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沼-果”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沼—果”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省赣南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对巩固和促进治理成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介绍“猪—沼—果”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及“猪—沼—果”产业循环生态链,对“猪—沼—果”综合治理模式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和效益进行全面阐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保护自然植被,巩固治理成果;2)提供有机肥料,改善水土流失地土壤养分条件,促进开发性治理;3)促进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3.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南部山丘区小流域治理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以来 ,潍坊市对其南部山丘区 19条小流域进行的重点治理 ,以改土、植树为重点 ,科学规划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形成了“山顶水土保持林、山腰经济林、山脚坡改梯果粮间作”的综合治理格局 ;加强领导、注重科技培训和发展水保产业保证了治理开发效果 ,使各小流域成了山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样板。  相似文献   

5.
红安县自2006年被列入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县后,着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经过6年的实施,全面完成了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9 km2,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6 65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并推广"梯—畜—沼—果"立体种养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项措施的特点,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为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红安县实施世行贷款项目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立项实施的 14 3条重点治理小流域 ,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管理 ,通过综合治理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已有 2 3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 ,为大面积综合治理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适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相继在西畴县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省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西畴县甘塘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点,以期为相似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猪沼果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省赣南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近几年兴起的“猪—沼—果”工程,在水土保持三大效益和各种治理措施的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增加农村能源,保护山地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2)增加有机肥料,促进治理开发,发展小流域经济;(3)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4)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1 大流域治理开发已成为水土保持治理开发的主要形式从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发展实践来看,50年代提出了以支毛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60、70年代将水土保持推向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并提出发展小流域经济,全省先后用不同渠道资金安排730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其中有300多条小流域达到省政府规定的高效小流域标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重点小流域面积多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建国以来时间较长的黄金时代.随着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深化,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全省各地除普遍推行户包.  相似文献   

10.
<正> 江西省于都县在水保重点治理过程中,注重提高品位,不断创新,做到重点治理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牛梅工程”,实施农民增收模式;结合“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实施产业化经营模式;结合开发旅游资源,实施水保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景点开发模式;结合广大群众关心的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7,(11):48-50,56
<正> 赣州地区位于江西南部,简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辖18个县(市),总人口755万,土地总面积390多万hm~2,其中山地面积300多万hm~2,耕地面积38.9万hm~2,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也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0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10万hm~2,占山地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成为赣南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善我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赣州地委、行署从区情出发,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大力开发山地资源,搞好水土保持,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6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比1980年减少了33.5万hm~2.此外,我们着力寻求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创造了“赣南模式”,即以治理开发水土资源为目的,以生态小流域为单元,以股份合作制为切入点,大力兴办水保经济实体和农村庄园经济,全面推进以“猪—沼—果(鱼、林、禽)”工程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这个模式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 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1.1 生态型小流域建设进展迅速1983年地委、行  相似文献   

12.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江西赣南山地丘陵区三个县(市)进行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户用"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提供农村能源,防治面源污染;对节约能源开支,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改善卫生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1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流域治理已成为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1983年陕北的无定河、黄甫川流域被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佳芦河也相继列入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好机遇为陕北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政府重视、政策调动加上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使这一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健康、持续发展,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好势头,在规模治理、综合治理、开发治理上都有大的突破,涌现出不少沟、坡、塬、峁、梁综合治理,林、草、果、粮全面开发,山、水、田、林、路一步到位的成功典型,充分显示了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潜力和希望,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闯出了路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安徽省唯一纯山区县,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多年来岳西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水土保持规划为引领,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配套实施“十大工程”,全面防治水土流失,2021年岳西县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建章立制,依法监管;健全机构,落实人员;规划引领,统筹全局;科技推广,强化宣传;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等。同时,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总结了岳西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旨在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示范县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是1988年国家批准列项开始治理的,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简称“长治”工程。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按项目实施。 一、“长治”工程的特点 (一)是国家重点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务院国函(1988)66  相似文献   

17.
赣州人民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在全市综合治理开发的小流域内,有具有规模效益的水保果业基地340个,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有5个县(市)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县,36条小流域成为“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在新一期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竭力打造示范工程、精品工程、富民工程、阳光工程、长效工程,加快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防治水土流失,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保护。对已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果草牧”工程,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作者总结了漳州市10年水土保持执法工作的经验,并针对当地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四川达州市 7县 (市、区 )列入“长治”工程区后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增强了抗灾能力 ,发展了农村经济 ,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1999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创建水土保持“长治”工程大样板的决定 ,各级各部门正采取措施认真实施。  相似文献   

20.
固原市郊的饮马河小流域被列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后,通过4年以生态景观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形成了以城市外围绿化为依托、基本农田为骨架,骨干工程控制、小型水保工程点缀的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给固原市居民打造了一个山清水秀、现代文明、生态休闲的活动场所,增强了城市生态保障功能。其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将水土保持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实行拼盘工程建设模式;适地适树,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注重治理与开发的结合;依法管护,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