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樱桃园凹唇壁蜂释放及授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影响凹唇壁蜂(Osmia heuclei Cockerell)增殖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凹唇壁蜂殖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气状况是影响壁蜂增殖的决定因素,壁蜂的雌雄比例,放蜂果园的小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壁蜂增殖的因素,其他如巢管质地,颜色,内径对壁蜂增殖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凹唇壁蜂雌蜂用腹毛刷采集携带花粉 ,访花植物种类主要为苹果、梨、桃、杏、李、樱桃等北方常见落叶果树 ,也采访早春开花的十字花科及少数杂草。雌蜂访花频率为 8~1 6朵 /min,日访花数约为 5486朵 (苹果花 )。单位面积必要放蜂量为雌蜂 52 5~ 885只 /hm2 。  相似文献   

7.
参照秦玉川等测定昆虫过冷却点的方法,对凹唇壁蜂的过冷却点与体液冰点温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雌性凹唇壁蜂最低过冷却点与体液冰点温度分别为-24.19℃和—19.16℃;雄性凹唇壁蜂最低过冷却点与体液冰点温度分别为-23.45℃和—18.71℃,表明凹唇壁蜂在本地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和氟吡呋喃酮6种果树常用杀虫剂对凹唇壁蜂的毒性以及生态风险性,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凹唇壁蜂雌性成蜂48 h的急性毒性影响,并对6种农药在喷施场景下对凹唇壁蜂的风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氟吡呋喃酮对凹唇壁蜂的急性接触毒性、急性经口毒性均为低毒;根据6种杀虫剂在喷施场景下的危害熵(HQ)值,6种杀虫剂经接触法和饲喂法对凹唇壁蜂的风险性均为低风险。这为凹唇壁蜂的保护利用及果树合理施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凹唇壁蜂的访花习性及必要放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凹唇壁蜂雌蜂用腹毛刷采集携带花粉,访花植物种类主要为苹果、梨、桃、杏、李、樱桃等北方常见果树,也采访早春花开的十字花科及少数杂草。雌蜂访花频率为8~16朵/min,日访花数约为5486朵(苹果花)。单位面积必要放蜂量为雌蜂525~885只/hm^2。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25-128
通过设置凹唇壁蜂授粉区和隔离授粉区,统计樱桃的花朵数、花序数、坐果数,并计算花朵坐果率和花序坐果率;采用蜜蜂依存度市场估价法,计算山东省凹唇壁蜂的授粉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凹唇壁蜂授粉区的花朵坐果率、花序坐果率比隔离授粉区分别增加了6.87、3.06倍;凹唇壁蜂对樱桃的授粉功能量超过30万吨,授粉经济服务价值超过180亿元。综之,凹唇壁蜂授粉有利于提高樱桃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产上应注重对凹唇壁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经未受精胚珠离体诱导获得的西葫芦再生胚囊植株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生殖特性。单倍体胚囊植株高度不育,无法获得自交后代。绝大多数双单倍体(DH)胚囊植株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花器特征、开花进程等与二倍体供体一致。DH植株当代的花粉萌发率为15.52%~42.67%,花粉量偏少,自交单果结籽数明显少于二倍体供体。DH植株3个自交世代的花粉萌发率为17.62%~42.70%,均低于二倍体供体,各自交株系的花粉生活力在3个自交世代间保持稳定,但花粉量仍偏少。交叉授粉验证结果显示,DH植株当代及其3个自交世代的雌性生殖能力接近二倍体供体,雄性生殖能力明显低于二倍体供体,但未呈现持续下降趋势。DH植株3个自交世代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2%以上,自交种子具可稔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 BMP7基因遗传变异对杜洛克猪、豫南黑猪繁殖性状的影响。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猪 BMP7基因在杜洛克猪和豫南黑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位点基因型与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检测结果表明,杜洛克猪和豫南黑猪群体 BMP7外显子2上T98C和T143C均由碱基T突变为C,属同义突变。多态位点均以A 为优势等位基因,T98C位点AA基因型占总基因型的50.5%,优于AB基因型(38.1%)与BB基因型(11.4%)(呈AA>AB>BB趋势)。该位点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质量、21日龄窝质量显著高于AB型(P<0.05);T143C位点AA基因型占总基因型的38.8%,优于AB基因型(38.0%)与BB基因型(23.1%)(呈AA>AB>BB趋势)。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质量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 BMP7基因多态位点与母猪繁殖性能显著相关,可以用于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TAPHS1基因是MFT-like基因,可调控小麦成熟期的籽粒休眠(影响穗发芽抗性)且与开花的发育控制相关,位于小麦3A染色体短臂上。为探究该基因序列多态性与小麦生殖发育稳定性的关系,设计PCR引物扩增TAPHS1基因的2个高频变异区,获得86个品种相应基因区段的DNA序列信息;以不同播期之间抽穗期相差时间为指标调查评价各品种的生殖发育稳定性。结果表明:在TAPHS1基因的高频变异区存在5种多态性,将其命名为A类、B类、C类、D类、E类;A类、B类、C类属非编码区多态性,D类及E类同时涉及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多态性;D类及E类序列多态性与生殖发育稳定性相关,并根据D类序列信息开发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150只雌性中华竹鼠的体尺、体质量与繁殖性状间关系,以探讨体尺和体质量指标对其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中华竹鼠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分别为(1.73±0.25) kg、(31.64±1.31) cm和(27.62±1.28) cm,体长和胸围与体质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繁殖性状方面,体质量和胸围对公母合群次数影响较大(P<0.05),体长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体长和体质量对产仔数有影响较大(P<0.05),胸围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在体质量相近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选择胸围较小、体长较长的雌性中华竹鼠作为种用。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养殖方法,每天对思茅松毛虫进行观察并记录思茅松毛虫卵、各龄期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命活动.并运用Sigmaplot,Origin,SPSS等软件对思茅松毛虫卵的长短直径、幼虫头壳宽和体长、成虫翅展和体长、自然条件下与人工条件下7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体长做了生物统计学实验,并分析了思茅松毛虫生命各阶段的生命活动及形态特征.虫卵的长直径与短直径无线性关系;幼虫的头壳宽与体长线性关系为Y=0.024X+0.896 6(Y表示头壳宽,X表示体长),R~2=0.940 9;成虫翅展与体长无线性关系;自然条件下与人工条件下7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体长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的繁育更新特性。【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宽叶韭的无性繁殖及开花结实特性,测定宽叶韭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与发芽规律;以温度(4,10,15,17.5,20,22.5,25,30,35,40℃)和贮藏时间(14个月和2个月)为考察因素,研究其对宽叶韭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1)西藏野生宽叶韭为冬季倒苗型,可分蘖无性繁殖和种子有性繁殖;(2)开花结实期为8-10月份,平均每花序有小花56.33个,开放授粉下小花结实率98.72%,每小花结籽1~4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83.48%,结2粒种子的占15.42%,结3~4粒种子的极少;套袋自交下小花结实率18.35%,每小花有种子1~5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73.17%,结2粒种子的占23.78%,结3~5粒种子的极少;(3)种子椭球形,横径1.93mm,纵径3.41mm,百粒质量0.987 7g;(4)在20℃恒温下浸种以4h为宜,最长不超过30h,否则种子内含物大量外渗,可能影响种子发芽;(5)种子常温下贮藏1年以后发芽率急剧下降,短期贮藏(2个月)对发芽率无影响,发芽适温为15~25℃,长期置于10℃下也能达到很好的发芽效果。【结论】西藏野生宽叶韭具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开放授粉和套袋自交均能结籽,种子发芽适温为15~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水稻干尖线虫种群的繁殖特性。【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来自中国8个省15个种群的水稻干尖线虫,在灰葡萄孢菌上的繁殖力及其繁殖适温。【结果】在灰葡萄孢菌上,供试的15个水稻干尖线虫种群在20℃不能很好繁殖,其中有9个种群的繁殖适温是25℃,6个种群的繁殖适温是30℃;20℃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22.2,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仅有0.9,有3个种群无雄虫存在;25℃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3 523.8,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是207.2,只有1个种群无雄虫存在;30℃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1 525.0,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是6.9,所有种群均有雄虫存在。【结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水稻干尖线虫种群均能在灰葡萄孢菌上繁殖,种群之间的繁殖力和繁殖适温均存在差异,地理来源较远的种群之间差异较大;在适温条件下,华南地区多数种群的繁殖力大于其他地区,种群繁殖特性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所有种群均能孤雌生殖,后代均以雌虫为主,但不同种群的雌雄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似士维螨是西洋参新害虫,陕西新记录种。制作目标螨虫的玻片标本,进行显微观察、拍照与测量。目标螨虫体表具有顶内毛(v.i.)、胛外毛(sc.e)、肩外毛(h.e.)、背三毛(d_3)、背四毛(d_4)、前侧毛(la)、后侧毛(lp)、骶内毛(sa.i.)、肛后毛(pa)和肛侧毛(ad),在显微图像上得以显示;雌螨有生殖褶、生殖乳突、生殖瓣、受精囊,雄螨有生殖乳突、生殖瓣、肛吸盘等,清晰可见;这些细微结构的均值和标准差反映其尺寸重心与分布范围。研究内容扩展了似士维螨的形态分类学知识,有助于专业人员识别这种螨虫并逐步遏制其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