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水位及降雨对八字门滑坡的影响,为八字门滑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方法]利用滑坡的监测资料对八字门滑坡的变形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在对库区水位及降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20种工况,利用Geo-Studio计算八字门滑坡的稳定性。[结果]八字门滑坡10个GPS监测点累积位移监测曲线均为阶梯形状并随着时间呈增长趋势,形态变化具有同步性。20种工况下八字门滑坡稳定系数大于1,当库水工况不变降雨工况变化时,最小稳定系数变化较小。当降雨工况不变库水工况变化时,最小稳定系数变化较大。最小稳定系数在库水位稳定在175水位、库水位稳定在145水位、2014年库水位波动、平均库水位、2013年库水位波动5种工况下依次减小。[结论]八字门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降雨和库区水位对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存在影响,库区水位对八字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库区水位变化幅度越大,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水岩作用引发了水库岸坡失稳等地质灾害,其中水库岸坡破坏出现在库水位上升期的占40%~49%,出现在水位消落期的约占30%,而有些大型滑坡会发生在库水位达到最大值后的快速消落期。本研究以三峡库区某退水滞后型滑坡为例,结合2016年1—6月三峡水库水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并联合降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其渗流场变化并进行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并叠加降雨的情况下,对滑坡的稳定性不利,当库水位下降速率达到1.0 m/d且叠加降雨时,滑坡的稳定性最差,此时为最不利工况;在5种工况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有所降低,但稳定性数值均大于1.05,说明滑坡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陇东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选择在坡度、坡高、滑坡体厚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直线型、凸型、凹型和阶梯型黄土滑坡为计算模型,设定天然、饱水、地震和饱水+地震等4种工况,对不同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坡高、不同滑坡体厚度的黄土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影响因素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其次是坡高;从工况条件看,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入渗,其次是地震;从滑坡类型看,直线型滑坡稳定性相对较好,阶梯型滑坡和凸型滑坡次之,凹型滑坡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堰塞坝因在堆积过程中,不能达到水工建筑物的质量要求,多因积水或洪水漫顶而失事,造成下游泥沙洪水灾害。2005年日本学者森俊勇等人应用圆弧滑动原理对堰塞坝坍塌过程中滑坡发生几率进行了研讨,通过计算黏着力、内摩擦角、坝体下游面坡度、坝高、坝顶宽等参数,得出坝体的安全率。当坝体材料内摩擦角和黏着力较小时,坝顶宽为1 m,下游面坡度为30,°坝高30 m以上的堰塞坝,在上游溢水位达到坝高1/4之前可能发生滑动破坏;坝高15 m的堰塞坝,在上游溢水位达到坝高3/4之前可能发生滑动破坏。但在研究实际形成的堰塞坝时,应从堰塞坝的坝顶宽、坝体积、满水时溢水位流速以及与坝体材料的土质系数相关的资料入手,进行推测,推断滑动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在可能发生滑动破坏的区域,有必要研究溢流侵蚀的机理以及组合式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5.
地震和暴雨工况下边(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和暴雨同时作用是自然界中引发边(滑)坡灾害的一种极端工况.在分析地震和暴雨同时作用于边(滑)坡的稳定性时,现行规范只能采用将地震及暴雨影响简单叠加的方法.采用GEO-SLOPE软件,对川藏公路和西攀高速公路上的典型边(滑)坡工点,采用动力有限元与极限平衡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它们在地震和暴雨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探索采用将地震与暴雨工况简单叠加,以及地震和暴雨耦合分析这两种方法评价边(滑)坡稳定性的差别,并对现行规范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地震和暴雨的耦合作用对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地震、暴雨单独作用的叠加对边(滑)坡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彬  聂德新  李树武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28-229,233
巴丁滑坡位于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坝址区。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巴丁滑坡的范围、坡体形态、目前的稳定性;在滑坡前缘剪出口找到了滑带土,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最后应用滑坡稳定性计算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巴丁滑坡在各种工况下都是稳定的,这一结果同时也验证了作者的现场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位于雅砻江上游的某巨型滑坡的实地调查,对其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滑坡是顺层蠕动-滑移-弯曲变形长期发展的结果,目前滑坡上的变形迹象是滑体土蠕滑-拉裂的产物。在对滑坡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安全储备明显较低的A2区,对其在天然、暴雨和地震三种工况下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2区在天然工况下整体稳定性较好,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较低,地震条件下稳定性会更低。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区地形条件、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及重灾区。三峡大坝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脆弱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研究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并对该滑坡在四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该滑坡目前现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库水位蓄水或者库水位骤降情况下,滑坡体将处于整体失稳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确保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鄂西某电站右坝肩中上部缓倾坡内的层状岩体深部,存在顺层发育的岩溶坍塌堆积物,该坍塌堆积层厚约2~3m,坍塌半径约为20~30m,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碎块、泥砂物质和钙质胶结物组成.它们的存在,可能会构成影响坝肩岩体渗透稳定性的控制性边界条件之一,因此,针对该溶蚀坍塌层展开渗透试验研究,从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两个方面阐述其渗透变形特征,进而定性地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输气管线760~#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某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认识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堆尾矿坝堆积特性及三维渗流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西尾矿坝深钻孔勘探试验指标统计及多种原位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高堆尾矿坝深部的干容重指标要显著高于浅部,堆积坝体同一空间位置,同样埋深下干容重指标具有随时间明显增长的规律.提出了高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对同一类尾矿材料(如尾中砂、尾粉砂),可按早、中、后期分区统计选取力学指标的观点.采用改进子排水结构法精细模拟尾矿坝密集排水孔,采用减小干区渗透系数的不变网格模拟分析方法处理浸润面之上的虚拟流动,得到更加接近实际的尾矿坝三维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复杂三维渗流控制分析计算程序,反演分析了现状坝高135 m的渗流场、浸润线及渗流量.计算分析结果与勘察剖面地下水位、观测总渗流量比较一致,误差不大于13%.同时表明在辐射井排渗系统作用下,可显著降低尾矿坝体潜水面,因此建立的渗控模型,可以应用于后期加高的计算分析中.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浸润线合理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淤地坝的结构特征及运用状态的分析,认为确定淤地坝浸润线的合理模型应为透水地基上均质土坝在具有水平上游承压坡的渗流模型和具有垂直承压坡的渗流模型的叠加,其解可按前苏联科学家涅里松-期柯尔尼亚科夫的2种典型公式叠加计算。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库水位升降作用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了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有限元法,对三峡库区某滑坡体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的渗流特征及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该滑坡体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其稳定性将有降低的趋势,而在水位上升过程中,滑坡的稳定性开始阶段下降而后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
尾矿库坝体加高方案排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ADINA,建立加高方案渗流分析模型,对渗流场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反演分析得到的材料渗透系数远大于室内试验值,加高后浸润线普遍升高。由实测水头值反演获得的渗透系数综合考虑了工程现场条件,此渗透系数作为加高方案的材料渗透系数是合理的。加高后尾矿坝浸润线升高,必须加强防渗排水措施,最好在加高后加设浸润线观测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强震触发横向坡失稳的力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坡是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垂直,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较好的一种坡型,通过汶川大地震灾区大型滑坡调查发现在强震作用下横向坡失稳模式为拉裂—溃滑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平武县新坪村滑坡为例,横向坡在强震作用下,斜坡后缘界面处出现拉应力,拉裂缝不断加深,坡体下部也因垂向和水平震动出现张剪性破坏,从而形成统一滑面,溃裂的坡体随之似"散粒体"溃散、滑动下来,冲过坡体前缘农家,造成9名村民死亡,进入郑家沟受到对面山体阻挡后震荡堆积形成堰塞湖。本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更新了对横向坡稳定性评价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黄土滑坡体立体排水系统的三向渗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由排水隧洞及水平、垂直和倾斜方向的排水孔组成的立体排水系统,是降低黄土滑坡体地下水位线,提高滑坡体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但其效果的计算分析是一难点。三向渗流数值模拟是解决这一个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渭河关中段西部一典型黄土滑坡体立体排水系统的三向渗流数值模拟表明,由于滑坡体内部土层结构的复杂性,室内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综合渗透性,需要根据实测地下水位进行反分析;排水孔的间距与位置对降水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干旱风沙区修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可同时起到拦泥与蓄水的作用,并对改善风沙区生态环境、发展绿洲农业起到促进作用。用沟道内洪水冲积形成的砾砂混合料作为筑坝材料,既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充分发挥土料透水性强的优势达到雨洪转化的目的。通过野外和室内试验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对宁夏同心县长沙河流域的上流水骨干工程的坝坡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风沙区砾砂混合料用于修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能满足坝坡稳定和渗透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 水土保持工程量大面广,多是工程量较小的土方工程,农民群众施工多,有技术的专业队伍施工少,因此施工技术难以掌握,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致使一些工程在运行中发生毁坏现象。经调查分析,毁坏的小型蓄水工程有不少是因边坡稳定性差和渗流引起的,一般先发生边坡坍塌,随之出现渗水,造成流土或管涌,使工程穿洞而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