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经验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预防为主、依法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持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设水土保持大示范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土流失量大面广、侵蚀严重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搞好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应突出搞好淤地坝建设,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工程前期工作,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与协调,加快淤地坝建设步伐;三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加强淤地坝建后管护,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1992,(2):4-7
<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工作自1980年开展以来,已先后在黄河中上游七省(区)布设了114条试点小流域.十几年来,在水利部农水司和黄委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仅为试点小流域群众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而且为面上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到 2 0 10年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 .1万km2 ,初步在 2 5条重点支流(片 )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 ,基本遏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其工作重点是以淤地坝工程为切入点 ,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退耕还林为主要措施 ,加快生态自然修复和植被恢复。各省区须切实加强领导 ,坚持科学规划 ,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 ,加快淤地坝和“五荒”资源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并在完善配套法规 ,依法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设与管护的关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宁夏、青海3省(区)民族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样、危害严重。水土流失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群众生活贫困;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干流,威胁黄河防洪安全。建议国家增加对民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投入,成立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集中各类资金统一安排使用;沿青海湖耕地必须尽快全部退耕还草,以保护青海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2020,(9):5-6+12
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过长期治理与保护,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从"黄"到"绿"的嬗变,但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新要求相比,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坚持不懈开展还林还草,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出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论述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布局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8.
<正>黄河中游地区的小流域试点工作始于1980年,至今已进行了4期.前3期以试验示范不同类型区治理模式为主,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经验和管理办法,带动和指导了面上小流域治理工作.第4期开展试点的小流域30条,从1993年开始,已进行了4年连续综合治理,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65.04km~2,其中新修基本农田7013hm~2,营造水保林10120hm~2、经济林5507hm~2,人工种草3860hm~2,修筑各项水土保持拦蓄工程3268处(座),年均治理进度10.4%、新增治理程度37.6%,累计治理程度达66.4%,有14条流域治理程度接近或已经超过70%.目前,年人均产粮超过500kg的流域有16条,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以上的流域有15条.第4期小流域试点工作在继续强化综合治理的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规模经营,形成支柱产业,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和水保行业自身建设的发展,使试点流域内群众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土保持》2015,(5)
自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以来,黄河上中游各省(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二是强化监督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规模化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四是注重淤地坝安全运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五是持续封育保护,促进区域自然恢复;六是不断深化改革,激发水土保持发展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机制和体制还需要创新;二是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人为水土流失尚未全面遏制,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四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程度不高,科技防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结合当前水土保持需求,建议继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坚持依法监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坚持自然恢复,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坚持安全生产,保障淤地坝安全运用;坚持深化改革,增强水土保持发展内在动力;坚持行风建设,落实水土保持廉政责任。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1954—2012年黄河年输沙量、降水量和水土流失治理度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锐减的现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α=0.001;在1967—1987年时段,相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治理度的提高不仅显著减少了黄河年输沙量,而且使年输沙量对降雨的响应趋于"迟缓",在1988—2012年时段,仅由水土流失治理度一个因子就能够很好地"解释"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在水土流失治理度超过55%时,计算年输沙量仅1.2亿t,以80%的置信度,黄河年输沙量将小于5亿t。 相似文献
11.
<正> 1 1996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进展1996年第三次会议后,国家计委和水利部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落实了3000万元的治理经费,启动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开展了56个水土保持重点县建设.这批新上的重点县连同近年来陆续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项 相似文献
12.
据78条重点小流域验收资料分析,不同类型区的治理难度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风沙区>河源梁墹区。各类型区以基本农田为骨架,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土石山区和风沙区水保林面积占到80%。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是以建设基本农田起步,河源梁墹区和风沙区是以发展牧业和林副产品为突破口。通过综合治理,各类型区经济都有快速增长,但到本世纪末还难以实现小康。必须把小流域治理引向商品经济大道,加快小流域治理由防护型向开发型治理的转变速度。 相似文献
13.
防止水土环境恶化是当务之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止水土环境恶化是当务之急王少英(山东省菏泽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274001)水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土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环境的恶化,势必严重地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各种生态灾害的发生,从而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新...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预防监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荆振民,陈平(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五年了,回顾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预防监督工作的历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水保监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种种... 相似文献
15.
50年来,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中,植物措施平均以每年20万hm2的速度发展,到1995年达到约1000万hm2的保存面积,占总治理面积的60%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以苹果、杏、花椒等为代表的经济果木和沙棘得到重视,使植物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后应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搞好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措施的布设、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为黄河中游的环境治理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点小流域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王答相,喻权刚(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1980年4月下旬,水利部在山西省吉县召开了13省(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座谈会,要求在全国山区特别是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全面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了把这...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赵富德(黄委会水土保持局,洲450003)一、建立机构,开展科研黄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也是全国开展最早的。早在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即在甘肃省天水市建立了陇南水土...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综合治理开发是水土流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黄自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1995年9月10~15日由黄委主持对陕西省长武县、甘肃省泾川县国家首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简称试点县)进行了验收。1991年经水利部同意,这... 相似文献
19.
川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助Arc/ViewGIS的辅助决策作用,综合分析了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玉丰小流域的流域地理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措施布局。同时指出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