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任之 《饲料研究》2021,(2):152-155
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文章结合生产实际,对规模化猪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从生猪生态健康养殖、生猪养殖减量化、污水处理等方面阐述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现状,以期为合理处理猪场废弃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效益,但猪场废弃物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已极大地限制了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规模化生猪养殖污物治理模式及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生猪养殖大国,其养殖数量位居世界首位。随着养猪规模化、集团化高度发展,虽然当前养殖废弃物等污物得到较为有效处理及循环利用,但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硫化氢等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臭气,仍未得到较为有效处理。本文主要围绕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就开展猪场除臭的意义、必要性、臭气的主要成分和来源以及从养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臭气技术进行简要叙述,为今后规模化猪场开展养殖除臭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生猪养殖从散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化。规模化生猪养殖中的粪污处理是重点,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形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的长效机制。1生猪养殖与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化生猪养殖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方面的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恶臭污染、水质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据科学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每头猪日产2~3 kg的粪便。猪粪便中  相似文献   

6.
粪污处理是减少养殖业污染、加强养殖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铜陵市级"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项目,研究规模化养猪场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处理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养猪场粪污处理和环保发展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产业进程的推进带来了生产单元体量的增大,生猪产能过剩,以及养殖废弃物无法消纳的问题最为突出。现代规模化养猪产业减排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能够破解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上的突出问题。如何实现东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减排的相关研究成为了需要破解的难题。研究从规模化养猪减排背景、规模化养猪减排途径和政策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猪养殖场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迅猛发展,生猪养殖场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摸清河南省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的情况,笔者分别到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对废弃物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猪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实践证明,通过建设异位发酵床集中处理技术,可以高效无害化处理养殖粪污,不仅降低了养猪造成的生态污染,而且将猪粪污变废为宝。异位发酵床集中处理既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又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保证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开展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近年,各地开发出多种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方式,主要是以循环发展理念为技术发展方向,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该文列举国内外的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结合我国生猪养殖现状,总结出适合我国的生猪养殖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某公司以生猪养殖为主体,集饲料生产、生猪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名贵花卉苗木种植等于一体。利用水肥灌溉,形成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全面实现科学养殖、有效减排、综合治污、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模式,实现养殖基地污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养猪模式正在由各家各户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转变.但规模化生猪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尿和废弃物,这些粪污随意排放会给养殖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其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化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日益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猪场粪污处理已成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妥善提高猪场粪污的综合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是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猪产业演进趋势及诱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伴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中国畜牧业主体的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中国生猪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表现为猪肉产量增加、养殖规模化演进、养殖农村和农业大省集中等趋势。居民肉类消费模式的转变和生猪市场的波动是我国猪肉产量增速减缓的直接原因;农业大省因具备饲料粮供应的成本优势和土地容纳养猪废弃物的环境优势,使得我国生猪饲养向产粮大省和农村地区转移;为获得生猪饲养生产成本和技术效率的优势,增强抵御疫情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生猪产业正在逐步规模化,但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废弃物如何处置的环保压力。本文通过对中国生猪产业演进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中国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内在因素,为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小型规模生猪养殖场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其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否协调发展成为解决生猪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利用典型案例,分析了中小型规模生猪养殖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猪粪、病死猪、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理以及环境控制问题,并针对目前的废弃物处置状况和养殖场环境改善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甘肃省武威市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污染现状和粪污所含的养分含量,为了治理规模化猪场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实施了“粪污-沼液-牧草-养猪”的生态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猪场采用“粪污-沼液-牧草-养猪”生态模式,完全可以消纳规模化猪场产生的粪污,同时能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所产生粪污问题,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让人倍感头痛,也因此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康生态养殖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对于我国的广大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已势在必行,这也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大量的生猪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的产生,造成生猪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凸现,生猪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前继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后的  相似文献   

18.
<正>生猪产业是新干县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年均出栏生猪80余万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小规模养殖的污水、排泄物处理不达标,严重污染环境。为改变此状况,适应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该县按照吉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决取缔散养,逐步淘汰小规模养殖,实现规模化、生态化养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压实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  相似文献   

19.
生猪养殖给我国日常生活带来大量的高品质肉制品,但是规模化生猪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尿和废弃物,这些粪污随意排放会给养殖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其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化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粪便和污水是放错位置的珍贵生产材料,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升猪场粪污处理效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污染问题,本文对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的利用处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