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兴红  张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22-123
对28%百菌清·乙霉威WP防治黄瓜灰霉病(bocrytis Cinerea Pers)的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8%百菌清·乙霉威WP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杀菌效果达到58%以上,增产效果高达15.06%.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乙霉威、百菌清、三唑酮、嘧菌酯、乙酸铜、多.锰锌、叶枯唑、多菌灵8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锰锌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仅为13.143μg/m l,其次是乙霉威,EC50为37.19μg/m l,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差,EC50高达964.72μg/m。l对于同1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择可与盾壳霉相结合共同防治菌核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落直径法比较了9种常用杀菌剂对盾壳霉和核盘菌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盾壳霉对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和百菌清高度敏感,平均EC50为0.11~3.04 mg.kg-1;对异菌脲、乙烯菌核利和乙霉威中度敏感,平均EC50为11.83~14.17 mg.kg-1;对代森锰锌和福美双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为49.88~53.39 mg.kg-1。核盘菌对多菌灵、菌核净、乙烯菌核利、福美双和腐霉利高度敏感,平均EC50为0.08~2.07 mg.kg-1;对乙霉威、异菌脲和百菌清中度敏感,平均EC50为6.66~15.33mg.kg-1;而对代森锰锌最不敏感,平均EC50为33.57 mg.kg-1。福美双和乙烯菌核利对盾壳霉和核盘菌的选择性指数较大,分别为32.28和12.71,比较适合与盾壳霉搭配共同控制菌核病。  相似文献   

4.
核盘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防治菌核病的有效药剂,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研究了常用杀菌剂对核盘菌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五寨菌株WZ2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霉威、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117 0~4.965 4μg.mL-1之间);对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5.069 0μg.mL-1);对代森锰锌和百菌清最不敏感(EC50为20.760 0,32.107 6μg.mL-1)。内蒙古菌株NM15和NM17均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064 0~3.059 0μg.mL-1);对乙霉威、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7.330 7~13.823 4μg.mL-1之间);对代森锰锌最不敏感(EC50分别为37.645 3,42.303 0μg.mL-1)。另外,菌株NM15对百菌清高度敏感(EC50为2.104 8μg.mL-1),而NM17则对百菌清中度敏感(EC50为11.777 9μg.mL-1)。并且这三个菌株对腐霉利、百菌清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而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800倍液、1 000倍液对槟榔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48%、89.77%;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对槟榔炭疽病的防效亦能达到84.36%。以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液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对叶片、果实的防控指数分别为0.88、0.91。由此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对槟榔炭疽病有较好防效,建议采用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用于炭疽病的预防,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液用于槟榔炭疽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五种不同药剂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田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发利)SC、80%烯酰吗啉WDG、72%甲霜灵·霜霉威WP、72%甲霜灵·百菌清WP、35%甲霜灵WP等五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控试验,试验表明:五种药剂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防控效果,防控效果以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发利)SC最好,为75.67%,与其他参试药剂差异显著;增产率高,为46.94%。80%烯酰吗啉WDG、72%甲霜灵·霜霉威WP、72%甲霜灵·百菌清WP的防效居第二、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为57.34%、50.02%和42.26%,增产率均达20%以上,可以与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发利)SC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时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霜霉威在花椰菜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评价其在花椰菜上使用的安全性,为霜霉威在花椰菜上的科学合理使用及限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测定花椰菜中霜霉威残留量的色谱-质谱法;按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于2013和2014年在河北保定、陕西西安、四川广元进行霜霉威在花椰菜上残留的田间试验,采集样品并经乙酸乙酯匀浆提取和液-液萃取净化,减压浓缩定容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霜霉威残留量检测。【结果】霜霉威在花椰菜植株及可食用部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5.9%~104.5%,87.5%~101.5%,其在花椰菜植株及可食用部分中的最低检出含量均为0.05mg/kg,最低检出量均为0.25ng。2013和2014年,霜霉威在花椰菜植株中的原始残留量分别为4.68和1.36mg/kg,半衰期分别为6.0和5.3d,属于易降解农药。2013和2014年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于最后一次施药后的5,7和10d,霜霉威在花椰菜可食用部分中的最终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0.94和0.76,0.62和0.55,0.52和0.36mg/kg。【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农产品中残留的霜霉威的液相色谱-质谱法;霜霉威在花椰菜上的最大残留量均低于欧盟的标准,属于易降解农药,在花椰菜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30%乙霉威?咯菌腈SC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SC 800、1000倍对槟榔炭疽病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9.77%、91.48%;30%乙霉威?咯菌腈SC 1500倍对槟榔炭疽病防效亦能达到84.36%。以30%乙霉威?咯菌腈SC 1000倍用于田间应用试验对叶片的防控指数达到、对果实的防控指数为0.88、0.91。30%乙霉威?咯菌腈SC对槟榔炭疽病有较好防效,建议30%乙霉威?咯菌腈SC 1500倍用于炭疽病预防,30%乙霉威?咯菌腈SC 1000倍用于槟榔炭疽病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对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微粉剂并确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乙霉威与腐霉利不同配比混合物对多主棒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协同作用,明确最佳增效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筛选载体、助剂及最优配比,确定其最佳配方后,利用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剂,测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乙霉威与腐霉利以质量比1﹕1、1﹕4进行混配时,对多主棒孢菌株HG09112606、FQ07091401、HG11011509均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3.19、2.53、1.68;1.99、1.77、1.98,其中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以质量分数为10%的乙霉威·腐霉利为有效成分,3%的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为分散剂,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K12为表面活性剂,1%的聚氧乙烯烷基醚为稳定剂,15%的白炭黑和补足至100%的硅藻土为载体而研制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为6.18 μm,分散指数95.18%,浮游性指数86.26,含水率1.24%,坡度角67°,热贮分解率4.12%,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在盆栽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药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9.8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推荐用量时喷雾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量为100 g a.i./hm 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与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在用量为300 g a.i./hm 2、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用量为90 g a.i./hm 2时的喷雾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霉威和腐霉利混配使用对多主棒孢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增效作用;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工成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小,分散指数、浮游性指数高,贮存稳定,在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40%苯苄乙草胺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0%苯苄乙草胺WP、10%苄嘧磺隆WP、50%苯噻酰草胺WP、20%乙草胺WP、60%苯噻苄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苯苄乙草胺WP在水稻抛秧后5~7 d施药,可有效防除稗草、节节菜、矮慈菇、鸭舌草、异型莎草等各种稻田常见杂草,用药量600-750 g/hm~2,药后40 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蕈防效分别达83.8%~88.6%、94.4%~9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0%苯噻苄WP 60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0g/hm~2和50%苯嚷酰草胺WP750 g/hm~2防效.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生物农药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3.0、6.0、9.0g·hm-2剂量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防效分别为68.71%~69.03%、81.79%~82.52%和89.18%~90.49%。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使用剂量为6.0~9.0g·hm-2。  相似文献   

13.
10%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0%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剂防治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DDAC(C8~C10)水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DDAC(C8~C10)水剂1 000倍液6、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8%、88.04%;10%DDAC(C8~C10)水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标准对照药剂69%安克锰锌WP 600倍液的防治效果(90.02%)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野燕麦防除对冬小麦田间光照、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5%顶尖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WP)对冬小麦田间的杂草野燕麦进行防除,测定田间离地不同高度层的透光率和野燕麦对养分、水分的消耗,观察野燕麦防除后对冬小麦田间光照、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顶尖WP能有效控制冬小麦田间野燕麦的发生,对野燕麦的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7.27%~100.00%和98.86%~100.00%;野燕麦防除后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田间的透光率,改善小麦顶层的光照,同时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对50%YRC2388WP新型水稻田除草剂的防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后6d用75~150g/hm2YRC2388WP处理,对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效分别为90.2%~100%和100%,播后9d用125~300g/hm2处理,对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效分别为91.5%~100%和99.1%~100%;播后9,12d用药,对水稻基本苗基本无影响;从考种结果看50%YRC2388WP播后6,9,12d用药的各处理,理论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供异菌脲在草莓上登记的残留检测方法、降解规律的相关资料,并为制定这种农药在草莓上合理使用的相关标准提供依据,采用建立的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SPE—CGC)分析方法,研究了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在春季温棚和夏季大棚草莓果实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本测定方法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15%~112.96%之间,标准偏差0.77%~4.54%。试验表明,异菌脲在不同设施条件下草莓上的残留消解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另外,环境条件是影响异菌脲残留的重要因素;异菌脲大部分残留于果实表面,果内残留远低于全果残留;加倍剂量比推荐剂量残留量高,降解慢。  相似文献   

17.
为选用适宜用量的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以番茄品种东农707为试材,研究了4个剂量的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较好,均达68.5%~89.3%,使用时推荐剂量为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0g·hm-2,于番茄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开始喷药,间隔7d喷药3~4次。  相似文献   

18.
研究34.5%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以下简称吡嘧·二氯)WP对移栽稻田主要杂草的控制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杂草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4.5%吡嘧·二氯WP时移栽稻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45~445 g/hm2的34.5%吡嘧·二氯WP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0.33%~100.00%、91.72%~100.00%,显著优于对照单剂10%吡嘧磺隆WP和50%二氯喹啉酸WP.施用34.5%吡嘧·二氯WP后,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抛秧田草害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对水稻抛秧田的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量为60~120 g(a.i)/hm2的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对杂草的综合鲜重防效和综合密度防效分别为86.64%~99.08%、89.88%~99.44%,优于对照药剂50%乙草胺EC和10%苄嘧磺隆WP.10%乙草胺·苄嘧磺隆WP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在水稻抛秧田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