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提高池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去年我镇养殖三场进行了池塘青虾、河蟹、鳖鱼、鳜鱼综合养殖项目的试验,获得了667平方米(1亩)产青虾11公斤、河蟹39公斤、鳜鱼3.6公斤、鳖3.1公斤的养殖效益。一、基础设施1.塘口安排。利用本镇养殖三场提水养殖塘口,面积1.9公顷,塘口水源丰富,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堤圩高1米,淤道河深0.8米,池塘四周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几年民权县河蟹池塘养殖情况,池塘生态养殖河蟹亩纯收益可达3 000元以上,比养殖普通鱼每亩多收入1 500元,并且投资较普通鱼少,产品无公害。这给当前低迷的水产业带来一线希望。本文介绍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几年民权县河蟹池塘养殖情况,池塘生态养殖河蟹亩纯收益可达3000元以上,比养殖普通鱼每亩多收入1500元,并且投资较普通鱼少,产品还是无公害产品。这给当前低迷水产业带来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4.
市场前景 近年随着河蟹养殖面积扩大,市场价格下跌,单纯养殖河蟹,亩收益不高。而淡水小龙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的优点,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淡水养殖小品种,蟹池套养小龙虾能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增加亩水面收入。2007年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试点发展300亩河蟹套养淡水小龙虾养殖水面,  相似文献   

5.
河蟹又名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鳌蟹,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水产资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河蟹属杂食性,具有生长快、抗病耐寒、适应性强等显著特点,在我区的养殖历史已有数载,但由于苗种、技术等诸多原因,仍未形成上市规模和产量。针对池塘养殖常规品种效益急速下滑的现状,结合“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养殖项目,”在土左旗2814项目区进行了“池塘养殖河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面积为10亩的池塘,保持水位1…  相似文献   

6.
池塘科学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蟹池的选择和准备、幼蟹放养、蟹料投喂、池塘水质调控、河蟹蜕壳管理、日常管理以及防止河蟹逃逸等方面介绍了池塘养殖河蟹技术,以供河蟹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玉华 《农家致富》2012,(15):38-39
江苏省金湖县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依托,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驻村专家的指导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养殖大规格河蟹,取得了较好效益。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90亩,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为4:1;日照时间长,受风面积大,操作管理方便;池塘坡度平缓,坡比为1:3,土质为粘土;池中设有滩地(占池塘面积的1/3),环境安静,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池塘水源来自白马湖水系,水深面阔、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饵源充沛、排灌方便。二、防逃设施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殖池塘四周埋设,通常钙塑  相似文献   

8.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淡水鱼养殖效益不稳定,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特别是养殖河蟹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产业。现将我地池塘养殖河蟹的技巧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按照“上粮下渔”的模式建设集中连片的池塘,单个池塘面积为0.2~0.4公顷,水深1.2~2.0米,水源来自河道、沟渠或水库等。要求水质  相似文献   

10.
邵东宏 《甘肃农业》2002,(10):45-4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上个世纪80年代,人工繁殖蟹苗获得成功,人工养殖河蟹也很快发展起来,但主要在我国长江两岸和沿海养殖河蟹比较成功.甘肃省养殖河蟹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参考国内池塘养蟹的成功典范,针对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2001年我们在甘肃河西水产良种试验场进行了池塘种草养殖河蟹技术探索.2001年4月17日投放5g/只的蟹种1.12万只,截止9月27日全部收获,共捕平均100g的成蟹350kg,成活率34%,平均单产46.7kg/亩.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池塘单一养殖青虾或河蟹,普遍存在不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和饵料生物、经济效益不高的弊端;单一养殖鱼类,大多养殖周期长、产品价格低。采用蟹、虾、鱼生态混养技术,便可化弊为利,大大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本文介绍的新型养殖模式系通过太量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值得水产养殖场(户)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淳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放养密度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 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只/kg,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 g/只以上,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目前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 000只/hm2。  相似文献   

14.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和常见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池塘修建、河蟹放养规格、时间、密度、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宁夏银川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试验养殖的河蟹产量达6 393.0 kg/hm2、平均135.3 g/只,经济效益达18 840元/hm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7月上旬过后,池塘养殖的成鱼大多已达到商品规格,捕捞上市。此时选择符合青虾养殖条件的池塘,插空速养一茬青虾,只需3个月左右,青虾就可达到上市规格,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可产成虾100公斤以上,直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1 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最好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则不易控制水质,最好不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滩面面积要占池塘面积的1/ 3。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既为河蟹藏身避敌、  相似文献   

18.
池塘罗氏沼虾池塘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比单养罗氏沼虾亩(1亩=1/15公顷,下同)效益增加2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9.
<正>武夷山市三兴生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池塘养殖面积120亩。2012年采取双季青虾养殖模式,获得亩产青虾50公斤,亩产收益2800元,成为了我市青虾养殖的领头人。其主要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每亩面积3-6亩,水深1.2-1.5米,常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有独立进排水,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2.池塘消毒:根据春、秋两茬虾(1月-6月,7月-12月)的养殖要求,每年12月底和翌年6月中旬前后分别用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快地推广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仙桃市开展了河蟹高产养殖试验。试验中采用种草、投螺、稀放、混养、调水、改底等方法,生产的河蟹规格大、产量高,池塘的亩经济效益达到7 417元。试验结果表明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适合在仙桃市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