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个体奶农 1.1做好牛只、牛舍环境的清洁卫生 保持牛只、牛舍的清洁卫生.提倡牛舍硬圈饲养,及时清除牛粪尿.更换铺填稻草或木悄,给牛创造舒适、松软、干燥、卫生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牛只的健康,同时又可以减少环境对原料奶的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会影响牛只的健康和原料奶的风味,给养牛户带来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牛舍空气中的含菌量  相似文献   

2.
(上接 2 0 0 4年第 1期 76页 )第十讲 奶源管理1 个体奶农1.1 做好牛只、牛舍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牛只、牛舍的清洁卫生 ,提倡牛舍硬圈饲养 ,及时清除牛粪尿 ,更换铺填稻草或木悄 ,给牛创造舒适、松软、干燥、卫生的居住环境 ,有利于牛只的健康 ,同时又可以减少环境对原料奶的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会影响牛只的健康和原料奶的风味 ,给养牛户带来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牛舍空气中的含菌量通常为每立方米 5 0~ 10 0万个 ,卫生条件差的可达数百上千万上 ;其中主要是芽胞杆菌和球菌 ,其次为霉菌和酵母菌等。应建立牛舍、场地的清扫消毒制度。1…  相似文献   

3.
我县的部分鲜牛乳是由农户家养乳牛生产的。牛舍大都紧靠居民区,拥挤不堪,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防疫观念淡薄,这些情况严重影响着鲜牛乳的卫生质量。为此本人认为要提高鲜牛乳质量须采取下列措施。1 搞好乳牛的防疫工作 乳用畜身体必须健康,无乳房炎及其他疾病。要求每年3~4月预防接种1次炭疽芽孢杆菌疫苗。每年春秋季进行布鲁氏菌及结核杆菌检疫并及时处理病牛。平时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及空气新鲜,每旬1次牛槽消毒,每月1次牛舍消毒。2 搞好挤乳前后的卫生 2.1 每天清晨应清洗牛体,清除牛舍粪便,清洗料槽后给料。每次挤乳前1h,应清洗牛…  相似文献   

4.
正1)做好牛舍卫生及消毒工作,粪污应及时清理干净,避免长时间在牛舍内堆积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2)加强通风,以降低牛舍的湿度,排除牛舍内污浊空气。对牛舍进行降温,如搭建遮阳网、增加排风扇、对牛体喷水等。3)牛舍门窗安装纱窗网,牛舍内部使用灭蚊灯或粘蝇纸等产品,定期对牛舍内外喷洒药物等,以消灭蚊蝇,减少蚊蝇给牛带来的滋扰。  相似文献   

5.
许多养殖户认为牛的抗病力强,不重视卫生和消毒工作,导致奶牛发病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建议养殖户搞好牛体、牛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冬季和春季牛舍每周消毒1次.夏季和秋季牛舍每周消毒2次。饲料和饮水要讲究卫生。不饲喂霉变饲料。  相似文献   

6.
正1)做好牛舍卫生及消毒工作,粪污应及时清理干净,避免长时间在牛舍内堆积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2)加强通风,以降低牛舍的湿度,更换新鲜空气。对牛舍进行降温,如搭建遮阳网、增加排风扇、对牛体喷水等。  相似文献   

7.
1创造清洁、干燥、凉爽的环境 牛舍不清洁最易污染牛体,既影响其皮肤正常代谢,又影响牛体健康和牛奶卫生。所以牛舍必须勤打扫,及时清除粪污,并集中堆积发酵杀菌。伏天蚊、蝇多,极易传染疾病,必须定期喷洒杀虫稀释液,驱杀蚊、蝇,此外牛体必须天天刷洗,以利牛体散热。  相似文献   

8.
1牛舍的基本要求 牛舍建筑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牛场生产用途等因素来确定。建牛舍不仅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好。牛舍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房顶有一定厚度,隔热保温性能好。舍内各种设施的安置应科学合理,以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9.
1提高产奶量的常用措施 1.1管理因素 牛舍是奶牛生活的场所。牛舍环境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干燥、排水良好的牛舍、必要的户外运动,对奶牛健康、增进食欲、促进产奶和提高繁殖率都有益处;刷拭牛体有利于保证牛体卫生、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奶量:夏季防暑降温、增加青绿多汁、适口性好的饲料,冬季防寒保温、多饮温水有利于提高产奶量;及时清扫牛舍内的粪便、刷洗饲槽并保持干燥,防止细菌的繁殖,提供柔软、干燥、温暖的垫草,良好的挤奶技术,既可保证奶牛多产奶,又可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奶牛养殖业有着比较成熟的饲养管理办法,大大增加了牛奶的品质和产量。本文对现代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做一介绍,供广大养殖者参考。1优化奶牛养殖的管理方法(1)牛舍的管理。首先要重视牛舍的卫生管理工作,经常打扫牛舍,使舍内卫生、整齐,为奶牛清理出开阔、干净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休息场所。夏秋两季  相似文献   

11.
肉牛养殖场的肉牛舍较简单,可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育肥时期、年龄而确定。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国内常见的肉牛养殖方式有拴系式和散放式两类,牛舍建筑有牛栏舍、牛棚舍、塑料大棚等。北方的肉牛舍,要求能保暖、防寒;南方要求通风、防暑。牛舍内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道、工作室或值班室。牛舍南侧有条件的设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槽、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  相似文献   

12.
1牛场卫生严格遵守门禁制度,防止疫情进入,确保肉牛健康无病。场容要整洁,注意绿化,美化环境。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填平水坑,以防蚊、蝇孳生,每月喷洒消毒药液1次或在牛场外围设诱杀点。场内要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并备好用于乳房擦拭的热水。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粪便要及时清除。牛舍、牛体要保持清洁,防止污染牛乳。  相似文献   

13.
在肉牛规模化养殖中,场址的选择和生产功能区的规划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根据绿洲灌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对场址和生产功能区进行了科学选址和合理布局;根据肉牛生长对环境的需要,对牛舍的建设选择了双列式采光牛舍。有效的防疫措施是规模肉牛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从免疫预防、消毒、检疫、饲料卫生控制和发病牛的处理等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4.
1抓好牛舍卫生养好奶牛必须搞好牛舍卫生。①及时清除牛舍内外、运动场上的粪便及其他污物,保持不积水、干燥。②奶牛舍中的空气含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如果浓度过大、作用时间长,会使牛体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升高等。所以应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及时排出污浊空气,不断进入新鲜空气。③每次奶牛下槽后,饲槽、牛床一定要刷洗干净。清除出去的粪便及时发酵处理。④牛舍内的尘埃和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饲喂过程中的饲料分发、采食、活动、清洁卫生等,因此饲养员应做好日常工作。⑤种树、种草(花),改善场(区)小气候。绿化环境,还可以营造…  相似文献   

15.
(一)建牛舍建牛舍既要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1.基本要求。牛舍内应干燥,冬季能保温。要求墙壁、天棚等结构的导热性小、耐热、防潮;太阳光线能直接射入;地面应保温,不透水,不滑;污水、粪尿能排净,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相似文献   

16.
<正>肉牛养殖场的肉牛舍较简单,可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育肥时期、年龄而确定。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国内常见的肉牛养殖方式有拴系式和散放式两类,牛舍建筑有牛栏舍、牛棚舍、塑料大棚等。北方的肉牛舍,要求能保暖、防寒;南方要求通风、防暑。牛舍内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道、工作室或值班室。牛舍南侧有条件的设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槽、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  相似文献   

17.
1预防1.1保持环境干净搞好环境及牛体卫生,可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牛舍的设计要合理,保证阳光充足,牛床保持卫生,渗水性要好,定期清除牛床及运动场牛粪。排便尽量落入尿粪沟,减少粪便污染牛床。确保牛床设计合理,大小合适并有足够的垫料。牛舍冬春季应注意保温  相似文献   

18.
姚秀丽 《中国乳业》2024,(2):20-23+28
[目的]探索发酵床对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各选健康奶牛21头,通过对奶牛牛体和乳房卫生情况、生产性能、牛舍环境、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躺卧情况及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酵床组牛体和乳房卫生情况明显优于水泥地面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氨气浓度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奶牛躺卧率明显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结论]发酵床不仅能提高奶牛牛体和乳房卫生,还能降低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生率,改善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牛乳中的异味主要来源于饲料味、畜舍味、化学异味(包括酸味、氧化味、日光味和外来味)、细菌性异味、奶牛自身健康状况引起的异味等。牛乳中异味的控制方法是加强对牛舍、牛体、挤奶设备卫生和牛奶及奶牛健康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1 牛舍通风透光 户养奶牛大都利用旧房做牛舍或在庭院中搭建,牛床往往凸凹不平,舍内通风换气和夏季防暑降温难以保证,光照条件得不到满足,有的牛舍甚至暗无天日,有的则难挡风雨,严重影响了健康,降低了生产性能。为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农户应该到村里规划的养殖区内建造适合奶牛需要的牛舍,要求牛舍冬能防寒保暖,夏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