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草鱼饲料来源广,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所以养殖草鱼的经济效益大,但草鱼多病,在成鱼养殖阶段,易受细菌性烂鳃、肠炎和赤皮病等“三病”的危害,养殖成活率一般只达30—60%。且有时因防治不及时,导致大量死亡,使单产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草鱼“四病”(出血、赤皮、肠炎、烂鳃病)是对草鱼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从鱼种到成鱼都会引起感染,严重影响着鱼种和成鱼的成活率。对草鱼进行免疫是防治“四病”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将草鱼的成活率提高20%-40%,这在实践上也已得到反复的验证,并且可以减少药物残留,是国际、国内正在大面积推广、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品种之一,从南方到北方都是主养品种,全国草鱼年产量近500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以上。但草鱼发病严重,从苗种到成鱼成活率仅30%左右,为了提高成活率,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如广东省在鱼种放养时普遍注射疫苗,成活率达80%以上。随着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  相似文献   

4.
草鱼是鱼类养殖的优良品种,食性广、生长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草鱼病多、成活率低,给养殖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草鱼常见的病有:出血、烂鳃、肠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湖南省汉寿县水产科研所从1975年开始,对草鱼鱼病采用“四合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连续四年草鱼成活率达80%以上的可喜成绩。1979年全所151亩成鱼养殖水面,投放6~7寸的草鱼种  相似文献   

5.
草鱼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养殖品种,它具有生长快、肉味美、价值高等优点。但草鱼多病,成活率较低。现将草鱼成鱼阶段常见病的综合予防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9-1992年,在江河网箱养草鱼试验中,针对江河水域中草鱼发病的病源、病因、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法,使草鱼鱼种到成鱼的成活率达到84%~99%。  相似文献   

7.
草鱼病的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难题.草鱼病中最常见最流行的“三大病”的致死率极高.笔者自1984年从事成鱼养殖以来.所见的本场及周围邻村的承包户每年草鱼成活率只有20~30%左右,许多人在喂养草鱼上心恢意冷.望而生畏。为此,笔者有意摸索预防草鱼“三大病”的秘诀.连续五年采用呋喃(口丹)第一次清塘消毒.都取得了可喜的好效果.在淤泥较深的池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1986,(4):20-20
草鱼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养殖品种,它具有生长快、肉味美、价值高等优点。但草鱼多病,成活率较低,现将草鱼成鱼阶段常见病的综合予防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方地区草鱼养殖用药分析自1971年草鱼“三病”人工免疫法首先在广东顺德、中山等市、县开展以来,草鱼成鱼养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注射疫苗的草鱼成鱼成活率相当高。可许多地方草鱼种的出塘率却相当低,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经本人观察、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我县自行孵化罗非鱼70万尾,推广到池塘、稻田中与草鱼混养,有效地提高了草鱼的成活率。去年,罗非鱼繁殖场在12亩成鱼池中,混养罗非鱼4,500尾,草鱼成活率达99%,今年,该场在千亩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在鱼种生产上,一龄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据吴县洞庭公社统计,其成活率在50%左右,有的只有30%,由此,造成鱼种不足,影响了成鱼生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我们从饲养管理着手,对一龄草鱼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结果,11口鱼塘(12亩)未发生鱼病。共放养草鱼夏花2.14万尾,出冬片草鱼2.07万尾(成活率98.8%),重1,646斤,平均体长4.5~4.7寸。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正> 草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过程中,赤皮、肠炎、烂鳃病被人们公认为是难治难防的草鱼“老三病”,不但影响下塘鱼种的成活率和成鱼的出塘产量,也从经济效益和生产管理上造成许多麻烦,甚至有些养鱼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使用违禁药物治疗,很不符合无公害绿色养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鸡冠花治草鱼“三病”效果好1994年夏季,盐城市郊区义丰镇水产村一位渔民进行了小面积鸡冠花防治草鱼“三病”的应用试验。实践证明,对防治草鱼“三病”效果显著,接着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去年全镇草鱼鱼种至成鱼阶段成活率已达80%左右。为了进一步推广,笔者...  相似文献   

14.
草鱼是淡水养殖鱼类中一种生长迅速,饵料广范、肉味鲜美,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种之一。但是,草鱼病多,且防治方法还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草鱼往往死亡率高,成活率低,在群众有着“草鱼无来头,只能是搭头”的说法。1975年5月,我所由于对草鱼病防治措施不力,在28亩咸鱼精养塘中,草鱼出现严重死亡现象,我们及时采用了敌百虫、乐果、漂白粉、食盐等混合药物治疗,草鱼才停止死亡。1976年,进一步总结经验,全面采用上述办法,在3亩以草鱼为主的高产塘,草鱼成活率达90.6%;28亩精养塘、草鱼成活率达86.3%。今年,在七口成鱼塘,80亩水面中,共产成鱼405担,年初  相似文献   

15.
草鱼病害多,难养。养成成鱼,一般需要2—3年时间,要经历鱼苗一夏花一冬片一成鱼等饲养阶段。其中从夏花养成冬片鱼种,死亡率往往高达30—40%,甚至达到半数以上。浙江省菱湖地区的渔农,经过长期的实践,对于提高当年草鱼种的成活率,积累了一些具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所研制出防治草鱼“三病”的中药制剂-鱼血清,在1997年草成鱼防病试验中,草鱼单产1244千克,规格1.17千克/尾,成活率91.83%;投入产出比为1:1.35。  相似文献   

17.
生态防治疾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上采用生态防治的方法,培育大规格的草鱼种或采取两头放养,避开高温季节,提高了草鱼种的成活率,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南昌地区历来在成鱼饲养阶段草鱼的成活率仅约35%。为了解决草鱼养殖中的“三病”(赤皮、烂鳃、肠炎),我们参照外地经验提出了生态防治草鱼传染性疾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鸡冠花巧治鱼类“三病”效果好1994年夏季,盐城市郊区义丰镇水产村一位渔民进行了小面积鸡冠花防治草鱼「三病」的应用试验。实践证明,对防治鱼类「三病」效果显著。接着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1994年全镇草鱼鱼种至成鱼阶段成活率已达80%左右。为了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19.
1992年2—10月,在江口水库设置了18只规格为4m×7m×2m的网箱养草鱼,草鱼规格为17—22cm,主要投喂苏丹草。16只网箱每箱投放草鱼种500尾,收获成鱼5379.5kg;2只箱每箱投放草鱼种280尾,收获成鱼381.5kg,总成活率81.6%,毛利润26059元,投入产出比为1:2.83。  相似文献   

20.
郴州市郴江乡龙门池村渔民谢玉昌,1987年3月12日用省水产所制造的草鱼免疫疫苗,采用胸腔注射方法,共注射17—33厘米的草鱼种300尾,放于一口水面2.5亩的成鱼塘中,经8个多月精心饲养,于当年11月30日干塘,共捕获2公斤左右的草鱼292尾,成活率高达97.3%。与往年相比,有如下优点: 1、成活率提高,成鱼均重增加。 1986年在同一口鱼塘中放养同样规格的草鱼种300尾,最后统计全年仅捕捞草鱼240尾,死亡60尾,成活率为80%,且均重只有1.5公斤左右。据此,1987年比86年提高成活率17.3%,草成鱼的平均体重增重0.5公斤左右。 2、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往年,由于没有注射疫苗,每年均用漂白粉、敌百虫等鱼药,药费开支16.7元,同时,下塘泼药,上山找草药,使劳动强度增大;1987年注射疫苗以后,只是零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