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地跟踪成品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油品批次界面,建立了考虑管道沿线油品温度变化的油品批次界面跟踪模型,在求解管道沿线油品温度分布的基础上求解批次界面跟踪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西南成品油管道,对比考虑温度影响和未考虑温度影响下油品批次界面跟踪的结果,表明考虑管道沿线温度影响的批次界面跟踪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建议在进行油品批次界面跟踪时,对管道沿线温度的变化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以考察报告方式全面介绍了加拿大省际管道系统的生产和管理概况。加拿大省际管道历经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输送工艺最复杂的液体管道输送系统,管道干线长度约占世界成品油管道长度的1/6,输送介质除原油、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外,还输送甲烷、丙烷、丁烷和各种合成物等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运行和管理上拥有先进、完整的控制方式,体现在全线实行SCADA和计算机等自动控制,高效细致的生产调度,顺序输送采用在线压力检测、密度计量等手段对输送介质进行界面跟踪,以计算机监测系统监测管道的泄漏位置和泄漏量等。同时,在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参与国际经营方面也具有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乌鲁木齐-宝鸡成品油管道为模型,结合一个输送周期内各油品界面的跟踪示意图,阐述了具有多卸油站成品油管道运行调度计算的主要内容;通过运行过程的跟踪分析,介绍了多卸油站成品油管道运行调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光学界面探测仪在成品油管道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官政 《油气储运》2004,23(12):55-57
从光学界面探测仪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光学界面探测仪的特点及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上的应用情况,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的界面检测进行了分析,并对兰成渝的界面检测和批次跟踪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采用的成品油管道混油界面跟踪方法无法满足现场运行管理的精度要求,为探寻适合现有工艺要求的混油界面跟踪计算方法,以进入管道的油品体积量为基础,融合国内外现用的混油界面跟踪方式所考虑的因素,开发了相应的在线界面跟踪软件.该软件可以提供干线的油品批次跟踪工况,包括批次界面位置、批次界面到站时间、本批次油品总体积量和混油量等;借助密度计或光学界面检测仪等设备,通过逐站修正混油界面位置的方法提高界面跟踪的精度;融入批次油品到站后的校对和油品批次界面的分段计算,使得计算结果更好地吻合于管道的实际运行工况,跟踪混油界面里程误差可控制在3 km以内,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世界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世界油气管道建设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的技术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存在的差距.从国际油气管道建设展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展望、世界油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世界油气管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管道运行能耗,针对成品油管道开泵方案的优化求解方法主要包括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DP)和基本遗传算法(Simple Genetic Algorithm,SGA),其存在管道较长时计算效率低及求解结果最优性不高等问题。在对成品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开泵方案优化问题深入分析以及对并行计算技术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粗粒度模型(Coarse-Grained Simulated Annealing-Genetic Algorithm,CGSAGA)进行较大规模的成品油管道开泵方案优化研究。以某实际运行的成品油管道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GSAGA的求解效率与结果最优性均优于传统串行算法,因而为成品油管道开泵方案优化快速、准确制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承汉 《油气储运》1994,13(2):8-11
多年来我国成品油管的管道的发展一直十分缓慢,越来越不能适应石油工业及油品运输 销发展的要求,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势发,认识成品油管道建设的迫切性,分析成品油管道难以发展的原因,根据我国成品油管具有“运输-销售“型、油流集中在铁路运输、“一省一厂“的炼油布局特征,支录觅成品油管道建设发展的途径,并对发展途径进行了广角度的分析与探讨,还对有关成品油管道建设经营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品油管道存在管道互联互通性差、区域油品不平衡、管道负荷率偏低及部分区域输送瓶颈等问题,亟需推动成品油管道公平开放,促进成品油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介绍了美国成品油管道公平开放现状,并对其管道公司制订的准入条件、信息交流、服务模式、管输费率、运输能力分配以及混油处理等准入规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推动成品油管道公平开放有利于促进能源体制改革、保障成品油供应安全以及提高成品油管道系统负荷率。借鉴美国成品油管道公平开放经验,结合中国成品油输送行业的现状,提出了中国成品油管道公平开放方案的构想:①加快成品油管道基础设施建设,为成品油管道公平开放奠定基础;②规范和完善成品油管输定价体系,维护成品油运输市场的秩序;③在有“剩余能力”基础上开放管道,社会各界行使监督权;④保障管道公司经营话语权,分步推动成品油管道独立;⑤规范成品油管道公司的开放条款,无歧视性对待各类用户。  相似文献   

10.
国外油气管道技术发展比较快 ,已有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被不断用于新管道的建设和老管道的改造。从9个方面阐述了国外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动态 ,涉及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工艺、储存和计量技术、管道施工和泄漏检测等最新技术。认为密切跟踪、研究国外管  相似文献   

11.
潘家华 《油气储运》1994,13(4):6-10
我国管道工业的发展,有着美好的前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部油区进入低产阶段,为了“稳定东部”,对东部管道需要进一步改造,即加强管道内检测,维护或更换防腐层,进行管道优化运行的研究,灵活运用现有管网完成进口源油的输送。随着成品油需求的增长,发展成品油管道是最佳选择。建设成品管道的关键技术包括:减少混油段的长度;混油界面的检测;混油段的处理及快速切换装置内容。天然气的开发和城市煤气化的兴起,输气和这  相似文献   

12.
西南山地油气管道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地质变化复杂、人员活动活跃“两大风险”,同时还有法律法规标准适用性不强、建设及管理成本预算低、山地油气管道技术缺乏“三大问题”,使得管道管理的系统性风险高、安全管控难度大。通过系统分析山地油气管道工程特征及管控难点,提出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来解决风险的不可知与不可控、管控体系效能不够高的两大制约因素。结合山地管道公司业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五纵两横、两大体系”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形成了山地管道智能化运行从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及标准化、应用与决策优化到智能逻辑控制的完整技术路线,提高了山地管道风险管控能力及管控效率。系统阐述了山地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基础支撑层(两大体系)、具体应用层(五纵)、平台集成层(两横)的建设实践与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输油管道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20世纪70年代是国内原油管道建设第一次高潮,并由此奠定了我国原油管道设计、建设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了缩小与国际先进管道技术的差距,引进了德、英、日、美、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于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用SCADA技术控制运行的东黄复线,此后东部地区的一些原油管道也先后进行了改造。根据东部地区输油管道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状况,探讨了适合该地区原油管道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钱建华  牛彻  杜威 《油气储运》2021,(2):121-130
国内外长输管道的建设、运行已迈入数字化时代,大量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管道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对国内外管道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目前管道智能化技术在油气管道行业内的应用情况,建立了“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的管道智能化管理核心架构,并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将管道数据的管理贯穿管道的全生命周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数据、技术、生产与管理的关系”的管理原则。通过对管道智能化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多技术融合的应用趋势,以期为中国管道智能化管理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自1958年建成全国第一条输油管道以来,至今又相继建成了24条8种规格,总长达2000km的便油管道,在40年的输油管道管理工作中,在管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表明,输油管道的管理并非只有运行部门的课题,因为管道的经济效益受到设备质量,设计,运行工艺,施工质量和运行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的以,做好上述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将管道的优化管理意识贯穿于管道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油气管道风险防控,将完整性管理理念引入中国管道行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先进方法,结合中国油气管道实际情况进行再创新:制定了覆盖管道建设、运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的“564”完整性管理工作流程,建立了包含管道完整性管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组织架构,形成了完备的完整性管理数据、标准、技术及人才保障体系。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提升了管道本质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模式、标准规范不仅确保了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输油气管道具有运行里程长、分布范围广、沿线环境复杂等特点,提高管道安全管理水平,尤其是有效的线路巡护,对于减少管道安全事故、降低管道安全风险、保障管道平稳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受油气管道沿线地理条件限制和自然环境影响,传统的人工巡护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巡护质量和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对油气管道进行巡护的方法,并结合油气管道企业实际情况开展了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无人机巡护技术可以有效地弥补人工巡护方式的不足,同时降低巡护成本,提高巡护效率,能够促进油气管道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未来管道巡护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赵国辉 《油气储运》2020,(4):379-388
长输油气管道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直接关系着其生产运行安全与效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创新实践开启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新篇章。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油气长输管道控制系统为依托,回顾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智慧化管道建设,展望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各项设计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SCADA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等的创新成果来看,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代表了目前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