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Rothermal模型原理,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的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燃烧蔓延理论模型。将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置于燃烧实验台进行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风速、坡度等因子获取燃烧数据,并将其与理论模型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所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燃烧蔓延模型对于大兴安岭林区采伐迹地火灾扑救以及采伐迹地火灾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西亚高山云杉林采伐迹地土壤肥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西部的横断山脉北段孕育着浩瀚的原始森林,构成长江上流区的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亚高山暗针叶林.随着大规模开发,采伐迹地面积逐年扩大,在海拔3500m以上的山原地带,迹地更新保存率低,导致该区环境质量的退化,造成极端条件下的更新.为解决这一地区采伐迹地上人工更新的成活和保留问题,对采伐迹地土壤条件变化进行了5年定位研究,现将研究的初步成果简结如下,供高海拔迹地人工更新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小兴安岭林区带岭林业局实验的结果。本对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堆积法有利于迹地地力保持;火烧法有利于改良酸性土壤,但营养元素流失显。  相似文献   

4.
高山松天然更新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冬 《林业科技》2005,30(6):15-17
高山松在采伐后,幼苗发生状况与迹地地被物关系密切,幼苗发生从采伐次年开始,没有明显苗木发生年限。少灌型的采伐迹地,盖度低,对高山松天然下种影响不大,可天然更新成林;多灌型的采伐迹地一般不能仅靠天然更新恢复成林。高山松林易发生森林火灾,多数情况下,火烧迹地可靠天然更新恢复成高山松林。影响高山松火烧迹地更新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种源。高山松林能得以延续与其在火烧迹地上天然更新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西藏米林县亚高山采伐迹地植被和更新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对采伐迹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共区分出灌木迹地和草本迹地 2大迹地类型 ,在此基础上 ,又划分出了4种迹地亚型 ;不同迹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和生境特点以及更新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迹地类型的生态条件和更新状况 ,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西藏米林县亚高山采伐迹地植被和更新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采伐迹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共区分出灌木迹地和草本迹地2大迹地类型,在此基础上,又划分出了4种迹地亚型;不同迹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和生境特点以及更新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迹地类型的生态条件和更新状况,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伐对于林分内各项因子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的采伐方式下下草、下木的变化有明显区别。皆伐迹地的下木以胡枝子、悬钩子为主,下草以早熟禾、落新妇等阳性杂草占优势;择伐迹地与皆伐迹地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择伐疏开林冠,经2年时间阳性灌、草侵入所致;对照区以耐阴植物为优势,很少有禾本科草侵入。从总盖度来看,皆伐林地最高,其次是择伐林地,再次是对照区。在对林分进行低强度择伐后下草、下木变化不大,但地上的枯枝落叶量是逐年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川西采伐迹地早期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1]的方法,对川西米亚罗林区采伐迹地早期天然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川西米亚罗林区采伐迹地天然植被恢复较快,伐后第1 年植被总生物量为650.7 kg/hm 2,并以草本植物为主,到29 年时植被总生物量达50 210.44 kg/hm 2,此时植被以乔木树种(红桦)占优势,并在演替中起主导作用。迹地早期被总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随迹地年龄增大而增加,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基本成二次抛物线变化。文中还讨论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力,迹地乔、灌、草生物量比的变化划分植被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9.
森林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是森林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野外迹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对森林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迹地清理方式对作业迹地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森林采伐后的迹地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 ,火烧和堆积方法对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不十分显著 ,但对土壤的化学特性影响十分显著 ,尤其是火烧迹地土壤养分流失程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林区木材生产中采伐迹地清理工作,是整个林业木材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工序之一。它一方面是主伐生产作业的继续(伐区剩余物的收拣);一方面又是营林工作的前题和基础(为更新造林提供环境条件),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主伐生产的清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下面笔者仅就主伐生产的迹地清理作业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野外观测方法,对森林采伐方式(皆伐、择伐、带状皆伐)对迹地光照条件和作业后天然更新质量进行了局部性研究。结果表明,更新树种不仅与种源有关,而且还与光照条件显著相关,即与森林采伐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伐强度对杉木林分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叙永大安林场杉木林不同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强度对树高、胸径和林下植被种类、盖度的影响都较明显,并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采伐强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单位面积保留株数减少,蓄积增长量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研究区适宜的采伐强度为21%~30%。  相似文献   

13.
关于皆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玉娟  孟春 《森林工程》2003,19(4):18-19
本文从景观层次上对皆伐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得出皆伐是森林主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森林主伐中 ,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景观格局 ,恰当考虑皆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选择5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作业与采伐强度为30%的择伐作业,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程度的比较。在考虑各种作业的集材量和集材道面积的情况下,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认为,以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为最大,其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其余依次为皆伐作业半悬索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拉板车集材,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最低为择伐作业人力集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强度的择伐作业对保留木与幼树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标准地的方式调查不同强度的择伐作业前后常绿阔叶林林分中保留木和幼树幼苗的变化.结果表明:保留木的损伤与采伐木的胸径及择伐强度有关.胸径越大则损伤率越大.择伐强度亦然.择伐作业后幼树的破坏与择伐强度间无明显的关系.这与作业的具体情况有关.择伐后与皆伐未整地经一段时间.林内幼苗数量都有所增加,尤以皆伐作业和弱度择伐为最.  相似文献   

16.
荷花鲜切花化学保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测了荷花开花习性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两次荷花鲜切花的化学保鲜试验,筛选出了最佳试验组合,使荷花鲜切花的货架期由2—3d延长到6—7d。  相似文献   

17.
微型月季扦插生根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有良 《江苏林业科技》2012,39(5):16-19,38
研究了27个微型月季品种及3个优良杂种的插穗生根能力。结果表明:微型月季品种之间插穗生根能力存在差异,姬、粉姬、小丁香、白柯斯特等品种的插穗生根能力较强,杂种与亲本之间的插穗生根能力也存在差异,激素IBA对微型月季插穗不定根分化的影响大于对不定根生长的影响,插穗的最长根长与不定根数量及平均根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目前采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存在问题措施:①落实责任,限额采伐,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②充实队伍,强化措施,提高伐区调查设计精度;③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全面提高伐区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以期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森林采伐作业对迹地径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森林采伐作业对迹地径流水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伐强度越大,对水质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