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为明确辽宁省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rep-PC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4年采自辽宁省8个稻区的93株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3~14条DNA带,大小在0.4kb至23kb之间,绝大多数集中在2~5kb。经UPGMA聚类分析,在75%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93个菌株划分为17个遗传谱系,其中1,4和11为优势宗谱,分别包含13、15和27个菌株,依次占菌株总数的13.98%、16.13%和27.96%,表明了辽宁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用中国1套7个鉴别品种,对供试93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划分为6群27个小种,其中ZA、ZB群为优势群,ZA1、ZB1为优势小种。对比聚类分析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可知,菌株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间未见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宗谱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中的菌株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致病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重庆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 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洲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于兰  谭萍  向红琼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38-2441
为厘清贵州省稻瘟病菌主要菌株的遗传谱系的划分及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采用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对贵州省的稻瘟病菌进行基因组指纹分析,结果显示从154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DPS分析软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3.85遗传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供试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进行测定,将154个菌株分为6个组群21个小种,其中ZB群占优势,ZB1、ZB13为优势小种。比较按遗传谱系和生理小种对菌株的分类,可见,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亦可分属于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142株稻瘟病菌菌株分成ZA、ZB、ZC、ZD、ZE、ZF、ZG 7群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67.61%,优势生理小种为ZB_9和ZB_(13),出现频率均为19.01%。运用UPGMA法对其中107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88的相似水平上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L01为优势宗谱,占供试菌株比例为44.86%;其次为宗谱L03、L06和L11,占供试菌株比例分别为19.63%、13.08%和10.28%。对每个遗传宗谱所包含的菌株及对应生理小种进行统计,发现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结论】2012-2014年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优势生理小种为ZB9和ZB13,其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致病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ep-PCR技术对福建省189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58%相似水平上可以将供试菌株分为15个遗传谱系,表明该菌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中谱系FJL04出现频率为35.98%,为优势谱系.利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体系和LTH-NILs鉴别体系从供试的189个稻瘟病菌株中分别鉴别出15和21个致病型(生理小种),优势型分别为ZB13和J76.2,出现频率分别为58.72%和28.57%.采用这2套鉴别体系鉴别的致病型与DNA指纹图谱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辽宁省2011~2012年稻瘟病菌种群的动态分布情况,以期为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及其选育提供理论参考。采集辽宁省水稻8个主要产区稻穗颈瘟标样495份,经病菌分离、纯化,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48株菌株,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两年间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48株菌株,经鉴定划分为7群39个生理小种;两年间病菌ZA群和ZB群出现频率较高且稳定,为辽宁省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致病较弱的粳型种群ZF虽然频率仅次于ZA群和ZB群,但仍处于下降趋势;ZC群和ZD群生理小种所占比重较小且保持稳定;而ZE群小种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且2012年与ZF群持平;ZG群在2007年之后,时隔4年重新出现。各地的稻瘟病菌种群复杂程度不尽相同:辽宁东南地区,如沈阳、抚顺、丹东和大连地区种群分布较为复杂,多为6~7个种群;而渤海湾地区,如盘锦、营口等地种群分布较为简单,种群数少于6群。可见,辽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主要以致病力较强的ZA和ZB两群为主,且近年间种群频率较为稳定,研究结果为全省各地的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重庆市万州、涪陵、黔江、潼南、永川、开县、江津等24个区县征集的穗颈瘟标样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我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对获得的189个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同时以9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重庆市稻瘟病菌存在ZA27、ZB11、ZB27、ZC3、ZD7、ZE3、ZF1和ZG1等7群36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ZB群,为58.2 %,其次是ZA群,出现频率为16.9 %;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是ZB27,为25.4 %,其次是ZB11,因此ZB群为优势种群,ZB27、ZB11为优势小种.对供试的189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Z+和Av-sh+毒性基因频率较高,毒性基因频率最低的是Av-Z5+、Av-1+.  相似文献   

9.
重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3个重庆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7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7,L9,L12为优势谱系。重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原寄主品种和地理分布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群ZF群出现频率基本稳定,ZE和ZG群小种3年间均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部分病圃稻瘟菌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在湖南省安化,桃江和松柏3县稻瘟病圃内采集稻瘟病标样并分离鉴别其交配型和中国稻瘟病菌的致病型.用经过筛选的13对RAPD引物分析了其中44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采用UPGMA法聚类,用DPS 2000软件进行分析,将测试菌株区分为6个不同的遗传宗谱,在遗传距离<8.42处的遗传宗谱Ⅳ和Ⅴ的优势群体中,分别包含11个菌株,而归属于宗谱Ⅲ的仅包含有1个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菌株.交配型1.1和交配型1.2的中国不同致病型菌株可归属为同一宗谱,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又可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研究结果证实了湖南省病圃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2006年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中国稻瘟病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134个单孢菌株进行鉴定,鉴定出6个群14个生理小种(ZC群生理小种没有出现),ZE群为优势菌群,其次为ZG群、ZF群和ZA群;从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得出,ZE1和ZG1分布地域比ZF1和ZE3广;全省不同积温带稻瘟病优势小种的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简单,第二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复杂,ZG、ZE、ZF、ZA为全省的优势菌群,但ZB和ZD菌群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全国统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出的稻瘟病攻生理小种中,典型的籼型优势小种,如:ZA13、ZB13、ZC13和ZC15,同一小种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不同,当加入辅助品种参测,均可再划分为不同的致病类型(亚小种)。这一结果表明:传统的选用优势小种的代表性菌株来进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方法是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2000和2001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ot2-rep-PCR技术分析了2000及2001年采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单元型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不同的年份及地区间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部分菌株属于相同系谱甚至同一单元型,而JSL17是各稻区均有分布的优势系谱;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寄主品种的菌株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说明寄主品种的遗传背景在病菌进化的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_(13)、ZB_(15)、ZA_1,出现频率分别为14.36%、13.33%、6.67%、6.67%;3年中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小种类群以ZA和ZB为主,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_(13)和ZA_1,频率分别为17.65%和11.76%;在稻瘟病中发偏轻的2007年和2008年,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均较为一致,2年中小种类群均以ZB为主,如2008年优势小种为ZB_(15)和ZB_(13),频率分别为18.92%和10.8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穗瘟病标本中不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不同,并讨论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年度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8个代表性菌株从15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来自黑龙江省各水稻主要产区的214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得到134条多态性条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196个不同单元型(带型)的代表性菌株的指纹图谱。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83为界,将214个菌株196个单元型划分为10个遗传宗谱,10个遗传宗谱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athotype structure of Magnaporthe grisea in Chongyang and Yuan’an in Hubei Province,China.[Method] From the rice-growing fields of Chongyang and Yuan’an in Hubei Province where rice blast occurs frequently,60 isolates which were pathotyped against two sets of host differentials:Chinese host differentials and CO39 NILs,were obtained.Then,20 pathotypes with the six indica host differentials(CO39 NILs) were observed,while 13 pathotypes in four race groups were observed out of the same single spore isolates with Chinese host differentials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indica cultivars and four japonica cultivars.The diversity of the pathotypes of M.grisea populations tested by CO39 NILs was 2.54 and the pathotype 137.1 occurred at predominantly high frequency(21.67%).The diversity of physiological races of M.grisea populations tested by Chinese host differentials was 1.22 and the race group ZA occurred at predominantly high frequency(73.33%).The diversity of physiological races of M.grisea in Chongyang and Yuan’an were also calculated.Overall,the diversity of pathotypes of M.grisea in Yuan’a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hongyang with the two sets of the host differentials.[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current information on the pathotype spectrum of M.grisea populations in the rice fields of Hubei Province to allow the formulation of viable strategies for blast resistance breeding programs in Hubei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