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绵 5优 52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自育的优质不育系绵 5A为母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配合力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 52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200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天协 5号, 2003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绵 5优 527,并推荐为四川省重点推广水稻新品种, 2004年 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国豪杂优 3号.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而且适应性广,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对于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年被纳入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 2004年在全国示范种植 3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 N优 1577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是一个较有推广前景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新组合冈优 1577是我所用冈 4 6 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宜恢 1577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亚种间重穗、高产、抗病、优质中籼迟熟组合 ,1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同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1 产量表现该组合 199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中籼迟熟 B组试验 ,平均单产 8.4 9t/ hm2 ,产量名列第二 ,较对照汕优6 3增产 2 .73%。 1998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 A组试验 ,平均单产 8.0 0 t/ hm2 ,产量再列第二 ,较对照汕优6 3增产 5.4 6 %。两年四川省区域试验中 ,在全省六大片区均表现增产 ,联合方差分析增产极显著。 1998年四川省生产…  相似文献   

4.
II优 131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彩粳籼杂交选育的亚种间恢复系宜恢 1313与 II- 32 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亚种间组合。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7~ 1998年 ,参加宜宾市区试 ,平均亩产 556.1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3% ,两年平均列试验第 1位 ,是唯一点点增产的品种。1998年参加南充市区试 ,平均亩产 545.8kg,比汕优 63增产9.0 7% ,并参加内江、泸州两地区试。 1998年参加贵州省遵义市区试 ,平均亩产 578.4 kg,比汕优多系一号增产 9.3% ,居试验第 1位 ,通过了遵义市品种审定 ,并参加贵州省区…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中熟组合孟两优281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两优2816是用孟S与2816 R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属中熟感温型品种,表现出高产大穗,抗寒力强的特点.孟两优2816参加广西水稻区试,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861.2 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10%.于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杂稻组合Ⅱ优406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耐寒恢复系G406与不育系Ⅱ-32 A配组育成的,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1产量Ⅱ优406于2006年参加贵州省中稻晚熟组的预备试验,4个试点平均产量621.1 kg/667 m2,比对照Ⅱ  相似文献   

7.
冈优 2 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高产抗病组合 ,1993~ 1994年参加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 ,198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仙优 6 3增产 7 4% ,1994年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5 3 % ,两年平均产量均居首位 ,比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1996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准予在贵州省海拔 10 0 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近年来我省推广冈优 2 2组合面积约 6万hm2 ,需种子约 10 0万kg。冈优系列组合在贵州省制种多年 ,产量一直不稳不高 ,一般产量在 15 0 0kg/hm2 左右 ,是贵州省制种的一大难点。为此 ,1999年贵州禾…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229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香22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恢复系宜恢2292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其农艺性状优、香味浓、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2002年荣获四川省第三届“稻香杯”优质米称号,2004年通过国家和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绵5优838的选育与制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绵5优838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自育的优质不育系绵5A为母本、四川省原子核所育成的恢复系蜀恢83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1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适应性广,适合长江上游及湖北的平坝和丘陵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D优10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1986年以明恢63作恢复系、D297A为不育系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0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现巳成为我省及南方各稻区较为理想的杂交水稻接班组合。其不育系D297 A对“九二○”十分敏感。本试验是通过不同“九二○”用量对其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探索D优10号制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宜香22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恢复系宜恢2292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其农艺性状优、香味浓、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2002年荣获四川省第三届“稻香杯”优质米称号,2004年通过国家和江西省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运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Ⅱ优084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镇恢0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参加国家级大区生产试验,2003年报请国家审定。该组合经多年鉴定和试种,表现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已被江苏省农林厅列为“十五”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鉴,平均667m2产量616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8.36%和5.27%,均达极显著水平,列12个参试品种之首。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667m2产量622.7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15.08%和4.98%,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黔优56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以自育耐寒恢复系Q568与引进不育系T98A配组育成的中籼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黔优568于2004~2006年参加贵州省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004年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黔优568平均产量591.2kg/667m2,比对照  相似文献   

14.
中9优85系四川省种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四川省蒲江县种子公司用不育系中9 A与恢复系蒲恢85组配而成,由四川省种子公司独家开发的三系籼型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Ⅱ优50329系重庆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5032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杂交籼稻区试,2001年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生产示范,均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产量高1998年参加本所新组合比较试验,三次重复平均产量折合单产9.03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7.8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2000年丰都县种子公司引种示范20hm2,平均产量9.14t/hm2,同田较汕优63增产5.8%。20…  相似文献   

16.
千乡优 4245 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使用自育优质恢复系宜恢 4245 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水稻三系不育系千乡955A 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 2022 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 20222051 )。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稻米品质达到 NY/T 593 — 2013 《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介绍了千乡优 4245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李厚英 《种子》2000,(1):79-79
1 “杂选 1号”品种简介1.1 品种来源“杂选 1号”双低品种由贵州省种子站科技人员自选的新品种 ,该品种用双低 156 A- 3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 ,双低品系 92 - 6作父本配置的双低强优势新品种 ,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分别是 2 2 0 3.95公斤、2 2 2 9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分别增产 8%、30 .35% ,两年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 2 32 8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 15.3% ,居试验首位。 1997~ 1998年在我省六个地 (州、市 )油菜主产县试验示范 ,面积近 14 0公顷 ,验收上、中、下三种田块 ,公顷产 2 4 87~ 30 12公斤 ,比同田油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突破徘徊局面,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及不同稻类、熟期的优良组合.国家“七五”、“八五”育种重点课题“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项目组.经十多年攻关研究育成了增产幅度大、米质优、抗病、耐寒、抗倒、秧龄弹性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双季杂交晚稻金优207。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优质杂交稻D优323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优3232是重庆三峡农科所针对三峡库区,特别是渝东山区阴雨、多湿、寡照、夏秋高温、伏旱严重的特殊生态气候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长期存在的高产不优质、不稳产的状况,采用热带与温带的优质水稻材料进行杂交,培育出优质恢复系3232,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带粳型血缘的优质不育系D297A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中籼晚熟新组合.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8月获重庆市万州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611S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62".经贵州省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平均产量7.43t/h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增产6.3%;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7.15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3.4%.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662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该组合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