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对5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明确:(1)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2)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的“同种”蘖;(3)成穗分蘖随着出生期的推迟,每穗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晚生蘖的结实率很低;(4)在供试条件下,构成总穗数和总产量的份额,主茎加秧田分蘖为59%和72%,移栽后20d内出生的分蘖为39%和27A%,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明确;(1)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分蘖的出生数,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100%,穗大粒重构成总穗数的47%-83%,总产量的61%-89%;(2)栽后11-20d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瑟栽后20d的总茎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构成总穗数的50%-17%,总产量的39%-11%;(3)在栽  相似文献   

4.
稀植条件下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19.5,13.5和7.5穴/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稀植促进分蘖发生,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13.5和7.5穴/m2比19.5穴/m2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迟7和14 d;随种植密度下降,中后期发生的分蘖在茎蘖数中的比例提高,相应成穗率也提高;早期分蘖所成的穗与后期分蘖所成穗的每穗粒数差异较大,结实率差异较小,两者的产量差异主要由穗粒数差异引起;随种植密度下降,分蘖力较弱的组合产量显著下降,而分蘖力较强的组合产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青优湛二作早、晚稻直播试验材料,研究直播杂交稻的分蘖、成穗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直播稻的第一次分蘖发生机率以第Ⅲ~Ⅵ节位最高,达97.5~100%;成稳率以第Ⅰ~V节位蘖较高,成穗蘖苗生于主茎叶龄8.5叶期内;主穗和第一次蘖的成穗数占每亩总穗数的90%以上,占每亩总粒数的94%以上,分蘖穗的株高与单穗总粒数是极显著的正相关,栽培上应适当减少前期施氮量,控制高位次无效蘖,中期施好穗肥,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6.
分蘖抑制剂抑特(主要成分为2,4-D和DNP)在稻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前期施用,能抑制分蘖产生,加速小分蘖消亡,使水稻品种化四明单穴有效穗数比对照下降14.4%,使两系杂交小麦组合E优102比对照下降49.1%;在两用浅不育型小麦雄性不育系ES-14分蘖后期施用,能减少小分蘖成穗,提高不育穗率。抑特除减少分蘖外,还能降低株高8~12cm,提前孕穗1~2d,井增加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7.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后发分蘖穗定向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培养水稻温敏不育系后发分蘖穗生产核心种子,是核心种子生产新技术。2008年在广西灵川对P88S和准S的移栽秧龄、施肥方式、移栽秧苗带蘖数与后发分蘖穗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88S于7~8叶龄移栽,其后发分蘖数较4~6叶龄移栽多;以单株带1蘖秧苗移栽比单株不带蘖秧苗和单株带2蘖秧苗移栽更有利于培养后期分蘖。准S于6叶龄移栽,其后发分蘖较4~5叶龄移栽多;以单株不带蘖秧苗移栽比单株带1蘖秧苗和单株带2蘖秧苗移栽更有利于培养后期分蘖。按基肥30%十追肥70%施肥,P88S和准S群体的分蘖速率均明显高于按基肥50%+追肥50%和按基肥70%+追肥30%施肥的分蘖速率。因此,采用大秧龄移栽、单株带1蘖秧苗或单株不带蘖秧苗移栽及适当少施基肥多施追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单株多层穗结构。  相似文献   

8.
协优9308的分蘖成穗与灌浆结实特性及其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配了诸如协优9308、两优培九等超级杂交稻 ,显示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优势 ,单季产量高达10~12t/hm2。在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以协优9308(跨越计划中供试超级杂交稻组合)为靶标组合 ,研究“超级杂交稻的生理模型”。本文阐述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少蘖成穗率高与营养生长期“茎蘖顶端优势”关系 ,穗大结实率高与灌浆成熟期“粒间顶端优势”的关系 ,以及提高成穗率与结实率的主要措施。一、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茎蘖顶端优势与分蘖成穗1.秧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 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 明确: (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 但蘖穗肥比率7∶3 、6∶4 和5∶5 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2) 蘖穗肥分施增产的原因, 是提高了分蘖成穗率, 促进稻穗发育, 扩大了库容量, 并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增加对籽粒的物质供应; (3) 穗粒肥所占比率> 30 % ; 增加了中、后期净光合率, 但减少中期贮藏性物质的贮积。结果表明, 实行蘖穗肥分施, 可以较好适应杂交稻生育对养分的需求, 而协调中期碳氮代谢, 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分蘖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表明:(1)超级稻秧苗素质好,秧苗壮,假茎宽达0.6cm,比对照满仓515高25%,发根力强比对照高1.05倍,最长极比对照长46.9%,地上部干重平均为0.71g/株,明显高于对照。(2)少蘖大穗,成穗率高,8个外超级稻穗数在4~9之间,成穗率高达85%,比对照高18.5%经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低节位分蘖芽1/0~3/0基本处于败育,而5/0,6/0,7/0的腋芽原基正常分化,且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密肥技术研究:Ⅱ.肥料分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明确:(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但蘖穗肥比率7:3,6:4和5:5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2)蘖穗分施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分蘖成穗率,促进稻穗发育,扩大了库容量,并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增加对籽粒的物质供应;(3)穗粒肥所占比率〉30%;增加了中,后期净光合率,但减少中期贮藏性物质的贮积。  相似文献   

12.
两系粳杂超稀播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植方式;以及提高栽插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两系粳杂超稀插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培方式;以及提高栽培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连续五年的研究表明,在福建南部地区,小麦的分蘖长消和叶片生长的特点是:分蘖长快消慢,长消间有一段停顿,叶片数较少;分蘖发生及高峰期出现早,有效分蘖期短,成穗率较低;早生蘖、低位蘖,壮蘖成穗率较高;主茎叶龄与积温、分蘖与主茎叶龄之间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穗型质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量、穴栽插本数、分蘖发生时期、植伤诸因素均显著影响穗型质量,分蘖发生时期最为突出。一次分蘖节位、二次分蘖见蘖期分别与穗总粒数、穗粒重显著相关,随着分蘖节位每升高1个和见蘖期推迟3d,穗总粒数减少7.66~21.71粒;穗粒重降低0.15~0.41g。综合粒、重等因素,穗质量为主茎>第1节位分蘖>秧田期一次分蘖>本田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提高穗质量除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外,要以促进低节位分蘖和同伸的二次分蘖早生快发为重点,其次要控制9节位以上分蘖及其同伸的二次分蘖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印杂交稻新组合易地种植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龙兴  KiniAV 《杂交水稻》1999,14(1):22-25
对中国选育的杂交稻Ⅱ优2070和印度选育的杂交稻Ⅰ优005在中国杭州及印度Bangalore两地种植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作了比较研究,Ⅱ优2070引种到Bangalore,生育期缩短12d,却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10~12t/hm2),表现为穗多粒重、结实率高。Ⅰ优005引种到杭州,生育期缩短15d,属中熟组合,产量中等(7.5t/hm2),但米质、食味较好。与Ⅱ优2070相比,Ⅰ优005在分蘖期新根出生多,新蘖出生快,死苗败苗轻;抽穗整齐,转色好,剑叶光合速度及蒸腾强度在齐穗后下降较缓慢。  相似文献   

17.
高分蘖力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大平原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一个有利特性(Schmidt等,1978).分蘖可使作物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如冬季低温或干旱)和比较有利的条件下调节茎数.然而,相当一部份分蘖不能成穗(Bremner, 1969, Austin和Jones, Evans等, 1975).无效分蘖往往高达总蘖数的2/3(Evans和Wardlaw, 1976).不能成穗的分蘖可否认为是光合产物的损耗:多数情况下,禾谷类作物自幼苗发芽后不久就开始形成新的分蘖,直到小花分化(Rawson, 1971; Jewiss, 1972; Evans等, 1975).一旦有效分蘖的穗和茎开始迅速发育,有效蘖即明显占优势,使  相似文献   

18.
水稻大穗型组合的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大穗型组合的特点是:本田分蘖力弱,高产田有效穗少。成穗的分蘖叶片较多,两段灌浆的特点更明显。根根这些特点,在栽培上要采取稀播壮秧或两段育秧,培育多蘖壮秧;本田适量减少插秧蔸数,大蔸移栽,插足基本苗;加强后期管理,重视粒肥、九二○、粉锈宁的施用,延长灌水时间,适当推迟收割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稀植单株挂牌标记跟踪调查方法,研究水稻空育131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地区的不同时期分蘖 与成穗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空育131单株最高分蘖可达24个(包括主茎),成穗22个。6月23日以 前的分蘖,均为有效分蘖,成穗质量高,对产量贡献率大。6月23日可作为本地区水稻空育131高产控 蘖起始日期。  相似文献   

20.
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秧苗期和大田期分蘖的发生及成穗状况,发现水稻塑盘旱育抛栽不仅存在非同伸蘖现象,且同伸蘖的成穗与湿润水育秧移栽也有较大差异。据此对传统的水稻栽培基本苗公式进行了改进,拟合出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计算公式:早稻为X=Y/{(1+t1r1)\[1+(N-n-SN)Rr2\]+(SN-3-t1)R2r5};晚稻为X=Y/{(1+t1r1)\[1+(N-n-SN)Rr2\]+(N-n-SN-3)Rr2R1r3+ (SN-3-t1)R2r5}。其中:X—合理的基本苗;Y—单位面积适宜穗数;t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数;r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的成穗率;N—主茎总叶数;n—主茎伸长节间数;SN—抛栽时的秧苗叶龄值;R—有效分蘖节位上一次分蘖的发生率;r2— 一次分蘖的成穗率;R1—二次分蘖(除去秧苗所带分蘖上产生的二次分蘖)的发生率;r3—二次分蘖的成穗率;R2—抛栽后非同伸蘖发生率;r5—抛栽后非同伸蘖的成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