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介绍塑化剂基本概念及危害,分析食品中塑化剂的3个来源,从而提出应对食品中塑化剂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春天,中国台湾地区爆发"塑化剂风波",引发了两岸甚至整个东亚地区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并在短时期内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见其影响面的广泛。首先阐述"塑化剂事件"的原因,接着该事件的影响进行深入地分析,最终探讨减少"塑化剂事件"危害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物质,但各种添加剂的生产也带来了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2011年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使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更加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塑化剂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阐述了食品包装检测中对塑化剂的检测,论证了加强食品塑化剂的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冀日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应有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113批次市售塑料瓶包装液体、半固体食品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以GC-MS法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三种塑化剂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27批次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中有1批次样品检出DBP,DBP为0.430 mg/kg,判定为不合格;1批次样品DEHP有检出,DEHP为1.62 mg/kg,判定为不合格;其余2批次的乳制品、79批次的饮料、2批次的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3批次的蜂产品共86批次样品中,DIBP、DBP、DEHP 3种塑化剂均未检出,表明深圳市市售塑料瓶包装液体、半固体食品中塑化剂风险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5.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剂、塑化剂……近年来,各种非法食品添加剂问题层出不穷,让公众对其产生了较大的恐慌感。  相似文献   

6.
如今,食品行业发展迅速,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塑化剂事件后,台湾又出现了“毒淀粉”事件,这使消费者日渐惶恐.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本文从毒淀粉的概念、顺丁烯二酸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一般食品中是否含有顺丁烯二酸的辨别方法来简要叙述顺丁烯二酸毒性的研究进展,希望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食品毒性,提高饮食健康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曹静  李蕴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65-7966,7991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普遍恐慌。从健康的角度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综述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使用建议,旨在使大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并合理利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7,(4)
<正>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但是,近几年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一系列事件将人们的视线聚集在食品添加剂上,许多食品企业更是抓住时机宣传自己的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以吸引客户。作为消费者,看到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宣传更是一头雾水,不禁要问究竟这神秘的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危机,从地沟油到塑化剂危机,食品企业的危机一个接一个,消费者似乎爿惯了在危机中学习化学名词,掌握新概念,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一天天的增加了警惕性,这令很多原本安全的食品,也遭受了危机,也被人怀疑,这就是所谓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食品原料疏于控制、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市场监督力度不强是主要原因.今后,应采取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健全和完善食品生产的法则,积极推广以HACCP为核心的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食品完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对策来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均可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本文对近10年来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食品污染事件进行了分类,剖析了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2011,(8):26-26
2011年5月,台湾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截止到2011年6月13日,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有294家,相关产品增加到973种。2011年6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广东、  相似文献   

13.
李刚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51-352,355
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成为阻碍食品出口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对策,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转变检验监管模式等,对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发现化学性污染食品、物理性污染食品、假冒劣质食品和过期食品是我国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问题;验收和销售是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环节,验收环节上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中混有异物、腐败变质和掺假掺杂,而销售环节主要是销售过期食品;从整体上看,超市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上游的食品生产企业。因而,在超市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对策上,超市要严格地规范操作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供应链;政府在严厉打击问题食品生产企业,遏制食品风险的传递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超市与企业对接,做好食品质量信息传递工作,防止超市食品“柠檬市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沈丽  芮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15-6917
近年来,过期食品逆向流动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探讨过期食品逆向流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期食品逆向流动对于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过期食品回收处理现状及相关规章制度,发现我国过期食品逆向流动主要是由过期食品回收处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企业诚信缺失,问责制度及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针对以上原因提出过期食品逆向流动的解决办法和更加合理有效的过期食品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在美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行 《世界农业》2001,(2):30-32
食品质量保证的最主要作用是提供安全和有益健康的食品。美国13个专业和科学部门所认可的指导原则阐述了以下重点要求:“监督和管理食品供给体系的首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其次是防止欺骗、促进健康,提高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在全球的竞争能力,以及确保美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批评家几乎一致认为,美国人得到的食品供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然而,近年有关食品掺假的频繁报道还是令人担忧。不但食品掺假事件的数量较多,而且性质也较为恶劣。与过去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与食品添加物相关的问题之上相比,目前对食品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涉及到众多企业和个体,供应链的运作本身很复杂;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而食品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食品生产企业在为整个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食品生产企业,分析其存在的供应链风险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给出对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英国疯牛病事件之后,发达国家出现了重视和开发天然肉食品的热潮,这为甘肃发展高原肉奶食品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之后,甘肃应紧紧抓住这种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开发省内甘南、肃南、天祝等天然草地的肉奶食品,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同行业公司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以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食品安全事件对同行业上市公司带来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对整个酿酒行业都带来了负收益,白酒板块受影响最大,葡萄酒次之,啤酒受影响最小。之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考察溢出效应的决定因素,最后给出了上市公司如何采取措施来防范同行业负面信息给自身带来不利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爆发,食品添加剂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事实上,合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需要,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只能消费品种有限、保质期短的加工食品,食物变质腐败将是更不安全的因素。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错综复杂,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虽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的问题,也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和企业自律等方式进一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合理使用,维护食品安全,造福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