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贮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给提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籽粒、糙米蛋白质含量、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籽粒灌浆期间功能叶、茎鞘的全氮、蛋白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减少幅度是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早稻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含量在灌浆的5个时期均高于对照;黄熟期早稻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与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依次为:PGR4,PGR3,PGR2,PGRl,PGR5,对照.早稻籽粒的蛋白质产量也是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高于对照,其中PGR4处理最高,PGR3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对水稻氮代谢、籽粒和糙米蛋白氮含量、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显著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灌浆期间功能叶、茎鞘的全氮、蛋白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减少趋势,其减少量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处理高于对照,水稻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处理高于对照,其中PGRF4处理最高,PGRF2处理次之,籽粒蛋白质产量以PGRF3处理为最高,比对照增产17.90%,其次为PGRF2处理,比对照增产15.93%。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大气活性氮对广布野生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叶片氮的影响,探索葎草作为大气氮沉降指示植物的可能性。试验采集了华北平原6个地点的葎草植物叶片,测量叶片全氮、δ15N值及其生境附近的大气活性氮(NH3-N和NO2-N)浓度。研究发现葎草叶全氮含量与大气中NH3-N浓度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与NO2-N及大气总活性氮浓度相关性很小;叶δ15N值与NH3-N和大气中总活性氮浓度均显著相关,而与NO2-N关系不显著。植物嫩叶比成熟叶的全氮含量更高,嫩叶δ15N对NH3浓度变化也更敏感。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葎草嫩叶的全氮含量和δ15N值对NH3-N浓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但此结论仍需更多实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为3.0、4.0和5.0 mL,使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土壤和植物样品硫酸消煮液的全氮含量,分析不同硫酸加入量对其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流动分析仪法与传统方法(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可优选为3.0 mL,消解硫酸量(mL)与缓冲液中氢氧化钠浓度(g/L)适宜比值在0.158~0.163。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6.40%~102.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52%;在重复性试验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小于3.00%。流动分析仪法与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回归直线y=1.0747x-0.7762,R=0.9957,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以凯式消煮法优选硫酸量3.0 mL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消煮,建立以其消煮液测定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可确保流动分析仪准确地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白刺幼苗生物量与氮含量在叶与全株间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的分配模式是植物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一种演变策略,其资源分配给不同构件的模式是其生物学特性的一个基本方面。本文目的为解决野外调查工作中植物整体生物量与养分含量难以测定等问题。 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唐古特白刺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根、茎、叶3个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3个主要组成构件生物量的测定与拟合分析,以叶器官为变量,建立了白刺全株生物量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进一步测定其各部位氮含量,建立了其全株氮含量的预测模型,得出了白刺叶与全株不同尺度之间生物量与氮含量的缩放关系,探讨了白刺全株生物量与全株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以叶生物量对数转换值为自变量能够很好的拟合出根(R2=0.901 2,P < 0.001)和茎(R2=0.926 4,P < 0.001)的生物量;以叶氮含量为自变量也能够较好的拟合出根(R2=0.850 1,P < 0.001)和茎(R2=0.844 7,P < 0.001)的氮含量,进而得出以叶器官生物量为自变量的全株生物量预测模型:Mp=ML+100.020 9 ML0.845 6+100.436 9 ML0.867 8,以及以叶器官生物量与氮含量为自变量的全株氮含量预测模型:Np=MLNL+100.020 9ML0.845 6(0.109 4NL+0.015 6)+100.436 9ML0.867 8(0.108 8NL+0.014 8),并经实测数据验证,白刺全株生物量与全株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lgN′p=1.075 2lgM′p- 1.768 4。结论白刺通过某一构件的生物量与氮含量能够较好的预测出其全株生物量与全株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四种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青岛市城市土壤的管理与改良,通过采集和分析青岛市城阳区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公园绿地土壤样品,比较分析不同乔木林下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土壤全氮、碱解氮、土壤全磷、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及相关性,及其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绿地类型中或不同植物在同一绿地类型中,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土壤全氮、碱解氮、土壤全磷、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机质与根系活力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土壤紧实度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土壤全磷、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随土壤紧实度升高,其含水量下降,pH增加,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减少,全磷和速效磷流失明显,植物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郁闭度橡胶林下间作豆科绿肥植物与纯作橡胶园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豆科绿肥植物的林下土壤p 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纯作林,间作豆科绿肥植物有利于提高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中郁闭度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于高郁闭度林,但p H、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低于高郁闭度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为河北省山区经济林碳氮平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0 a生的核桃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乔木层生物量取样和土壤分层取样,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植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凯氏法测定植物全氮和土壤全氮含量。【结果】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为84.328 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为75.57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89.6%;乔木层碳储量为8.74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10.4%。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氮储量为5.375 t/hm2,乔木层氮储量和土壤层氮储量分别占总氮储量的3.1%和96.9%。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核桃树不同器官碳氮含量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壤层的碳氮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土壤是核桃林碳氮的主要储存库。  相似文献   

9.
以高寒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灌丛草甸的植物量、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结果表明:随着高寒灌丛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下植物量、地上植物量、优良牧草植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都显著降低(P0.05),但土壤微生物数量则是轻度退化灌丛草甸最高(P0.05)。植物量、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植物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灌丛草甸的退化表现出植被、土壤的协同退化。  相似文献   

10.
建筑垃圾代替天然砂石用于配制屋顶绿化基材,可以取得固废的循环利用和减量化、减少天然砂石开采破坏和缓解城市垃圾围城的压力等诸多好处。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探讨建筑垃圾取代天然砂石配制屋顶绿化基材的技术可行性。针对这个问题,采用配比(体积比)为泥炭土(10%)、表土(12%)、复合肥(3g·L~(-1))以及78%的天然沙石或78%碎砖、碎混凝土配制的2种拓展型屋顶绿化基材,并盆栽2种国内流行的屋顶绿化植物佛甲草(Sedum linare)和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构成2因素(基材和植物)、2水平、4处理、每处理6次重复试验设计;在9个月内3次考察每处理植物盖度,并在试验结束时测试比较每处理植物干重、对比基材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每处理基材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基材的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变化和其上栽种的2种植物盖度和干重无显著差异;2种基材的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9个月后下降显著;所有处理中,全钾下降比例最大,全氮其次,全磷最少;佛甲草的盖度和干重显著高于垂盆草。研究证实了建筑垃圾能用于配制的拓展型屋顶绿化基材,且可以取得与天然砂石配制的基材一样的屋顶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吕子文  梁晶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206-208,210
针对上海绿化土壤普遍存在结构差、肥力偏低、植物长势不佳等现状,以绿化植物废弃物(树枝)、牛粪和土壤不同比例进行了金盏菊和孔雀草2种植物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金盏菊和孔雀草的生长主要受2个成分影响,第1个主要是EC、全氮和有效磷,占48.6%,第2个成分为pH值,占22.9%。添加牛粪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但其添加比例应小于50%(体积比);添加绿化植物废弃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但存在养分缺乏的缺点,应与土壤或牛粪混合使用;就配方而言,绿化植物废弃物:牛粪:土壤的比例分别以7:0:3、5:3:2、6:4:0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撂荒田地为试验样地,以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为对象,以土著优势物种窃衣(Torilis scabra Thunb.)为参照,通过对入侵植物和土著植物根际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特性及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著物种窃衣相比,豚草入侵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9.13%,全氮含量增加42.15%,铵态氮含量增加43.69%,硝态氮含量增加35.36%,微生物量碳增加52.08%,微生物量氮增加61.26%,氮净矿化速率增加1.41倍,氮净氨化速率增加206倍,但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豚草显著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加速了土壤碳氮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剥落法等方法对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12种树种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养分呈明显的富集作用,全钾和速效钾因植物种类不同富集率呈正值和负值;根际土壤pH值平均低于非根际土壤0.27;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全氮与全磷、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岩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农作物氮供应量、植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本文基于对现有全氮含量检测文献的查阅,归纳了各类样品全氮含量检测方法,如凯氏法、杜马斯燃烧法、红外光谱法的原理及应用。对上述三种不同全氮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认为无污染、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易的检测方法是样品全氮含量检测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主要林下层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层3种优势树种光叶山黄皮、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21个月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林下层3种植物叶片的全氮含量,但对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体而言,中等强度水平的氮处理(100 kg/(hm2·a))对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比叶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黄果厚壳桂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则在低氮处理下(50 kg/(hm 2·a))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在中氮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比叶重对氮沉降的敏感性远滞后于最大净光合速率.然而这些生理指标在高氮处理下普遍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氮沉降对黄果厚壳桂的光合色素有影响,其余两种植物色素随氮处理水平的变化不明显.氮处理对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的表观最大量子效率表现出了低氮处理有利于植物利用光能而高氮处理不利于利用光能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季风常绿阔叶林已达到氮饱和状态,但是3种植物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黄果厚壳桂的光合指标对氮沉降的响应比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敏感,在低氮条件下(50 kg/(hm2·a))更能维持其生理优势;而其他两种植物则在中氮条件下(100 kg/(hm2·a))生长最好.适量氮沉降在短期内还是有利于这3种植物的生长,但高氮处理(150 kg/(hm2·a))可能已超出了植物可承受的程度,打乱了植物体内的生理进程,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崇明县盐碱地上采用碎石铺设厚度(A10cm、A22cm、A34cm)、有机肥施用量(6m2小区,B10kg、B210kg、B320kg)、粉碎秸秆施入量(C11kg、C22kg、C33kg)配比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对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电导率等土壤理化性质和红花酢浆草、紫鸭跖草、中华常春藤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植物生物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碎石铺设厚度(A)和有机肥施用量(B),最佳方案为A3B3C3.试验方案中,对容重和有机质处理效果最好的是A1B3C3,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是A3B2C1,土壤电导率、有效磷、速效钾及植物生物量是A3B3C2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对水稻氮代谢,籽粒、糙米的全氮、蛋自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合理配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水稻在生殖生长前期叶片和茎鞘保持较强的氮素同化能力,在生殖生长后期叶片和茎鞘中氮的降解和转运再利用能力增强;可增强水稻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籽粒和糙米中全氮及蛋白氮含量.籽粒蛋白质产量以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7+吐温80(PGRF7)为最高,其次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6+吐温80(PGRF6),再次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3+吐温80(PGRF3),分别比对照增产17.9%,15.9%,13.7%.研究结果表明,PGRF7与PGRF6配方处理效果最好,PGRF3配方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氮养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使得土壤的养分和植物的成分检测中,氮项目的检测(氨基酸和粗蛋白)占到很大的比重。如何有效地提高土壤全氮(还包括植物粗蛋白)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对于提升整个土壤检测工作能力和效率有很大的意义。在多年通过对该项工作开展实践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市场上多种此类仪器进行综合比较,布奇B-339全自动定氮仪是性能最为突出的一款。介绍了该仪器在各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拦截沟渠中氮、磷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沟渠中种植观赏植物梭鱼草,研究了不同时间沟渠中梭鱼草段与无植物段拦截净化氮磷的效果以及梭鱼草自身氮磷含量、生物量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梭鱼草段与无植物段都会净化沟渠水中的氮磷含量,全氮、全磷含量的降低(3.37%-3.33%)一般要高于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3.66%-7.14%),梭鱼草段拦截氮磷的能力(6.82%-33.33%)明显高于无植物段的自然净化(-3.66%-6.67%);降雨后,沟渠水中全氮、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铵态氮含量变化则不稳定,全磷含量在雨后第2d含量达到最高,然后趋于平稳;梭鱼草氮磷含量以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在10月份达到最高值,可确定此时为其最佳收割期,其氮磷含量分别为28.38g/kg、4.10g/kg,生物量为0.19kg/m2。梭鱼草收割全年可从沟渠带走氮、磷分别为5.36g/m2、0.78g/m2。本研究结果对开发观赏植物在沟渠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减少化学废液排放,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对测定植物、食品全氮或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法]选择国家标准物质辽宁大米和芹菜作为检测样品,采用减少称样量、硫酸、加速剂及蒸馏试剂量的改进方法和现行植物食品全氮测定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改进方法测定样品中全氮含量,其结果的RSD值小于5%,与标准物质指定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改进优化后的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性符合检测分析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减少了试剂药品的试验用量,尤其是浓硫酸的使用量,降低了检测成本,效率有所提升,对环境污染减少,适合植物、食品全氮或蛋白质的测定,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