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里木马鹿应用CA增茸素的增茸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机选择驯养的116只3-5岁塔里木马鹿分三组做对比试验,对试验组58只鹿每只皮下注射6mL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生产的CA增茸素,结果表明,试验组对照组只增增产再生茸干重404g,增收157元,其中,3岁组的再生茸增幅最大,4岁组增加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增茸散”对马鹿的增茸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薤白等9味中药组成增茸散,按每头每日50g 量加入日粮中饲喂3岁公鹿10头61天,并用同龄10头每头每日仅增喂混合料50g 的公鹿对照观察。前者不仅体质增强,茸皮黑亮,茸头饱满,而且每头增产鲜茸0.386kg(折干茸0.128kg),每头可增加收入388.25元。 相似文献
3.
4.
5.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和毛母质及皮脂腺、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处呈阳性反应;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在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2种方法均没有观察到c-fos的阳性表达细胞。定量分析发现,c-fos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且在茸皮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P<0.05)。在同一生长期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c-fos的表达量很低;生长30与60d比较,c-fos在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变化不大,在茸皮层和软骨层表现为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c-fos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近两年来价格坚挺,市场竞争激烈。为提高鹿茸产量,我们配制了增茸灵,在对梅花鹿饲喂试验获得成效的基础上,1992年在新疆又进行了马鹿饲喂试验。现将后者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鹿与分组试验于1992年3月15日至5月25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二团鹿场进行。供试马鹿为周岁、两岁公鹿各20头,成年公鹿26头,各年龄组随机均分为两组。 1.2 增茸灵及喂量增茸灵由江苏农科院制备。周岁公鹿每日每头用量按1.2个梅花鹿头份、两岁公鹿按1.5个梅花鹿头份、成年公鹿按2个梅花鹿头份分早晚两次混入精料中投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喂同一精料,对照组精料中不加增茸灵。 2.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选择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定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毛母质和皮脂腺呈阳性反应,在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呈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茸皮层从生长期30~60d,c-myc表达下调,而在其他3个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同一生长期茸皮和软骨层的表达量均高于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P〈0.05);不同生长期30、60d组织间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的增殖与分化;在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生长后期,说明原癌基因c-myc对马鹿茸软骨发育及骨形成有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正>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现在主要从训养鹿获得,人工喂养的鹿群,要提高鹿茸产量,简捷的途径是饲喂增茸剂.本试验从改善鹿的营养入手,针对圈养鹿的特点,配制“增茸灵”在南京药用动物实验场进行了二个月的饲养试验,验证其增茸效果,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甘肃马鹿茸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15副甘肃马鹿干茸称重、测量茸尺形状的统计分析表明 ;甘肃马鹿的茸根围与冰枝基围、冰枝长 ,眉枝长与冰中间距 ,冰枝长与中枝长、冰中间距及鹿茸主干长 ,中枝长与中枝至茸端的距离与鹿茸主干长 ,中枝长与中枝至茸端的距离、主干长等 9对性状之间显著正相关 ;冰中间距与眉冰间距和中枝至茸端的距离等 2对性状之间显著负相关。鹿茸干重与茸根围、眉枝基围、眉枝长、冰枝长、中枝基围、中枝长、冰中间距和主干长显著正相关 ,与眉枝长、冰枝基围和中枝至茸端的距离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相似文献
11.
系统报道了48年来我国几个主要单位开展家养马鹿(♀)与梅花鹿(♂)杂交,即马.花杂交试验研究工作及其马.花杂交F154只290副茸的鲜茸产量和2只创记录者各锯龄的锯茸规格茸型和鲜茸产量、本交繁殖方法,并探讨了采用马鹿人工授精和同期发情等现代繁殖技术,大规模高效开展育成杂交,尤其清.双杂交和清.西杂交,乃至培育茸肉血兼用型鹿与该项最佳杂交组合的显效性,为养鹿业种鹿场、良繁体系、良繁基地和大型企业名牌鹿的产业化高效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从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其在鹿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VEGF基因,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鉴定,利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蛋白在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EGF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全长为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其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茸中VEGF与人、牛、羊、猪的VEG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5%、96.55%、97.58%和97.56%,其中与人VEGF同源性较高。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塔里木马鹿VEGF蛋白在间充质、茸皮层和软骨中均有表达,但无明显表达差异。说明塔里木马鹿鹿茸可能会是人类研究再生医学和血管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不同发育期塔里木马鹿鹿茸再生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clone the coding seque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from the antler tissue at the top of the Tarim Red deer, and analyze the molecular properties and expression in antler tissue. This study extracted total RNA in antler tip by improved Trizol method and got the VEGF gene by RT-PCR method, then purified and connected it to pMD18-T vector, and conversed it into Escherichia coli DH5α, the expression of the VEGF protein at the top of antler tissue, between the cortex and chopped level of mesenchymal and cartilage layer in Red deer were deter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length of VEGF gene was 648 bp, and encoding 216 amino acids, sequence homology of the nucleotide were 98.75%, 96.55%, 97.58% and 97.56% comparing with human, cattle, sheep and pig, respectively. The VEGF of Tarim Red deer antler was high similarity with that of human through its sequenc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VEGF protein were expressed in the top of antler tissue, including skin mesenchymal and cartilage layer from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Tarim Red deer antler might be ideal model of the blood vessel relate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diseases for huma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马鹿茸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新发现的干细胞。为获得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建立鹿茸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模式,通过采用改良组织块细胞培养法对生长30 d的塔里木马鹿茸间充质层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特点。结果表明:间充质层样品组织块于1 d完全贴壁,贴壁后培养2 d即可观察到组织块边缘迁出少量细胞,贴壁后培养3 d,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并不断增殖,在组织块贴壁后5 d细胞生长融合。传代培养的2~6代细胞在培养到96 h细胞增殖达到高峰。原代培养细胞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细胞呈菊花状排列生长;传代细胞形态呈梭形、不规则形,且排列无规则。本研究结果将为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梅花鹿、马鹿及杂种鹿茸料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较大样本数为基础 ,采用加权法对我国 1988~ 2 0 0 2年家养的 14种茸用鹿鲜茸的茸料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及选择。结果表明 ,3个地方品种即东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天山马鹿的茸料比分别为 5 773,5 6 0 3,11 76 0 ;2种杂交鹿花马杂交F1和东天杂交F1的茸料比分别为 8 6 6 2和 11 2 17;人工选育品种品系长白山品系、双阳、四平、西丰和敖东品种梅花鹿的茸料比分别为 7 346 ,6 15 6 ,6 0 5 6 ,5 75 2 ,5 6 1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清原塔里木、乌兰坝马鹿品种的茸料比分别为 11 76 0 ,12 894 ,11 175 ,7 35 8。 相似文献
16.
梅花鹿三杈茸、二杠茸、角盘中钙、磷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梅花鹿茸内在指标性成分 ,于 2 0 0 0~ 2 0 0 1年对吉林省 11个国营鹿场人工饲养的梅花鹿三杈茸、二杠茸及其角盘中钙、磷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二杠茸钙、磷含量及钙磷之和均略高于三杈茸 ,分别为 7 32 % (Ca)、6 0 9% (P)及 13 4 1% (Ca +P) ;7 0 6 % (Ca)、5 76 % (P)及 12 82 % (Ca +P) ,二杠茸钙、磷以及钙磷之和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而鹿角盘中的钙、磷及钙磷之和分别为 7 71% (Ca)、7 4 7%(P)及 15 18% ,明显高于二杠茸和三杈茸 (P <0 0 5 )。 相似文献
17.
先后分3批次,对176头梅花鹿进行了增茸试验。结果,添喂纤维素酶曲组比对照组,鹿茸产量分别提高17.38%、26.78%和31.81%,平均每头增产129g。试验组采食量比对照组低7.48%,饲料消化率随纤维素酶曲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在添喂纤维素酶曲70g/头组,分别提高9.48%(P<0.01.)、7.82%(P<0.05)和8.81%(P<0.01).试验组鹿茸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含量都有增加的趋势。血清氨基酸除胱氨酸和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试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机元素含量除锰外,其它元素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