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大豆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是在合理利用和适应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创造有利于大豆生育良好的光、温、水、热、肥条件,使大豆品种的产量与质量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自然条件一般是不可控制的,主要是通过合理区划去适应。  相似文献   

2.
实施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是实现大豆增产增收增效的新途径,适用于年降雨量450~600毫米、活动积温≥2100℃的大豆主产区。该项栽培技术适宜在丘陵、缓坡地块应用,不宜在低洼易涝耕地推广。实践证明,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65~70厘米宽行距栽培模式相比,  相似文献   

3.
窄行密植条件下大豆合理行距与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闫晓艳  刘凯 《耕作与栽培》2000,(1):13-16,26
历年来 ,人们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多半是在大垅 (6 0~ 70cm )条件下进行的 ,培育的品种也大都是喜稀植的高产品种 ,但产量始终没有突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也为了使大豆产量有所突破 ,需要在缩小行距和增加密度的条件下 ,探索一条大幅度提高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此 ,我们引进美国大豆专家理查德·库珀教授的大豆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技术 ,融入我国传统的大豆栽培技术中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使这项技术在生产中发挥良好的增产作用 ,我们连续两年深入研究了大豆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的合理行距和密度问…  相似文献   

4.
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但由于地处高寒地区,作物生育期短,春夏季多干旱,气候条件对大豆生产影响极大,严重制约了大豆的高产稳产。为了解决我市大豆产量低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周边国营农场大豆覆膜生产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嫩江县和爱辉区等地进行了大豆平作行间机械覆膜栽培试验,在试验中虽然遇到了干旱、  相似文献   

5.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志鸿 《作物杂志》1997,13(5):20-22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何志鸿(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哈尔滨市150001)1美国大豆窄行密植的发展在美国传统的大豆栽培法是宽行中耕。理论研究表明,作物的产量与单位面积截获的光能关系极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大豆开花期冠层发育好封垄,产量最高。不同地……  相似文献   

6.
大豆窄行密植是美国大豆专家 RLCooper教授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一般可增产 23%~ 25%,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到 4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8.
试验通过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高油品种黑农41号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3效果最好,基本模式为行距28cm、保苗36万株、施二铵50kg、尿素5k、生物钾15kg/hm^2,试验获得产量4085.8kg/hm^2,增加经济效益2580.9元,为黑农41号高产优质节本高效施肥技术的最佳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类是北方地区生活所需的主要食材之一,比如豆浆、豆腐等,因而人们对大豆作物的产量需求越来越高.为有效实现大豆高产,引进了窄行密植的新型种植方法.对这项新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种植环境进一步探索了改善我国大豆作物种植的技术应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东部旱作区开展陇黄1号、陇黄2号和陇黄3号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3个大豆新品种株高、底荚高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呈现下降趋势,荚粒数和百粒重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在种植密度12万~27万株/hm~2的范围内,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可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表达,陇黄1号、陇黄2号和陇黄3号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4.5万株/hm~2、20.8万株/hm~2和18.1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大豆田间耗水量无明显影响,适宜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旱作区大豆产量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大豆45~50cm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在宾县已有9年试验、示范、推广历史。1991年鸟河乡种植小垄大豆10hm2,平均产量3375kg/hm2,1992年鸟河乡永年村2.7hm2连片45cm小垄双行东农42大豆平均产量3873kg/hm2,较70cm大垄增产31.7%。一般45cm小垄大豆产量3000kg/hm2,70cm大垄产量2250kg/hm2,前者比后者增产33.3%,增收1950元/hm2左右,新增成本750元/hm2(包括种子费、肥料费、播种用工费),纯增收1200元/hm2。1997年…  相似文献   

12.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群体生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较垄三栽培生育斯延3 ̄7d,株高平均增加3 ̄5cm,倒伏加重,开花以后单株干重,叶面积及单株荚粒数下降,但群体干重(18.01 ̄189.60g/m^2),叶面积指数(0.038 ̄1.270)及荚(23.7 ̄149.6个/m^2)粒(除合丰25号66.7株/m^2处理处,增加51.8 ̄163.6个/m^2)数增加,增加51.8 ̄163.6个/m^2)数增加,进而提高大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窄行密植植技术及其优势,吉林省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限制窄行密技术应用的因素和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及其途径进行了详尽论述与分析,充分证明了窄行密植栽培是吉林省大豆生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土塬区旱作大豆覆膜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30.5mm,土壤贮水量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大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的水分胁迫;周年覆膜大豆产量为3228.7kg/hm2,较常规覆膜和传统露地分别增产19.0%和40.8%,水分利用效率为10.3kg/(hm2.mm),较常规覆膜、传统露地分别提高10.8%和37.3%。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大豆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属于高寒地区,大豆生产普遍采用垄三栽培技术模式。近年来,大豆重迎茬面积逐年加大,尤其是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重迎茬导致大豆保苗株数下降。采取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可以增加保苗株数,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农机具条件,对于雨水调和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区,应用此项技术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年大量的试验示范,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出一种全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模式——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94~1997年对引入的20份美国矮秆半矮秆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从中筛选出7份材料为育种利用,利用这些矮秆半矮秆基因材料与国内的早熟丰产大豆品种配制了57个杂交组合。已选育出F6稳定的矮秆半矮秆品系,并从中选出多个育种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9.
绿洲灌区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的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巧梅  樊志龙  赵彦华  殷文  柴强 《作物学报》2017,43(9):1347-1356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低,D1)、87 000株hm–2(中,D2)、99 000株hm–2(高,D3)3个密度水平,探讨密度对玉米耗水的时间动态、耗水结构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密植增产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ET)增大,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是耗水量增大的主要时期,高、中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总耗水量4年平均分别高22.8%、14.4%,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平均分别高28.4%、18.2%,其他生育时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增加密度可降低玉米的无效耗水,提高水分利用率,高、中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E)4年平均分别减少56.5 mm、27.6 mm,密植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主要时期在拔节至灌浆期,其中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0.51 mm、0.27 mm;高、中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的E/ET分别降低15.8%、6.2%,其中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减小幅度最大,分别为22.1%、10.7%。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7.9%、14.8%,但高、中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密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8.2、19.3和16.8 kg hm–2 mm–1,中密度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4年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别提高了34.5%、19.6%。本研究说明,在传统供水覆膜条件下,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是干旱绿洲灌区提高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甘肃东部旱作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及大豆生产春季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大豆产量不高、水分利用率低等生产实际,以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沟播、半膜覆盖沟播、半膜覆盖平播、膜侧播种等4种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使大豆提前出苗5天,生育期缩短12天,促进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