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树是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近年来蛀梢害虫对松幼林的危害已造成很大影响。作者经过近3年的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积累了松幼林蛀梢害虫的防治经验。本文总结了醴陵市松类蛀梢害虫的发生现状,分析了松类蛀梢害虫发生原因及防治试验结果,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松褐天牛、褐梗天牛是松树重要蛀干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并致死。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的扩散侵染过程中起着携带传播、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褐梗天牛是继松褐天牛之后携带拟松材线虫能力最强的蛀干害虫。防治松褐天牛是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危害的主要方法。2017年,长岛自然保护区应用APF-I型松褐天牛高效诱捕设备进行监测防治,效果较好。本文详细总结了防治方法、技术要求、应用结果,供其它地区开展监测防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种子园松实小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实小卷蛾是我国松树上严重的蛀梢、蛀果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4代,以蛹在枯梢和被害果内越冬。本文叙述了该虫成虫的羽化规律,各代幼虫钻蛀嫩梢和球果的不同习性及害虫发生与树龄、其它蛀梢,蛀果害虫和天敌的关系。通过试验,提出了灯光诱蛾、打孔注射杀虫剂、早春喷洒40%SN-851等杀虫剂和人工采摘害果和害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其幼虫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以蛀食韧皮部、木质部为生存条件,松褐天牛不仅能直接为害松树造成松树死亡,也是"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松褐天牛的防控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引诱剂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的效果最好。生产上使用防治松褐天牛的化学农药产品主要有噻虫啉、吡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角胫象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Voss)是我国南方松树干部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本文叙述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的生态环境并提出饵木引诱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连续3年监测松褐天牛及其它松树主要蛀干害虫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褐天牛、赤梗天牛、马尾松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为监测、预报、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枝梢害虫危害林木枝梢的害虫种类较多,习性复杂,根据危害特点,可分为钻蛀、刺吸两大类: (一)钻蛀类:某些螟蛾、小卷叶蛾、透翅蛾、木蠹蛾的幼虫,钻蛀枝梢髓心,在内部形成蛀道,使枝梢枯萎、折断,影响林木的生长。1.松梢螟:分布全国,成虫为小型的蛾子,灰褐色,前翅中央有一白点,两侧有3-4条波纹,后翅灰白色。幼虫淡绿色或灰褐色,各节散生深色斑点(见图1)。幼虫钻蛀松树中央顶梢、侧梢及球果。顶梢被害使松树  相似文献   

8.
在我省马尾松林区,特别是解放后营造的幼林,常受多种钻蛀性害虫危害。每年春季正当松树嫩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新梢的时节;大量的松梢害虫开始蛀入嫩梢,受害的枝梢髓心被蛀空,梢头向下弯曲,呈现枯萎状。如主梢被害则会阻碍松树的高生长,形成矮小弯曲多枝的干型,严重的影响林木快速丰产,并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质量。近年来根据各地的反映,对该虫的防治极为迫切,但无良好对策。为此我们于今年春季先后在本省的杭州、临安、昌化等地进行了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马尾松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树上的松墨天牛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数量随着树体高度的增加呈"钟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寄主的中部,其中2~5 m高树干上的蛀入孔数量占总蛀入孔的64.88%,2~5 m高树干上的蛹室数量占总蛹室的62.44%,3~6 m的羽化孔占总羽化孔的63.47%;松墨天牛的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树枝上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树干上的分布,说明树枝是幼虫的主要分布部位,同时也是松墨天牛越冬的重要场所;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的数量与马尾松树胸径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其在马尾松树南北两侧的分布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 多瘤雪片象[Niphades verrcosus(Voss)]属鞘翅目象虫科(Curculionide)。幼虫钻蛀马尾松、黄山松和金钱松等松树伐倒木、衰弱木和枯立木,是南方松树上一种常见钻蛀害虫。此虫以幼虫蛀食韧皮部,形成不规则的坑道,轻者针叶发黄,重则韧皮部被蛀一空,使皮层与边材脱离,全株枯死。成虫啃食1—2年生嫩枝皮,影响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16%虫线清乳油不同浓度防治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是松树上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又是松材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于4~5月间通过使用1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荮液防治松树枯死木中的松墨天牛效果显著。经林间对122株马尾松枯死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对松墨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杀伤力极强,施药后第15天检查,杀虫率达100%。用此种农药防治松墨天牛,可以降低虫口密度,以便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松墨天牛取食为害与松树枯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赵锦年  应杰 《林业科学》1989,25(5):432-438
笔者通过室内外饲养观察,初步掌握了松墨天牛成、幼虫的取食习性;阐明了松墨天牛成虫取食与松树生理衰弱、幼虫钻蛀与松树枯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松墨天牛幼虫与其它蛀干害虫之间的关系;对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种群分布规律也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松墨天牛成、幼虫取食是造成我国松树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松树的大面积死亡,必须密切注意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2009,(14):50-50
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虫科,是一种危害松树的新害虫,具钻蛀性,以幼虫蛀食松树根颈部位韧皮部、损伤和割断林木有机物输送途径为主,轻则影响林木生长,重则整株枯死。在贵州省仁怀市区域内发生的萧氏松茎象蛀干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危害部位多在距地面10厘米的树干基部的韧皮部。虫口密度一般每株1~6条,高的可达每株10条,严重的危害松林中有虫株率达40%以上,松树死亡率1%-10%。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对该市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蛀干害虫的电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蛀干害虫的电流防治桂智彬森林病虫害防治尤其是蛀干害虫防治,在森林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果防治策略、防治方法、防治手段有缺陷,必将导致防治工作失败,给蛀干害虫造成危害机会,最终导致树木枯死,同时,也浪费人力、物力。树木蛀干害虫有多种,如黄斑星天牛...  相似文献   

15.
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Linnaeus)是近几年传入抚顺地区的危险性害虫。幼虫喜食大径松树,在树干深处蛀道危害。该虫活动隐蔽,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等的研究,探索出防治的有效措施。同时为长期控制松瘤象的危害,提出了应遵循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主要蛀干、蛀梢害虫,以幼虫在松树韧皮部和木质部蛀食为害,常常造成主干和侧枝枯死,严重危害的林分可导致成片松树死亡。该虫于2002年5月首次在威宁县云南松飞播林中暴发成灾,导致松树大量死亡。本文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云南木蠹象在贵州发生危害的风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属中等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7.
何小慧 《湖南林业》2008,(12):27-27
资兴市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松林面积约333万公顷。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它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危害,是我市危害松林最为严重的害虫。松树受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率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将叶食尽,形似火烧,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此外,幼虫具毒毛,容易引起人的皮炎和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18.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我国松树上重要的嫩消和球果害虫,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等,常与松实小卷蛾、芽梢斑螟混杂发生,竞相取食,严重影响松树生长发育,直接关系到天然林的更新和人工来种造林。在南方马尼松林内,4月上旬,马尾松雌球花顶部芽鳞张开,珠鳞呈茄红色时,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开始钻蛀珠和珠心,雌球花逐渐萎缩,变成灰褐色,手提花碎。4月中旬始,幼虫侵害2年生膨大期的马尾松球果,以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危害最盛。幼虫多从球果基部下方蛀入,蛀食果轴周围的种鳞,蛀孔一边的种鳞先失级干枯,使整个球果呈黑褐僵硬,…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引起的松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线虫原产于北美,借助于人类的贸易等活动,已于1982年扩散至我国并迅速蔓延。松材线虫需借助昆虫媒介才能完成寄主松树间扩散蔓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东亚松林内习见的蛀干害虫,是松材线虫最有效的传播媒介。有关该虫行为反应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1986年以来,作者在研究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过程中,陆续开展了成虫行为反应的系列研究。研究松墨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对于深入探索该虫种群发展、松材线虫传播机制、灾害成因及其制定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治理松纵坑切梢小蠹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瑆 《云南林业》2002,23(2):18-19
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蛀干蛀梢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树木,危害的寄主树种有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高山松等松类植物,在寄主树种上完成其世代周期。松纵坑切梢小蠹是次期性害虫,主要危害树势衰弱的林木,虫口密度大时也侵害健康林木。它对松树的危害大体分为2个阶段:一是蛀梢危害阶段。从每年3~4月开始,最多在5~6月,刚刚羽化出的成虫从树皮下钻出树干,蛀入当年生新梢,并不断转移危害新梢,直至次年1~2月。受害林分表现为大量枝梢死亡,但树木本身此间很少死亡。二是蛀干危害阶段,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