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秋末当水温降到15℃鳖就停止摄食,10℃以下则潜入泥沙中冬眠,翌年春天水温升到15℃以上后苏醒,从潜伏的泥沙中出来活动,20℃时开始摄食、交配,进入生长繁殖阶段。根据鳖的上述习性,最宜在水温由 15℃上升到20℃这段时间内选购亲鳖。因为此时亲鳖刚苏醒,较易适应环境变化,异地适应期短,放养后短时间内就能开始摄食、交配,顺利进入产卵期,当年即能获得较高的产卵率和孵化率。如果迟于上述时间选购,则因亲鳖在原地摄食、交配,不易适应新的环境,异地适应期长(一般要停食10~15天),这对亲鳖的生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2.
鳖又称甲鱼,是变温动物,喜欢温暖环境,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鳖的摄食生长水温范围是20~35℃,以30℃为最适温度。20℃以下食欲降低,15℃便停止摄食,行动呆滞,10~12℃鳖进入休眠状态,这时的鳖便寻找水底较厚的泥沙处潜藏其中不食不动。当水温上升到15℃,鳖苏醒,开始摄食活动;28  相似文献   

3.
鳖的习性及其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俗名甲鱼、团鱼,属水陆两栖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卵生。其体色随栖息场所而异,呈暗绿色或黄褐色,腹面污白透黄。它对水温极为敏感,在24—25℃以上,显得很活跃,26—30℃最为适宜,10℃以下,必须潜入水底泥沙中冬眠。当春返大地时它也从冬眠中苏醒,并爬出来活动觅食。水温达到20℃以上,雌雄交配,到5月初,雌鳖上岸产卵,产前先用脚爪挖穴(直径15厘米左右),产卵后盖上沙土,然后离去。产卵3—4星期后可再产,在南方雌鳖一年产卵3—4次,每次产卵数依甲鱼的大小而不同,一般一次可产10—20多枚,卵为白色球形。  相似文献   

4.
<正>开春后,当水温上升到2O℃左右时,亲鳖便开始发情交配。雌鳖经交配后半月左右开始产卵,卵产于池边人工设置的产卵场内,经采集后进行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5.
甲鱼是变温动物,当外界环境的水温下降到15℃以下,就潜入泥沙中进行冬眠。这是为了保存生命的一种生理适应,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根据湖南的气候特点,冬眠从10月底便开始,翌年4月左右冬眠才苏醒,水温达25—30℃就正  相似文献   

6.
宾强 《水产养殖》2012,33(2):40-41
黄沙鳖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在广西贵港地区黄沙鳖的养殖已经成规模,是农民发展创收的养殖品种。由于鳖有冬眠的习惯,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开始冬眠,直到翌年水温恢复到15℃以上时才开始苏醒。因此抓好黄沙鳖的越冬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稚、幼鳖和亲鳖,如果管理  相似文献   

7.
日本传统的甲鱼养殖方法,一般需要4~5年才能达到体重7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因为饲育水温在15℃以下,甲鱼就潜入泥砂中冬眠,到翌年4月上旬,水温达15℃以上,方从冬眠状态苏醒。水温25~30℃方摄食生长。所以,一年中约有半年时间处于冬眠,实际增肉期只有4个月。从60年代后半年开始利用温泉水、工厂的温排水和用锅炉加温等方法使全年的饲育水温保持在30℃。  相似文献   

8.
鳖又称甲鱼、水鱼、元鱼、团鱼,属水陆两栖卵生爬行动物。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水温较为敏感,一般18℃以下摄食开始减少,15℃以下基本停止摄食,10℃以下潜入底泥沙中进入冬眠。在江苏省北部里下河地区,其冬眠期长达半年以上,在此期间鳖还要消耗体内营养,致使体重减轻,而且生长周期也相应延长,通常长成500克以上的成鳖需4~5年时间。  相似文献   

9.
鳖又称甲鱼、水鱼、元鱼、团鱼,属水陆两栖卵生爬行动物。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水温较为敏感,一般18℃以下摄食开始减少,15℃以下基本停止摄食,10℃以下潜入底泥沙中进入冬眠。在江苏省北部里下河地区,其冬眠期长达半年以上,在此期间鳖还要消耗体内营养,致使体重减轻,而且生长周期也:浔应延长,通常长成500克以上的成鳖需4~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1、加强越冬后产卵前的强化培育 秋季交配的雌鳖,经漫长的冬眠阶段,营养消耗较大,体重一般下降17—22%。春季经补充营养,恢复体力,不经交配即可产卵。受精率一般不受怀卵期长的影响。其他亲鳖在温度适宜时(水温24℃以上)亦即陆续开始交配,交配后15—20天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11.
室外养殖:温度逐渐回升,自然界野生甲鱼从“冬眠状态”开始苏醒。因此,亲任在温度渐渐上升到50℃左右,也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结束长期在亲任池底泥沙中蛰伏生活,要投以适口、新鲜的饵料,开始量可小些,随着水温上升亲鳖摄自率增加,投饵量相应增多。 室内养殖:上一年孵出的稚甲鱼,经越冬期控温养殖后,进入四月份,幼甲鱼多数体重可达50-100克。在温度较高的日子,可选 50克以上的个体,按每平方米投施 5—8只,开始分养。放苗后,用0.3ppm“鳖净”全池泼洒。 出温室前,建议投喂1%的甲鱼多维。四月份甲鱼…  相似文献   

12.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6,(12):23-23
亲鳖冬眠死亡症及防治措施浅析近年来,笔者发现一种鳖冬眠死亡症,主要发生在鳖冬眠苏醒后一段时间,有的可持续到7月份。幼鳖、成鳖、亲鳖均有发生,但以亲鳖为主,尤以雌亲鳖危害严重,死亡率一般为存塘亲鳖的10%左右,最高年份曾达30%以上。笔者依据观察、解剖...  相似文献   

13.
鳖的人工养殖技术问答(连载)郭成舜,夏惠芝辽宁省凤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118100八、鳖在什么时间开始交配产卵?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鳖便开始在池内、池沿等处寻偶交配,在池内交尾。交尾前雄鳖急游,追逐雌鳖,然后抱对交配。发情交配时间可持续5—6...  相似文献   

14.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5,30(1):25-25
近年来,在不少甲鱼养殖场发现一种鳖冬眠死亡症.主要发生在鳖冬眠苏醒后一段时间.有的可持续到7月份。幼鳖、成鳖、亲鳖均有发生。但以亲鳖为主,尤以雌鳖危害严重.死亡率一般为存塘亲鳖的10%左右.最高年份达30%。  相似文献   

15.
顾正兰 《齐鲁渔业》2002,19(11):26-26
一、鳖(1)稚鳖。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越冬前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易消化的饵料。二是利用室内培育池采用深水或浅水越冬。深水越冬,要先将池水排干,加入30~40cm厚的泥沙,加水5~10cm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放稚鳖150~200只。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稚鳖便开始钻入泥沙中冬眠。若水温太低,可逐渐加温水增强小鳖活力,让其钻入深水层泥沙中,然后将池水放满。为使室温控制在0~8℃,可在池顶上放竹帘,帘上再铺20cm厚的稻草保暖。浅水(池水深 2~3cm)越冬,除了要在池底铺泥沙外,还需要铺30~40cm厚稻草,在池上加盖竹帘,让稚鳖钻入越冬。到第2年4月水温上升到18℃时,深水池将池水放出(留 5~10 cm深),浅水池将稻草取出后注入新水 5~10 cm深,等稚鳖出土。(2)幼鳖和成鳖。首先要按规格大小进行分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方地区采用温室养殖稚鳖、幼鳖,来年室外池塘养商品鳖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技术特点为成本低、成活率高、风险小、周期短、效益好,现介绍如下. 1北方地区鳖的生活习性 北方地区进入9月份气温下降,鳖摄食量减少;10月份即停食;随着气温继续下降,11月份左右冬眠;来年5月份左右,水温达到15℃以上,开时摄食.从以上分析可见,6-9月份是鳖最佳生长期,其摄食和生长的最佳水温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在鳖冬眠苏醒后一段时间,有的可持续到7月份,出现幼鳖、成鳖、亲鳖死亡的现象,但以亲鳖为主,尤以雌亲鳖危害严重,死亡率一般为存塘亲鳖的10%左右,最高年份曾达30%以上。下面对亲鳖冬眠死亡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作粗浅分析。1 发病原因1.1 体质虚弱。据笔者解剖观察,不少死亡亲鳖外观正常,内脏也无异常现象,只是体质瘦弱,裙边薄,据分析,可能与冬眠前饲料摄入不足有关,尤其是雌亲鳖,经过几个月的产卵期后,体能消耗很大,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补充,就容易因营养不足体质虚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冬季饲养甲鱼,在保证安全越冬的基础上,如能打破冬眠,就有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 选好越冬池。甲鱼属变温动物,水温降至15℃以下停食,10—12℃潜入水底泥沙中冬眠,至次年春水温15℃以上才开食。因此,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冬眠。池塘应选在背风向阳、水质无污染、环境安宁、排灌自如、管理方便的地方。有余热水、地热水处更好。池底应留泥沙厚30厘米。  相似文献   

19.
蒋张林  蒋建月 《齐鲁渔业》2007,24(10):21-21
蟾蜍经冬眠后,于每年早春苏醒出土或出水,不久雌雄抱对交配,等水温上升到10.8℃时雌蟾蜍即行产卵。卵常产于水中水生植物上,卵小,在胶质卵带内,呈双行排列成条状。因此池内要放养一些水生植物,让雌  相似文献   

20.
(3)常温养殖 即从气温和水温上升、鳖冬眠觉醒的早春开始,到进入冬眠的晚秋期间(4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的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