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筛选优良玉米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引进12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259产量最高达776kg/667m^2,比对照增产16.8%,安2032产量达737.6kg/667m^2,比对照增产11%,春喜4号产量达725.3kg/667m^2,比对照增9.1%,登海3790产量达721.3kg/667m^2,比对照增8.5%,4个品种群体产量高,综合性状好,适合兴义市种植。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兴农单1号是黔两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用白育自交系0519作母本,用白育自交系2011~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粒玉米杂交种,2006年参加贵州省玉米预试,平均单产687.5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6.68%,产量居参试110个组合中第1位。2007年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单产656.8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5.12%,产量居第四位,增产点占总试点的87.5%。2008年参加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单产663.4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6.95%,产量居第3位,100%试点增产。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8.72%,100%试点增产。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机插水稻不同基本苗及施氮量对中熟中粳水稻品种武运粳21、徐稻3号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武运粳21机插秧单产700kg/667群以上基本苗为6.6~9.9万,最佳基本苗为6.6~8.257万/667m^2;氮肥用量以施纯氮19.15kg/667m^2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687.51kg/667m^2。徐稻3号机插秧单产700kg/667m^2以上基本苗在4.95~8.25,最适宜基本苗为4.95~6.6万苗/667m^2;氮肥用量以施17.6kg/667m^2纯氮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741.2kg/667m^2。  相似文献   

5.
连嘉粳1号是连云港市农技推广中心从秀405突变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中粳水稻品种,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15.6/667m^2,因优质高产,2002年破格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6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4%,同年区域试验产量为627.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豫北、鲁南、苏北、安徽淮北及陕西西安等地种植,尤其适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区。  相似文献   

6.
“鄂粳杂1号”1998年引进元江中稻区试验,1999年开始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明显。元江县1999年扩大示范7hm^2,平均产量达562.9kg/667m^2,最高单产达到663.2kg/667m^2,比当地家品种增产10%~13%。“鄂粳杂1号”适应在海拔1500~1700m的籼粳交错区栽种。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新甜16号由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培育,其产量、含糖都超过新疆目前推广的国外品种。与德国KWS5075相比,平均块根产量为5328.5kg/667m^2,较对照增产1.9%:含糖率平均为15.06%,较对照提高1.35°;平均产糖量791.1kg/667m^2,较对照增产11.3%。由于该品种单粒率高,发芽率好,易丸粒化,较适宜机械化种、收,因而很受农民欢迎,需种量日趋增大。为解决新甜16号种子供求矛盾.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对该品种制种技术进行了试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产量高、品质优,高抗穗颈瘟病。1999-200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产量比对照(1)圣稻301增产24.2%,比对照(2)京引119增产25.36%。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是利用现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组配杂交组合。选育矮秆抗倒、叶挺、穗直、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单株株系,单产达700~75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8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9.
曹黎明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袁勤 《种子》2006,25(12):89-90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5.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产量489.2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11%,增产极显著。2006年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田洪刚  郭仕平  陈林书  周天琴 《种子》2006,25(5):73-74,76
通过对杂交油菜新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产量均比对照油研七号高,增产率达1.3%~17.8%,增产8%以上的有黔油16、华油2790、油研10号等品种。其中黔油16号产量高达182.09kg/667m^2,抗性、生育期都适应当地的要求,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纳雍县进行高海拔特殊生态区小麦品种毕2003—1、丰优9911、贵农03—9试验。结果表明:毕2003—1产量最高(204.0kg/667m^2),其次丰优9911是(196.5kg/667m^2),贵农03—9居第三(189.0kg/667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6.7%、22.1%、17.4%。成熟期比对照品种晚12~16d,抗倒伏,高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属相好,在纳雍县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2.
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张太平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6,25(8):94-95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 2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杂2002-4,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9号。该组合在2003~2005年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为150.42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两年平均142、18kg/667m^2)平均增产5.8%。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1.4%,含油量39.93%,硫苷含量37.29μmol/g。黔油19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吴跃勇  胡明文 《种子》2006,25(8):85-86
引进的5个番茄品种:好运105、铁将军2号、磊石八号、铁帅106、金粉101(ck),在贵阳地区进行夏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铁将军2号综合表现最佳,产量为5517kg/667m^2,比对照高11.4%,好运105次之,产量为5516kg/667m^2,比对照高4.2%。  相似文献   

14.
Ⅱ优98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10450kg/hm^2,比对照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是10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唯一比对照显著增产的品种。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5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6%,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9712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7.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公司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48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009年连续在绥阳县开展脱毒马铃薯配方施肥的实际应用效果同田对比探究,表明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9.4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平均增收71.00元/667m^2,可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施肥配方为:在施有机肥1000kg/667m^2的基础上,按土壤肥力高低施用N4.6~9.2kg/667m^2、P2O3 4.8~9.6kg/667m^2、K2O10-2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品比试验表明,本地黄心薯产量达4230.8kg/667m^2,排在第1位;本地白薯产量达3128kg/667m^2,排在第2住;脱毒甘薯美国SL-9、86—21产量分别为2461.3kg/667m^2、2300.9kg/667m2,排在第3、第4位,脱毒甘薯均比对照本地甘薯高出300.8kg/667m^2和140.4kg/667m^2,增产13.92%和6.50%。从产量结果中看出,脱毒甘薯产量表现较好,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在天柱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茄子施用“前力-512”,田间试验表明:茄子施用“前力-512”比对照增产6.03%~15.3%,纯收入增加44.46~97.98元/667m^2。以采用浸施 初花期喷施的产量效益最高.水稻施“前力-512”增产1.27%~5.87%,纯收入增加0.76~35.12元/667m^2,比秧田喷施后本田再喷两次的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凯香1号产量与栽插密度、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立了凯香1号高产栽培的优化方案:在稻田施有机肥1500kg/667m^2左右作底肥的基础上,栽插密度为1.41~1.52万穴/667m^2,施纯氮10.97~13.15kg,施纯磷10.71~13.48kg,施纯钾8.45~11.55kg/667m^2。  相似文献   

19.
苦荞新品种"黔苦4号"(原名黔威2号),于2004年3月经全国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4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04016,适宜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由高原苦荞混合群体选育而成,1998~1999年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51.2 kg/667 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30%.200~2002年参加第六轮全国苦荞区域试验,参试品种7个(包括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参试点28个,2000年平均产量194.67 kg/667m2,比对照增产80.2%;2001年平均产量165.7kg/667 m2,比对照增产53.4%;2002年平均产量178.3 kg/667m2,比对照增产69.3%.3年汇总,平均产量179.56 kg/667m2,比对照增产68.3%.2003年在贵州贵阳、贵州六盘水、四川昭觉、甘肃定西4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9.9 kg/667 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6%,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该品种在2001~2002年两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75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0%。2002年贵州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837kg/hm^2,比对照增产8.5%。黔东南州种子公司2003年安排在全州16个县(市)进行生产示范,最高产量10852kg/hm^2,最低产量7545kg/hm^2,平均产量9186kg/hm^2。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77.2%,整精米率60.4%,垩白粒率24%,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20.85%,胶稠度50mm,粒长6.7mm,粒型长宽比2.9,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