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发"多规合一"底图数据处理系统,改变各种规划底图凌乱的状况,以使数据处理内容的高度集成,提高自动化程度,使得空间规划底图的数据处理过程规范、简单且高效。[方法]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及统计分析算法。[结果]研发了基于3S技术的"多规合一"底图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可视化和数据处理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处理包含了6大内容,提高了系统使用的通用性。[结论]该系统应用于黑龙江某县实例验证,为该县的多种规划提供基础地理数据,符合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在多种仪器分析中,人们在作定量分析之前,首先要检查检测系统对所测组分的线性范围,以免误在线性范围以外定量而得出错误结果,并且目前大多数的国产分析仪器不带有数据处理系统,因此,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曲线参数十分重要,但这项工作既麻烦又费时,为此,我们编制了一套确定回  相似文献   

3.
Visual Basic 6.0在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Logistic函数法原则,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制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基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与机值分析法进行比较,运用该系统进行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的计算简便、快速,其计算结果与机值分析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镜的图象数据处理系统——微小粒子分析器直接测定微小粒子的面积率、粒子个数、直径和面积,可缩短测定时间并减少测定误差。使扫描电镜在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同时,又可做定量分析。目前,微粒子分析器的应用还未广泛深入,在生物样品方面的应用还少见报道。我们对新疆10个甜瓜品种的花粉粒进行了测定,证明了品种间的形貌差异。  相似文献   

5.
检验仪器飞速发展 ,目前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型号多种多样。我院新购买了日本东亚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Sys-mex SF- 30 0 0血液细胞分析仪 (以下简称 SF- 30 0 0 ) ,该仪器每次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 5种组分在内的 2 3个项目 ;若测定结果异常 ,在输出结果时分别以分布图和文字给予提示 [1 ] 。我们对该仪器性能进行了测试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试剂与样品  Sysmex SF- 30 0 0血液细胞分析仪 ,日本东亚医用电子有限公司产。Sysmex SF- 30 0 0测定试剂及 ED-TA- K3抗凝真空采血管 ,由日本东亚医用电子仪器…  相似文献   

6.
再造烟叶原料常规化学组分的近红外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快速定量分析再造烟叶原料(废烟片及烟末)的常规化学组分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扫描原料光谱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54个再造烟叶原料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同原料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的含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模型的校正均方差与预测均方差接近且均较小,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烟碱、总糖、还原糖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均低于4%,Cl模型预测30个样品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04%,预测平均相对偏差6.09%。模型通过内部及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与流动分析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快速定量分析再造烟叶原料(废烟片及烟末)的常规化学组分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扫描原料光谱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54个再造烟叶原料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同原料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的含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模型的校正均方差与预测均方差接近且均较小,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烟碱、总糖、还原糖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均低于4%,Cl模型预测30个样品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04%,预测平均相对偏差6.09%。模型通过内部及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与流动分析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林场森林资源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微型计算机在林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一个林场森林资源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为完备的功能,基本上满足了林场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提高管理质量,及时准确提供了森林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甘蔗化验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EDPS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为一多功能通用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可进行数据存取,可疑值检验,统计初处理,优选经验公式,绘曲线及散点图,制表以及多变量经验公式的优选。适用于实验观测数据的一般性处理,尤其是农业试验观测数据的处理。能够迅速、简捷获得处理结果,且具有较高精度。文中对EDPS实验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主要语句作了简要论述,并举例介绍了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期对苹果幼树吸收、贮藏和再利用~(15)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N标记的硫酸銨作示踪剂,研究了田间栽植的苹果幼树对春、夏、秋和分期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规律。春季吸收的~(15)N数量很少,但进入体內者能迅速运送到地上部新生器官,根内存留很少,初夏所施~(15)N能在短期內被根系大量吸收,并较均衡地分配于多数器官;秋施~(15)N处理一个月后树体内~(15)N含量较春施者高,且此时吸收的~(15)N主要贮于根和主干中。春、夏施增加~(15)N贮备水平的作用较小,秋施能显著提高贮藏~(15)N含量,且于翌春能最大限度地把贮藏~(15)N调运到新生器官;分期施氮不仅影响当年的生长发育,还显著提高了贮藏~(15)N水平。  相似文献   

12.
羊组织中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地域来源分析#br#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羊组织中C、N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域间的变化规律,为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进行羊肉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2个农区羊肉、羊颈毛及饲料样品中的δ13C和δ15N值,比较不同地域羊组织中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分析羊组织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结合羊的饲喂方式和地域环境,探讨C、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地域羊组织的δ13C、δ15N值有显著性差异,其δ13C值与牧草δ13C值高度相关,主要受牧草种类的影响;δ15N值与饲料和地域环境有关。脱脂羊肉、粗脂肪及羊颈毛的δ13C、δ15N值均呈极显著性相关。【结论】稳定性C、N同位素可以作为追溯羊肉产地及其饲喂体系的参考指标。脱脂羊肉、羊颈毛、粗脂肪均可用于羊肉产地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84年9月对苹果幼树根际或根外标记~(15)N-硫酸銨,1985年1月进行重修剪或轻修剪。翌年春梢旺长期间,两种标记~(15)N植株中重剪均比轻剪能更多地將贮藏~(15)N调运到地上部旺长中心;春梢停长后,仅根际标记~(15)N植株重剪大于轻剪。1984年9月19日摘除苹果幼树中、长梢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叶片,次日标记~(15)N-硫銨酸銨。若根外标记,剩余的上半部叶片吸收~(15)N能力大于下半部叶片;若根际标记,摘下部叶处理对根系吸收~(15)N的抑制作用大于摘上部叶处理。翌春两种标~(15)N植株各摘叶处理贮藏~(15)N的再利用模式无显著差異。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模型,以定量分析油茶籽油中掺入的棕榈油成分.通过交互验证和外部检验,考察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样品不需要任何光谱预处理,直接进行10 000~4 0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扫描;建立的PLS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 9,训练集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华北平原不同轮作体系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表观平衡,布置田间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化肥表施(C)、固态粪肥表施替代50%化肥氮(S)、液态粪肥注射施用替代50%化肥氮(L)]和不同轮作方式[籽粒玉米-小麦(T1)、青贮玉米/豇豆间作-填闲黑麦草(T2)、甜高粱-黑麦草(T3)、青贮玉米-黑麦草(T4)、高丹草-黑麦草(T5)]对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和土壤-作物系统氮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轮作方式T1相比,T5夏秋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T3和T4,而T2却有所降低;各轮作方式冬春季地上部生物量较T1均有所降低,而对其氮携出量无明显影响。与施肥方式C相比,S和L可显著降低夏秋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降幅均小于15%,而对冬春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无显著影响。与轮作方式T1相比,T3和T5可显著增加周年作物氮总输出量,且显著降低0~2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和系统氮表观损失;与施肥方式C相比,S和L可显著降低周年作物氮总输出量和0~2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增加系统氮表观损失。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农牧生产区,以养殖产生的固态和液态粪肥替代50%化肥氮条件下,甜高粱-黑麦草和高丹草-黑麦草轮作是氮肥偏生产力高、表观损失低的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氮肥在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植物氮素的营养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了解稳定性~(15)N示踪技术应用于氮素的分配、积累及氮素利用率情况。了解稳定性~(15)N示踪技术在农业氮肥利用中的应用,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方法]利用文献资料概述稳定性~(15)N示踪技术在小麦、水稻、烟草、果树、豆科作物上的应用,着重论述氮素吸收、利用、分配的研究现状。[结果]稳定性~(15)N示踪技术是研究氮素营养吸收规律的一种方便、快捷、灵活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施肥、植物营养、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等农业方面已被广泛应用。[结论]今后,应将稳定性~(15)N示踪技术应将更多的应用到农业、环境、生物食品学领域,拓宽稳定性同位素的应用范围,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同位素定量化解析模型,提高测定位同位素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5)N-硫铵和~(15)N 标记的水稻种子分别研究了水稻秧苗对外源氮肥的吸收;种子胚乳氮素分解的过程以及外源氮肥对胚乳养分分解的影响。结果证明,水稻苗期根系一出来就能吸收外源氮肥;还证明外源氮肥能加速胚乳养分的分解。这些结果为水稻育秧增施基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中国多熟制农作生态系统条件下,农田中氮素的低有效度是阻碍作物高产和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旨在跟踪稻麦轮作体系中化学氮肥与有机作物残茬(专指作物地上部秸秆)的氮素去向,为农田氮素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多重复小区内设置15N同位素示踪微区的连续跟踪试验的方法。【结果】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无论作物残茬是取出还是还田,肥料对作物吸氮的贡献率为17.17%(16.55%—17.79%),而施用作物残茬的相应值为12.01%,即作物吸氮有82.83%或87.99%来源于土壤氮库。化学氮肥和作物残茬的作物氮素回收显示截然不同的模式:作物对化肥氮的回收呈现一次性特征,即施肥后第1季的氮回收量占到总回收氮量的92.04%,与之相应单施作物残茬区的第1季作物15N回收率为总回收率的38.03%。表明化肥氮绝大部分在第1季为作物回收,作物残茬氮则有较长的后效;第1季结束时,化学氮肥区和作物残茬区的土壤15N残留率分别为33.46%(两种残茬管理方式的平均值)和85.64%。残茬氮的土壤残留远远高于化肥氮的残留率;在第6季(化学氮肥区)或第5季(作物残茬区)结束时,化肥区与残茬区的作物+土壤的总15N回收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4.38%和79.11%),而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加入或不加作物残茬对肥料氮的作物+土壤回收率则影响很小。【结论】化学肥料氮与作物残茬氮相比,前者对作物吸氮而言更为快速有效。而与之相反,作物残茬氮则对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有更多贡献,因为作物残茬氮进入土壤有机质库的量高于化肥氮。为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实行化学氮肥与有机氮源的合理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姚成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33-2034
[目的]提出榨菜生产加工中主要影响因子的优化方案。[方法]利用5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5个主要影响因子(施氮量、施磷量、食盐浓度、腌制温度和腌制时间)对榨菜生产加工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施磷量外,其余4个影响因子对亚硝酸盐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根据回归方程,利用统计选优方法获得了5个影响因子的适宜范围,即在田间施氮量228.6~252.9 kg/hm2、施磷量396.0~430.8 kg/hm2、食盐浓度11.31%~12.38%和28.63~31.05℃的腌制温度条件下,盐腌榨菜22.74~26.31 d可使亚硝酸盐含量处于极低水平。[结论]根据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得到的回归方程所提出的主要影响因子优化方案具有较高可信度,为降低食用榨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