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 淮阴县古寨公社有一万八千人口,三万亩土地。一九六八年全社桑园八百亩,产茧三百担,粮食总产六百万斤。一九八二年桑园发展到五千二百亩,占可耕地的百分之十七,户平桑园一亩三分七厘,全年五季蚕共发蚕种八千八百二十一张,总产茧四千五百五十担,全社户平产茧一百二十一斤,创全地区户平产茧最高记录。九房大队总产蚕茧一千零四担,成为全省第一个蚕茧超千担的大队。另外,八二年全社嫁接桑苗三千五百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3.
长坡公社蚕种站,有职工十四人,从一九六九年办站到一九八一年的十三年间,共饲养原蚕239批,蚁量达14,163公分,总产蚕茧62,926斤,平均公分产茧4.23斤,平均死笼茧率在1.7—4.9%,参加制种的种茧47.182斤,总制种89,852张,平均担茧制种182.6张(81年176张,79年是173.7张)。一九八二年有原蚕户118个,桑地面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全国蚕茧主要产区之一,最高的1931年产茧136万担,后因日寇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蚕桑生产奄奄一息,1949年下降到21万担,亩桑产茧仅16斤,张产茧春为24斤,秋19.7斤,蚕病严重发生,损失巨大。新中国建立以来,组织小蚕共育,推广蚕桑技术,提高蚕种质量,贯彻预防为主开展消毒防病,使大面积的蚕病流行逐渐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由于秋蚕病害的大量发生,不少地方巳停止了晚秋蚕的饲养,对中秋蚕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我省一些蚕茧基地县来看,白僵病和脓病仍有发展的趋势。旬阳县由于白僵病和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晚秋蚕已基本停止了饲养,中秋蚕也岌岌可危。从1980年以来的三年中,全县共发中秋蚕种22171张,共产鲜茧5515.5担,平均张产为24.87斤,仅为春蚕平均张产的47%。菜湾公社一九八二年养中秋蚕340张,由于脓病、僵病的发生,平均张产只有19.9斤。从我省两个万担县来看,安康县1980年药材公  相似文献   

6.
前言中山县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党委領导,干部和群众积极勞动下,蚕桑生产和各地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正在大力提高单張产茧量。虽然我县某些生产队能达到高产,保持不倒蚕,如民安第一生产队63年畝桑产茧276斤,周东队担桑产茧11斤,但这些現象毕竟是个別的,而普遍存在着低产,減产,甚至倒蚕。根据我县1956—61年生产情况来說,因蚕病而例蚕的約10%,六年来单張产茧平均为19.5斤,減产40%左右。蚕病中以“白口仔”“通身通头”,“浮白”,“通底白”为主,群众把这些病蚕总称“白蚕”。四种病蚕中“白口仔”病发生最多,占病蚕90%,估計全县每年因此病损失蚕茧6915担,損失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一) “白口仔”蚕病,在學术上叫空头性软化病,农民叫它做“白口仔”或“白骨仔”。“白口仔”是个历史性的蚕病,是常見几种蚕病中为害最大的一种。它在高溫悶热的三、四、五造蚕期,最易发病,一般损失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严重的达七、八成之多。据近年統計,头、二造一般单張产茧二十三斤,但三至五造只有十六斤;担桑产茧头、二造是六斤,而三至五造只得四斤。可見,“白口仔”的为害是惊人的。从三造至五造估算,至少使家蚕減产达百分之三十,即全县每年損失蚕茧达一万担。如抓得准,把“白口仔”消灭或基本消灭,就能增产蚕茧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即一年全县可增产蚕茧八千至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蚕桑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建桑园七千三百四十亩,其中投产桑园四千余亩(大部份是幼令桑),占百分之五十六。今年,全县养春蚕八十八张,平均张产九十斤四两;夏蚕一百六十三张半,平均张产六十六斤一两;早秋蚕一百二十二张,平均张产六十一斤三两;中秋蚕三百零六张,平均张产六十四斤九两;加上晚秋、晚晚秋两期养蚕,全年养蚕达九百一十张,蚕茧产量达六百担,比去年的二百九十二担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9.
影响蚕茧产量高产的原因固然众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我县蚕病发生有所抬头,单产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由蚕病损失的蚕茧可占10%左右,有的农户损失较为惨重,1990年秋季我在梅溪乡梅溪六社调查,该社蚕农叶南国秋季养蚕0.8张,由于蚕病损失只收5公斤蚕茧,该院子8户蚕农养蚕6.5张,大量发生蚕病,最后收了82.5斤茧子,低于全县平均单产水平,因此,如何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  相似文献   

10.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11.
小蚕饲育专业化,可以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养好小蚕,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确保蚕茧稳产高产。饲养小蚕所需房屋用具和劳力比饲养大蚕少得多,因此,小蚕专业饲育,一般都能办到。我县现有小蚕专业共育室590个,基本上是一个大队一个,有固定的小蚕饲养队伍2千多人,承担着全县每批1万余张种的小蚕饲养任务,初步实现了全县小蚕饲育专业化,改变了过去蚕茧张产低而不稳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县春蚕张产接近80斤,夏秋蚕张产在50斤以上,比小蚕  相似文献   

12.
<正> 汉中市是我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蚕区。一九八○年全市养夏秋蚕785.5张,由于蚕病暴发,蔓延危害,总产茧22071.4斤,平均张产茧只有28.1斤。有些队组,甚至蚕儿全部病死,蚕茧颗粒未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弄清发病原因,记取经验教训,找出防病对策,我们在汉中市老君公社,选择  相似文献   

13.
1.蚕病净消毒试验 1975年夏季我社有6个生产队的蚕室蚕具采用了蚕病净消毒,以漂白粉作对照,试验结果,5个队的15张蚕种,平均张产62.2斤,对照区11张,平均张产57.5斤,试验区比对照区提高4.7斤,茧层量也有所提高。 1976年春期,我们又在东方大队东升生产队进行试验,试验种16张,张产93.10斤;对照区用毒消散消毒,9张种,张产83斤。试验区张产比对照区提高10斤。  相似文献   

14.
<正>乐至县连续三年获得蚕茧增产,今年春、夏两季狠抓措施落实,又获得增产多收。春、夏季共发蚕种74812张,比去年同期增发7836张,增加11.7%(其中:春蚕增加24.5%,夏蚕少发3.4%),共收购蚕茧40279担,比去年春、夏茧增产14598担(其中:春茧增产5320担;夏茧增产9278担),增加56.8%。平均单张产茧26.9公斤,比去年同期19.15公斤,增产40.5%(其中:春茧提高3.9%,夏茧提高141.6%),蚕茧总产量完成年度计划80.6%。全县8个区、67个乡全部实现了增产增收。目前各级干部和蚕农积极性普遍高涨,正狠抓秋蚕饲养管理工作,力争秋蚕超春蚕,全年大增产。我县今年春、夏蚕茧大幅度增产,我们具体抓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在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全县现有桑园一万二千亩,七八年发蚕种六万张(其中二化种九千四百张,桂夏2号一万五千一百张,南农七号三万五千五百张),比77年发种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二。收购蚕茧八千三百五十担,比七七年同期收购五千九百六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点九,收茧量超千担的公社由去年一个(板城公社)增加到二个(小董公社)老蚕区不断前进,新蚕区有所发展。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实践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亩桑产茧是什么意思? 亩桑产茧是指一亩桑园所产的桑叶,经过养蚕而得到的蚕茧产量。这是全国统一的统计蚕桑生产的计算单位。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生产队总共有桑园100亩,全年养了四次蚕,春蚕60张,单张产茧80斤,共收春茧4800斤;夏蚕20张,单张产茧70斤,共收夏茧1400斤;早秋蚕20张,单张产茧50斤,共收早秋茧1000斤;晚秋蚕20张,单张产茧50斤,共收晚秋茧1000斤,全年总共收茧8200斤。这个生产队的亩桑产茧为82斤/亩。亩桑产茧一方面反映了桑园的产叶情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养蚕产茧情况,它比以前用的单张产茧的统计方法全面得多。  相似文献   

17.
德清县洛舍公社章家桥大队,有专业桑园288.3亩,1979年平均亩产蚕茧达到274.4斤,比1978年每亩提高70斤。蚕茧总产、亩产和茧款收入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全大队全年饲养蚕种874张,平均单产90.5斤,其中春蚕351张,平均单产103.1斤,夏蚕129张,平均单产91.3斤,早秋蚕177张,平均单产79.6斤,中秋蚕217张,平均单产78.57斤,最高的第六生产队1979年全年饲养蚕种73张,平均单产高达99.23斤,其中春  相似文献   

18.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区地处黄海之滨,蚕桑生产发展较迟,生产水平也不高。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加快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步伐。全区蚕茧产量,从1978年的5万担增加到1982年的11.6万担,平均每年递增23.4%。为了提高经济效益,1982年我们在全区大面积试验推广了中秋蚕期饲养春用品种,82年中秋蚕全区共发种85558张,其中春种23614张,占27.6%。秋养春种的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全区中秋期养蚕经济效益的提高,全区中秋蚕的平均张种产茧量为50.2斤,比81年提高了2斤;担茧价159.5元,比81年提高了11.9元。现将试验推广的有关情况择要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20.
我队79年饲养春蚕44张,产茧3982.6斤,平均单产90.5斤,夏蚕8张,产茧493.5斤,单产61.7斤,早秋18张,产茧1066.8斤,单产59.3斤,中秋24张,产茧1361斤,单产56.7斤,晚秋10张,产茧725.2斤,单产72.5斤,全年五次共养蚕种104张,总产蚕茧7629斤,平均每张产茧73.3斤,总收入茧款13883.55元,全队43户,户平均收入茧款322元,社员说“要想富,蚕桑上面下功夫”,这是一句现实的真话,确实种桑养蚕是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