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农村》1999,(8)
增养秋蚕,提高桑、蚕具利用率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连续养蚕,在饲养环境中留存的病原体多,容易发生蚕病。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抓好以下工作:1.抓好环境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养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  相似文献   

2.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77-177,179
蚕业生产中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桑叶质量不高、防病意识淡薄等是造成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消毒防病,消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体的抵抗力;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提高防病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蚕病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甲醛制剂(福尔马林液)和含氯制剂(漂白粉液)对蚕粪、地表层土、蚕体、蛹体、蛾体内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福尔马林液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漂白粉液的消毒效果。但是在养蚕生产常规消毒条件下,两种消毒药剂对蚕体、蛹体、蛾体、深处土层、蚕粪(除福尔马林液外)中微孢子虫孢子均没有彻底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鲜茧生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桑农增收的唯一途径。从养蚕设施、消毒、除沙、小蚕与大蚕饲育、蚕后消毒等环节总结了蚕实用养殖技术,全面阐述了鲜茧提质增效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鲜茧生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桑农增收的唯一途径。从养蚕设施、消毒、除沙、小蚕与大蚕饲育、蚕后消毒等环节总结了蚕实用养殖技术,全面阐述了鲜茧提质增效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的养蚕户每期养蚕都进行消毒,可仍是发病,怎样提高消毒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1.洗净蚕具不洗蚕具便消毒,蚕的病原体仍有可能被有机物覆盖或包裹,妨碍药物渗透,达不到完全消毒的目的,所以在药剂消毒前,应彻底洗净蚕具,既减少病原体,又使病原体暴露,有利提高药剂消毒效果。2.消毒要严改喷雾消毒为浸渍消毒,使药液充分渗透。熏烟消毒,蚕室须密闭,蚕具须保持6~12小时的湿润状态,否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氯制剂为主要成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蚕用熏烟消毒剂蚕熏安。为了明确其消毒效果及用于蚕业生产的安全可靠性,试验分别采用了培养基接种和蚕体接种等方法对家蚕多种病原体进行了熏烟消毒试验,并根据养蚕生产特点进行了毒性试验及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蚕熏安点燃后密闭一定时间可使家蚕生产中常见的大多数病原体完全失活,且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小蚕饲养是整个养蚕饲养区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养殖质量,还需科学运用小蚕饲养技术,结合自然环境及技术基础,促进小蚕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在小蚕饲养过程中,需有效降低病蚕淘汰率,提高小蚕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1做好消毒工作在小蚕饲养前1周,需做好消毒工作。首先要对蚕室、蚕具还有周边环境做好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9.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诱发蚕病,至使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有所提高,由于少数科技人员的误导,有部分蚕农会用人用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来防治蚕病和给蚕添食,以此减少蚕病的发生和提高蚕的抗病能力.还说医用药比兽药及蚕药效果好,价钱便宜(部分人药比蚕药的价格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家蚕病毒病是我国当前蚕业生产上为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蚕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夏秋蚕时期,蔓延更加剧烈。目前对病原虽已初步探明,但传染規律、誘发因素等方面还不够清楚,因此尚无絕对控制其发生的有效防治方法。虽然如此,消毒还是防治蚕病的首要关鍵。目前預防蚕病的消毒药剂各有其优缺点:漂白粉消毒力虽强,但有效氯易于消失;福尔馬林单独使用,其消毒力对胃腸型脓病多角体消毒效果很差,消毒蚕室又必須密閉,遇低温会产生聚甲醛成白色沉淀,降低其消毒力等等。近年来中外学者对蚕病病原体的消毒药剂方面做了一些研  相似文献   

11.
养蚕生产过程中,在良种和良桑的基础上,消毒是一项很重要的关键技术.全面彻底的消毒能杀灭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从源头上控制蚕病的发生,确保蚕农增产增收.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看似简单却又很重要的消毒技术往往被广大蚕农忽视,要么马虎从事,要么不得要领,以至消毒效果欠佳,导致大规模蚕病暴发,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如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淡薄、秋期桑虫交叉感染、秋叶质量差、饲养管理跟不上、恶劣的气候诱发蚕病。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要重视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努力提高消毒质量;二要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座感染;三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秋叶质量;四要注重蚕药质量,防止盲目用药;五要选用抗病高产的优质蚕品种。  相似文献   

13.
做好桑蚕饲养前消毒防病工作是减少养蚕期的病毒感染、阻断传染途径、提高蚕茧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本文从蚕室的整理与消毒、蚕具清洁与消毒及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秋蚕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养蚕生产过程在良种和良桑基础上,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消毒。全面彻底的消毒可以使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得以消灭,切断传染途径,实现在源头上控制蚕病发生。从近几年来经验看,吉林省蛟河市发生的大面积蚕病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消毒不彻底。基于此,重点介绍了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蚕病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蚕产茧的质量。在蚕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从4个方面:消毒防病工作、增强蚕体体质、正确诊断蚕病、严格查明蚕的治病原因,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严格查明蚕的治病原因综合防治技术的要点,以提高蚕病综合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蚕业生产消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蚕业生产上主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并指出目前蚕业生产上应用的消毒法主要是物理、生物消毒法中最经济、最基本的方法,应用的化学消毒剂是研制较早、成本较低的品种,这与蚕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苏蚕 《农家致富》2023,(7):30-31
<正>一、严格消毒防病消毒防病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应当贯穿生产全过程。养蚕前消毒应提前1周进行,主要步骤包括扫、洗、刮、刷、消等。首先把周边环境和蚕室打扫干净,消除垃圾;其次用清洁水源冲洗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去除死蚕尸体、茧丝等;最后用消毒药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小蚕体质弱、抗病力差,防病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蚕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约柞蚕产量和种茧质量的软化病和脓病的有效防治。实践证明,盐酸甲醛混合液卵面消毒,方法简便、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蚕业生产自实施纸面产卵,卵面面消毒技术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卵面消毒上却始终沿用甲醛软面消毒法,这种方法防治脓病效果很好,防治软化病效果较差。我省柞蚕的主要病害是软化病,其次是脓病,这样柞蚕软化病,就因防治措施不当而逐渐抬头。严重的影响了柞蚕丝茧的产量和种茧的质量。因  相似文献   

19.
1 蚕具清洗 有的蚕农不将蚕具清洗就进行消毒,这样病原体被有机物覆盖或包裹药物不易渗透,起不到彻底消毒的作用.故在药剂消毒前,必须认真清洗蚕具,减少病原体,使病原体裸露,充分提高药剂的消毒效果,保证蚕不得病或少得病.  相似文献   

20.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的大爆发,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家蚕血液型脓病是楚雄蚕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蚕病,文章在阐述该病传染源、传染途径、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消毒防病不到位、不彻底,养蚕技术差,操作粗放,桑园管理差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格消毒、杀灭病源,精心饲养、增强蚕体体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叶质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