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会宁县大力发展雨水集流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会宁县是甘肃省中部地区20个干旱县(区)之一,在“苦瘠甲天下”的陇中,会宁县更是苦甲陇中,其主要原因是缺水,特别在会宁中北部地区更为严重,自古就有“讨面容易讨水难,窖中无水是荒年”的民谣.据统计,自1970~1987年的18年间,国家下拨抗旱拉水资金达1284.3万元,群众自筹710.3万元,合计近2000万元,年均100多万元.尽管国家和群众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力,但只是解决了大旱之年出现的燃眉之急,没水喝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从1987年9月开始,县委、县政府组织安排县水利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天然降水资源的集蓄利用进行了定点试验研究,探索出了采用建造混凝土集流场蓄集天然降水的工程措施,从而走出了利用有限的天然降雨来彻底解决旱山塬区人畜饮水困难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相似文献   

2.
3.
雨水集流作为一项古老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干旱缺水和缺乏天然的储水介质,雨水集流在肯尼亚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本文从庭院集雨、农田集雨、流域集雨及集雨的区域差异等方面,对肯尼亚的雨水集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区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角度,探讨了降雨、入渗、径流及蒸发的关系。最后指出,通过不同形式的雨水集流,减少无效蒸发,特别是无效的水面蒸发,是增加水资源总量的关键;而科学利用天然的储水介质与合理开发人工的储水介质,是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关键。雨水集流利用在肯尼亚生活用水方面已相当普遍,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在年降雨量不足500 mm的旱区农业生产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旱区降雨集流效率偏低,以及有限降雨资源的合理储蓄与高效利用。鉴于农田土壤对降雨再分配调蓄能力较低的缘故,通过在农田内开挖沟槽,进行降雨资源的短期储蓄与调控,将生育期前段多余的降雨资源留到无降雨的后段使用,是实现作物生育期内水分供需平衡的关键。本研究为充分发挥雨水集流在肯尼亚旱区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雨水径流截集试验与集水量计算模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雨水集流用水窖的主要类型及其效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小流域雨水集流与节水灌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型量水堰和雨量计观测太行山小流域径流量、降雨量及可利用雨水资源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区实施小流域雨水集流投资少,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为山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太行山区雨水资源分配主要集中于5-10月份,200年日降雨量>20mm的总降雨量达399mm,在研究的小流域年内可集流水量24.9万m^3,加之小流域与下游高差达30-100m,为发展自压微灌提供了有利条件,鉴于山区水资源缺乏,应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微灌、地膜穴灌、灌关键水、有限灌溉以及节水地面自流灌溉技术,并分析了在太行山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8.
晋西黄土残塬区人工集流场形式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黄土残塬地区,旱井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用水的一种有效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在旱井集雨系统中,旱井集流场所汇集的降雨径流及其含沙率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寿命的长短。该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并辅以天然降雨观测,系统分析了旱井系统中人工集流场的产流量、产沙率、集流效率与下垫面材料、坡度、雨强的关系,最终遴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优坡度及下垫面材料。研究认为在经济、便捷与高效的原则下,采用5°左右坡的裸露夯实黄土面,可有效利用当地有限的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作为由森林覆盖的陡坡坡面构成的小流域的实际雨水径流机理,以往的可变产流源面积概念只重视地表径流的发生。本文提出了取代上述方法的叫作可变产流源体积概念的雨水径流概念模型。这一概念模型重视在“水文学的基础”上发生的饱和侧向径流的作用,同时认为发生区降雨的扩大、缩小控制着径流量。在新第3纪丘陵山地山坡坡面小流域,布设多个水位观测井,测定了降雨中该饱和带的体积,分析了与对应的流域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证明该概念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雨水资源化利用与旱地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是一个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特别是其约14万km~2的旱地农业区,缺水问题尤其突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根据80年代以来甘肃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实践,阐述了甘肃省旱作农业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总结了雨水利用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提出雨水资源化利用是甘肃省旱地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豫西山地生活用雨水集流系统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活用雨水集流系统设计计算的任务 ,就是确定最优的集流场面积和贮水窖容积 ,即满足生活供水需求的集流场面积和贮水窖容积的最小值。以频率为 75 %和 95 %的特征水文年为基本计算年份 ,以降雨期的降水量、间雨期持续日数、最大间雨期日数和人均日需水指标为参数 ,根据逐日降水资料 ,计算出豫西山地各代表站的最优贮水窖容积和最优集流场面积。  相似文献   

12.
阳城县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5%,年均降水量658.7 mm,70%以上的地表水资源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洪水,为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2009年以来,随着村村通水泥(油)路和农村街巷硬化工程的实施,乡村硬化面积大大增加,形成了天然的集流场,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有利可行.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坚持“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恢复改造一批、适当新建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硬化面积和荒坡,以确保工程“建得成、用的好、长受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经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的水沙特征,该研究收集长汀县朱溪河小流域2017—2020年降雨及洪水水沙数据,通过冗余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含沙量-流量滞回曲线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流域年洪水径流深和泥沙量分别为282.30~892.50 mm和35.80~179.50 t/km2,洪水事件的产沙模数集中在0~20.0 t/km2,但总泥沙量由大于5.0 t/km2的少数事件决定;(2)降雨量、30 mim的最大雨强和降雨侵蚀力是影响洪水径流泥沙的主要降雨特征,对径流、泥沙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68.99%和49.28%,通过主要径流特征估算泥沙量、平均含沙量和最大含沙量,拟合优度达0.624~0.870;(3)洪水事件共出现6种含沙量-流量滞回关系,其中线型出现频率(55%)最高,该类事件中含沙量随流量的变化具有分阶段特征,临界含沙量约为0.1 g/L。经过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红壤区小流域的洪水泥沙量普遍较低,且主要受径流量影响,洪水事件的滞回关系表明流域的泥沙供应通常处于持续少量的状态,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红壤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雨水径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雨水花园是结合城市景观,以滞留和净化雨水径流为主要功能的生物滞留处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的负面影响。根据在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屋面雨水径流的现场试验,确定在各种暴雨条件下,花园设计及土壤入渗能力不同时,雨水花园拦蓄雨水径流的能力以及花园溢流的时间和溢流量。结果显示,黄土具有良好的入渗能力,达到2.346m/d;在较为湿润的2011年基本没有发生溢流,汇集的雨水径流全部入渗补给了地下水。对于某一重现期的暴雨,雨水花园溢流总量受到降雨强度和历时二者叠加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雨水径流蓄利用系统中次降水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设计雨水径流集蓄利用系统必须以次降水为基础,该文采用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进行年降水量的分析计算,选用随机相关解集模型法分析计算灌溉年度内的各时段降水量,利用同倍比缩放法确定各时段降水量的次降水量。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次降水模式程序,解算十分简便。  相似文献   

16.
庭院雨水径流是农村雨水调蓄利用的重点。根据研究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际,监测和分析了3种不同雨水调蓄利用模式下监测户的雨水集蓄量、用水来源、耗水量、去向及经济效益等,对西峰黄土区庭院不同雨水径流调蓄利用模式下雨水径流对促进农户经济活动的贡献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雨水径流集蓄设施及其有效容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水设施是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利用系统中的纽带和核心。据调查分析研究,适宜应用于“系统”的蓄水设施主要是旱井和窑窖。为充分发挥旱井和水窑(窖)集蓄雨水与灌溉利用的作用,必须做了其规划布设,施工管理工作。对于蓄水设施的有效容积可采用逆时序法推算获得。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南平镇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土流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岩溶区水土流失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岩溶地区水土保持,防止石漠化。通过在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设9个径流场,利用2008-01-2010-08野外雨季的监测资料,得到岩溶区地表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速效钾在土壤中易被淋失,磷富集度平均值最低,全氮、水解氮、有机质富集度的平均含量居中。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富集度表现明显的是坡耕地(自然坡耕地强于移土培肥坡耕地),其次是林地,金银花地和草地富集度最低。根据相关系数可知淤泥养分含量与降雨强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淤泥养分含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但是相关性差。淤泥养分流失总量是通过泥沙量与淤泥养分含量来共同体现的。土壤侵蚀模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然坡耕地>移土培肥坡耕地>草地>金银花地 >林地。岩溶区并不是每场降雨都要产生径流,主要是大雨尤其是暴雨才生产径流。岩溶区水土流失径流系数平均值在2.31%~14.72%。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岩溶区水土流失特征,为治理岩溶区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河南南阳市汉水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研究认为 ,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影响 ,其形成既有自然原因 ,更有移民返迁、人口负荷过大等人为原因 ,应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及妥善安置移民来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黑土,因其肥力很高,自古以来就有“土中之王”、“谷物粮仓”之美誉.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年来,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粮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由于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粗放经营,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地力减退,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同时,提出了防治该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