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套袋红富士苹果应在苹果采收前25—30天摘袋。摘袋顺序应先冠内、后外围;先摘郁密树、后摘透光树;先摘中低档袋、后摘高档袋。注意摘袋时,双层纸袋应先摘除外袋,5~7天后再摘除内层袋(须经过3个晴天)。如遇阴雨天,时间就应向后略延迟。摘单层袋时,先将纸袋撕成伞形,保持在果实上2~3天,以防太阳曝晒果实产生日灼烧伤。  相似文献   

2.
红富士苹果采收后,果实青色素在光的作用下,仍可转化为红色素,使果实在采摘后能进一步增色,这其中需要做的是以下几点。 1.适时采收 一般红富士苹果的最适采收期是10月25~31日。此时可以保证采果后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受光着色时间。 2.合理堆果 果实采收后可堆放在庭院的冷凉通风处。果堆高30cm左右,宽2.0~2.5m,长度不限。对着色差的果实可将果柄朝下,果实间稍留间隙单层摆  相似文献   

3.
预冷,就是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降低果实温度的措施。因为刚从树上采收下来的果实,带有大量的“田间热”。一般每公斤果实降低1℃温度,就能释放出880大卡的热量。采收后,如果直接进入贮藏环境,就会带入大量的田间热,使贮薄环境的温度升高,加快果实的呼吸过程,影响贮藏效果,缩短贮藏期。因此,苹果和梨的果实采收后,必须先搞好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采收时间和套袋与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当地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时间和推行无袋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主产区云南省昭通地区的‘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不同采收时间及果实套袋与否的样品进行了果实成熟度、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水分含量、固酸比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各个样品之间的品质差异。【结果】(1)套袋果实固酸比低于不套袋果实,不套袋果实内在品质、风味均优于套袋果实。(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收时间越晚,果实风味越佳。9月中旬为‘红富士’苹果可采成熟时期,10月上旬为果实的可食成熟时期,10月中旬为果实的生理成熟时期。(3)各个时期,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均有较好的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鲜苹果》质量标准,酸甜适度,属于苹果中的优质果品。(4)各个采收时间的套袋果实成熟期比不套袋果实成熟期均提前1周左右。(5)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收的果实,平均固酸比和糖酸比分别达到56.1和54.5,普遍具有糖心现象,内在理化指标组合及口感风味最佳,是昭通‘红富士’苹果鲜食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结论】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均较好,没有差异。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自然生态角度考虑,在该地区可以逐步取消苹果套袋。生理成熟期以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在低纬度、高海拔冷凉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富士’糖心苹果品质极好。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采收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着苹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关系着苹果的生产效益。若采收过早,果实发育不完全,果个小,果形差,含糖量低,风味淡;采收过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虽有增加,但果肉发绵,抗病力低,不耐贮运。只有适期采收,才能达到果实外观性状最好,内在品质最佳,贮藏寿命最长,从而获得最高的生产效益。因此,通过对苹果采收指标的测定,确定采收时期是提高苹果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采收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苹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关系着苹果的商品价值。采收过早,果实成熟度差,果个小,含糖量低,风味淡;采收过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虽有增加,但果肉发绵,抗病能力低,不耐贮运;只有适期采收,才能达到果实外观性状最好、内在品质最佳、贮藏寿命最长,从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苹果采收指标的测定,确定采收时期是提高苹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1适期采收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为185~195天,当果实发育到150天左右,不再使用化学农药;当发育到170~175天,去袋,且停止灌溉;去袋后2周,红富士苹果单果质量达300 g以上,硬度达9.2~9.8 kg/cm~2,可溶性固形物达15%,果实进入最佳采收期。苹果采收应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或下午气温凉爽时采收,避免雨天、烈日暴晒时采收,如遇降雨应推迟采收。采收的苹果应就  相似文献   

8.
苹果采收适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苹果早上市卖高价,将未成熟的苹果过早提前采摘,会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苹果的贮藏性能.要增加果农的生产效益,必须适期采收苹果.适期采收是保证苹果优质高产,提高果品贮藏力的重要环节.要生产优质高档的苹果,特别是晚熟品种苹果,果实一定要达到适宜成熟度后采收,才能充分显示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润生 《落叶果树》1993,25(3):49-50
(续上期46页) 9月 (1)中熟苹果品种采收:如元帅系短枝型品种、金冠等.在山东气候条件下,元帅系、金冠系品种要在盛花后145天采收,鲁西和鲁中南地区以在9月上旬和中旬采收为宜。采收时,按先外后内,先下后上的顺序采摘,尽量不要碰落叶片或使枝叶受伤.树顶及高处的果实要蹬高梯采摘,以减少残次果数量. (2)采果后施基肥:未结果的树也要在白露至秋分间施基肥。这次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以农家肥料为主,添加少量速效化肥.幼树一般666.7m2(1亩)施 2 500~3 000kg土杂肥,混加 20kg尿素和80~100kg过磷酸钙(或混加 20kg磷酸二铵)。 5年生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苹果果实的品质和耐贮运性,需要适期采收。苹果采收过早,果实尚未充分发育,产量和品质降低,外观色泽和风味较差,采后容易失水萎蔫,耐贮性明显下降;采收过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的食用品质,但采后易发生果肉发绵、裂果、衰老褐变等生理病害,品质下降快,极不耐贮藏。确定苹果采收适期主要从以下七方面指标考虑:①果实颜色。  相似文献   

11.
苹果的采收时间应考虑采后的要求,其中包括贮藏期的长短及运输的需要。如苹果需要长距离运输或长期贮藏,其采收期应相对提前。果树生产者经常要对新品种的果实提前采收,以占领市场;或晚采,提高果实的着色程度,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有些果树生产者大量使用氮肥,来增加果实的单果重,从而降低了果实的硬度和货架寿命。 在我国,嘎拉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种,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就不需要进行贮藏。基于这一点,一个品种可以被接受的采收成熟度的范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们在气调贮藏国光苹果时,有些果采收时间迟,有些果虽采收时间不迟,但处理时间晚,在氧和二氧化碳维持常规指标的情况下,明显看出,采收迟、处理晚的果实出现了褐变。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份是苹果采收季,生产者不但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苹果质量,而且还要考虑果实分级、入库、销售,以及病虫防治、施肥等诸多问题。如果管理得当,不但能促进当年苹果园提质增效,而且可为下年稳产丰产打下良好基础。1适时摘袋1)掌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摘袋时间。摘纸袋过早,果实暴露时间长,果皮粗糙色泽发暗;摘袋过晚,果实风味淡,采收后果面易褪色。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摘袋对'富士'苹果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摘袋'富士'苹果果实着色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对其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后130 d(熊岳9月20日左右)开始到月底(9月30日)摘袋,果实着色快,且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着色有加快趋势.摘内袋后10~15 d,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且着色快,但果实含糖量尚未达到理想值,辽宁熊岳地区10月20~25日左右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6%~17%,此时采收果实品质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5.
用低浓度的钙盐溶液处理采收后的苹果能减轻其生理病害,推迟其衰老。钙处理显著地减轻了苦痘病等病害。许多早期工作者用钙处理果实的方法是将果实放在钙盐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而近期工作表明,真空渗透法和加压渗透法可能是更有效的使钙进入苹果的方法。处理后为了减少钙盐可能对果实的伤害及设备  相似文献   

16.
苹果果实适期采收的标准判定果实的适期采收标准,除必须把握果实的成熟度和熟悉各品种果实特点外,还要根据采后果实的走向来综合考虑,因此,采收的适期并非单指果实的完全成熟期。果实的成熟程度,主要从外观和内质两个方面来制定。外观包括底色和着色,内质包括糖、酸...  相似文献   

17.
适期采收是提高果实耐贮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确定红星苹果的最适采收期,1986~1988年对果实发育后期的形态和生物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采收期的果实进行了贮藏试验,明确了红星苹果适于长、中、短期贮藏的最佳采收期及其生物学指标。材料和方法1.试材来源和贮藏方法供试的红星苹果采自本所和抚宁县小所庄果园。1987年度设两个采收期,1988年度设三个采收期,相邻两期间隔5~7天。果实采收后装入0.06毫米无毒聚氯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8.
郝燕燕  任宏伟  黄卫东 《园艺学报》2008,35(11):1667-1670
 对套双层纸袋的富士苹果采收后摘袋,探讨全除袋与先摘外袋3 d后摘除内袋对果实日烧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一次性除袋后,当日即呈现日烧症状,表皮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解体;先摘外袋3 d后摘除内袋,果实无日烧发生,且着色,着色部位部分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不摘袋处理的果实表现正常,细胞结构完整。结果说明果实长期套袋后,摘袋时先除外袋而保留数日内袋,可防止因突然性强光对果皮细胞膜的伤害而导致日烧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苹果采收后,果子到家钱到手,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果实采收后,花芽继续形态分化,叶片还有近2个月的生长时间,根系也还有第3次生长高峰,树体养分开始回流和营养积累。因此,加强苹果采后管理既是增加树体营养的关键,又是翌年丰产稳产的基础。为此,果实采后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分布的早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盛花后30~50d果实横径的日平均生长量(DFGR)作为预测指标,根据预测指标与采收时对应果实横径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153.571x+73.492(x为盛花后30~50dDFGRmm/d,y为采收时果实横径mm)来预测采收时果实的平均横径。同时根据红富士苹果采收时果实大小的分布获得以平均果实大小u为对称轴呈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F=1/犤4×0.556×(2π)0.5犦×e-犤(x-u)^2/(2×0.556^2)犦(F为某一等级的果实分布频率,x为相应等级的果实横径),根据所获得的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来预测采收时不同大小级别果实所占比例。连续3个生长季节预测分布状况和实测分布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来预测富士苹果果实采收时不同大小级别分布,优于直接采用盛花后30~50dDFGR来预测采收时单果果实大小获得的不同果实大小的级别分布,且与实测的采收时果园果实大小分布的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