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1,(29):31
<正>去年我们部门工作多,人手紧,于是总部便抽调上来一位统计员。他是个中年男人,正好坐我对面,自然就成了我的工作搭档。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沉稳老练,是那种老谋深算、颇有城府的人。相处时间长了,让我真正领教的岂止是城府颇深。好几件事,让我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叹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次,我和他一同去总部开会,第二天上班后,本该和他一起去向主管汇报开会精神,未想到,翌日我刚到办公室,主管就进门来把昨天开会的  相似文献   

2.
同事刘某买房缺钱向我借了2万元,约定1年后还,但没有写借据,也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一位同事李某听我说过这件事。事隔2年多,刘某拒不还钱,称其2万元早已偿还。我想去法院告他,他却说到了法院还是这句话。李某说他愿意出庭说明他听我说过刘某找我借钱一事,但听说应当在2年内起诉,而且要有借据才行。请问,我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实本份的农民最近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他的邻居超面积建房影响到他家采光,两家因此发生纠纷,邻居依(?)多势众,不讲理,还把他打伤了。事发后,他找村里乡里讨说法,结果乡、村干部先是互相推诿,继而又以事情太小要他忍一忍算了。这位思想上一万个想不通但又没有时间、精力奔波的农民打那以后见人就嘟哝:“老实人是要吃亏的。” 农村中像这位农民办不成事反而吃了亏的情况实在很普遍。从小处看,这件事使他失去了继续做老实人的信心;从大处看,这也是乡、村干部的“不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4.
飘浮的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事。 我告诉我儿子,水的表面张力能使针浮在水面上,他那时才十岁。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他将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得沉下去。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村触某建房向我借了2万元钱,约定1年后还,但没有写借据,也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一位邻居李某听我说过这件事、事隔2年多,刘某拒不还钱,称其2万元早已偿还。我想去法院告他,他却说到了法院还是这句话,李某说他愿意出庭说明他听我说过刘某找我借钱一事,但听说应当在2年内起诉,而且要有借据才行。请问,我能打赢这场官司吗?读者王春  相似文献   

6.
<正>"终极关怀"这个词汇在我们眼中可能显得太文绉绉,可实际上谁也逃避不了这个问题。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一位农资界资深人士不知不觉与我聊起终极关怀这件事。他不到50岁,事业平稳发展,怎么思考起终极问题了呢?他一个朋友,仕途顺利却因抑郁症而自杀,虽然他没有展开叙述,但我感到这触动了他的内心。人能不能超越生死?人该如何确定人生的终极价值?这在今天的中国一定是越来越多人经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站在大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若想成为一棵大树,到了一定时候,你必须擎起一片天。听有曲折经历的人的演讲实在是一件欢欣的事,一席话,几十年,人生智慧,蕴藏其中。他的经历特别让我有感触,忍不住想和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农民     
<正>进入三月,有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一位只是通过电话联系多年的农民突然加我微信,看来农民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跟上了潮流。这使我非常激动,一直未见面,这次看到照片了,但是随后他就说了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该农民在农民群体中具有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他通过学习硒元素生化作用以及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相关知识。于是想到了购买硒化合物喷施小麦,由小麦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从而生产富硒农产品,用于人们的日常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9.
长安来客     
长安来客廖志斌这是我今年春节回乡省亲时遇到的一桩子事。腊月二十六,我正在家里闲坐,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没想到来人是我在县里工作时挂钩扶贫的对象刘仲元。一年多不见,刘仲元春风得意多了,只见他外披一件将军呢大衣,里穿一件咖啡色夹克,脚踏一双乳白色的旅...  相似文献   

10.
李配银 《农友》2002,(11):25
我的一位亲戚在下夜班途中,被派出所民警以调查案件为由带到派出所,让他交代盗窃某某家的经过。但我亲戚确实没有做过这种违法的事,叫他何从说起。于是他们就对他讯问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让他的家人带回。因为这件事使我亲戚的名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出了这种事,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Pavel Sun怪DJ     
燕子  东明 《百姓》2009,(7):18-19
Pavel Sun,一个资深DJ;一个经验丰富的艺术表演经理人。有别于我们对“夜场人”的认知,他看上去稍显严肃了点.我们希望他能对镜头做个鬼脸.但是他却笑了出来,并且礼貌地解释道:“俄国人通常都很严肃,我们之间很少做鬼脸的,这对我来说有点困难。”我想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独特风格,这就是Pavel个人的调调儿,这同样也是北京这块土地上文化包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Pavel Sun,一个资深DJ;一个经验丰富的艺术表演经理人。有别于我们对夜场人的认知,他看上去稍显严肃了点,我们希望他能对镜头做个鬼脸,但是他却笑了出来,并且礼貌地解释道:俄国人通常都很严肃,我们之间很少做鬼脸的,这对我来说有点困难。我想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独特风格,这就是Pavel个人的调调儿,这同样也是北京这块土地上文化包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擢发难数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范雎是战国时代的魏国人,很有辩才。一次,随须贾到齐国访问。须贾怀疑范雎泄密,回国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魏国国相魏齐。魏齐叫人把范雎狠狠打了一顿,看着差不多打死了,就用席子把他卷着扔了。其实,范雎没有死,他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做了秦国的国相。  相似文献   

14.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15.
李鸿 《百姓》2007,(1):62-62
人活着,不可以没有理想,但理想,不一定要远大。理想,不一定要远大。这是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在记忆中,父亲是那种没有理想或者说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看到父亲雄心勃勃计划一件事,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把每天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完。记得有段日子,他们单位所有人都像疯了似的攻英语,捞文凭,评职称。父亲却不慌不忙地背着他英语单词,一天十个,不多不少。父亲就这样按部就班生活着,波澜不惊,心无旁鹜。作为家长,父亲对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他从没有像大多数家长那样要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他对我们的要求只是珍…  相似文献   

16.
赵思俭的记事本上,只写着他要做好的1+1.75件事“1”件事就是把公司发展的规划从宏观到微观都想好;“1.75”件事则是这样的:1件事就是看自己的员工是否胜任各自的岗位;0.5件事就是注意留心那些胜任自己岗位的员工中是否有“优秀”的,而0.25件事就是努力去发现那些优秀的员工中具备卓越潜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日子里,我时不时回忆起祖父生前那些对于生命和谐相生的生存之道,甚觉意味深长。沟壑脸祖父曾训导少不更事的我们,不可伤害生命:"头顶三尺,就是老天爷。你们害命,老天爷静眼盯着。""村庄里的每条生命,老天爷都给了一份食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坨庄稼地,每个畜禽有每个畜禽的一坨草料地。鸟儿有庄稼地里和树上、草丛中的虫子,长虫(蛇)有庄稼地里祸害庄稼的田鼠……"  相似文献   

18.
<正>荷马史诗中有一个人叫西西弗斯,因触犯众神而被惩罚,诸神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那巨石十分沉重,每每快到山顶时就会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孤独、绝望层层包裹着西西弗斯,他的生命将在这样无休止、无意义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可是有一天,西西弗斯却发现,在他的推动下,巨石散发出了一种动感庞然的美,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如舞蹈一般动人。他欣喜地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当巨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们在宿舍谈论最多的是结婚这件事。我的老乡、校友也是我现在的同事,他们要结婚了。他们是甘肃不同地方的人,既为千里迢迢回家行礼而犯愁,又为还无着落的婚房而暗自着急。同是外乡人的我,已在天津成家,在农垦扎根,如果我不是毕业后就远离父母来农垦工作的外乡人,也不会体会到结婚这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对我们这些外乡来的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当我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时,我深刻体味到了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平庸和尊严,还有幸福。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位教授,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种"草莓,人称他为"草莓教授"。他就是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姜卓俊。2016年8月11日,北京雨后转晴,这是立秋后的第二天,微微转凉的天气让人舒适惬意。姜卓俊从青岛到来北京转机,他即将飞往加拿大魁北克参加第八届世界草莓大会。在转机的间隙,记者见缝插针地采访了姜卓俊。在中国科技会堂的咖啡厅里,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