湖北省荆门市“荆三角”地区为例,利用“中国农谷”的建设机遇,探讨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试图从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和区域协调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促进乡村地区农业发展、助推城镇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浙南丽水地区葡萄生产水平,依据“巨峰”葡萄的种植特性及丽水南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总结了“巨峰”葡萄平棚避雨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信阳地区家畜“猝死症”调查魏明奎董冰赵聘(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杨文明郭运哲邹复俊(信阳地区畜牧局)1流行情况1989年以来,家畜“猝死症”在信阳地区呈散发流行,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不断蔓延之势。1994~1996年信阳地区的牛、猪、羊...  相似文献   

20.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