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青 《绿色科技》2013,(7):257-259
指出了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发展一直都处在上升的过程中,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了50%,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绿色就业水平低,在农村城镇发展中还存在着观念、技术、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从农村城镇化和绿色就业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绿色就业的范畴、特性以及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绿色就业的约束因素,并结合这些约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安全城镇化之路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参照城市经济、技术和社会标准,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城镇化建设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荇诸多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短缺、土壤污染、地面沉降、乡镇工业污染、饮用水安全等,其中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推进中国城镇化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农村城镇化的本质是农业现代化。只有打破常规,充分利用我国现阶段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需求的机遇,集中财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求得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切实依靠农村政治、经济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农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移,使我国广大农村从传统的自给和半自给的小农经济跃上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台阶;以此奠定城镇的经济基础,切实推进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但可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使我国城镇化得以有序健康地发展,而且也可以使生机勃勃的农村经济板块驱动城市经济板块,形成彼此互动、并驾齐驱的崭新格局,使我们摆脱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困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环境的严重恶化。本文就农村环境恶化原因及针对农村环保法律的缺陷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相关加强农村环保的见解,以期能引起政府、公众及企业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著名生态农业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处处长吴文良教授。  相似文献   

6.
农村园林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园林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章以顺昌洋墩洪地山庄、埔上口前住宅小区等农村园林化实践为例,强调了农村园林化的必要性,论述了农村园林化的可行性,提出了农村园林化的规划原则、规划方案,并对农村园林化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农村园林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守德 《中国林业》2011,(22):53-53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生态环境污染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对环境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西部农村发展滞后,农村的发展成为了目前西部经济工作的重点。文章通过对西部农村现状的分析,指出可以通过推进城镇化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西部推进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白亮 《新疆林业》2013,(3):33-35
新疆作为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气候类型独特,生态和生产环境多样,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就坚持把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作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林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新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的亮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社会生产、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必需的热能和动力源泉。农村与城市、平原与山区,能源结构及资源各有差异。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石油、煤、水、森林等资源供不应求,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以地处山区的融安县为例,分析农村能源结构、现状,探讨能源建设方向和举措,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8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状况及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多数农村分布在生态条件恶劣的山区、沙区,且多数为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风沙和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是发展农村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乡村林业,又称社会林业或社区林业,它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和经营林业。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林业增加收入或摆脱贫困。乡村林业不仅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对促进地区经…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迫在眉睫。着重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这一重要的概念,并指出了其三种不同的涵义。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给出了四种不同的路径,即农村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并给与每种途径具体的做法。只有成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生态市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协入点。 为此。我们约请部分省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和市县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就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撰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村经济取得全面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在新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将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村流通建设的金融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农村流通建设金融供给短缺的成因,以及农村流通建设与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并为解决我国现代农村流通建设与金融供求的矛盾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傅建熙  田鹏  陈建 《沙棘》2006,19(4):32-34
从我国“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沙棘资源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发展沙棘产业是振兴“三北”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希望。我国“三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很低,而沙棘是“三北”地区最有希望的经济林,只有发展沙棘产业才能使沙棘真正成为发展“三北”农村经济和贫困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巨大财富。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才能使“三北”贫困山区形成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7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集体林权改革是农村的又一次伟大改革》的社论,详细阐述了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后在土地使用制度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必将推动整个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和农村在空间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两个相对孤立的整体,近郊的农村与城市逐渐连为一体。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却只注重当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只注重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经济效益,只注重GDP的增长,却没有把"绿色GDP"的指标贯彻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以江西农村生态环境为例,分析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及现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快实现江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9.
邓三龙 《中国林业》2008,(19):18-21
3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把耕地承包到户,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效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30年后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林地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必将进一步调动亿万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部分,其突出表现一是普及率低,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不仅与城镇学前教育普及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普及目标之间存有较大差距;二是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实际效益低,并在与学前教育质量相关的诸多方面,如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学历,师幼比等方面存在不足和欠缺。基于上述问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要着力实现量的普及与质的提高的双重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