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对鸭胚胎钙代谢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自然孵化(对照组)和换壳培养(试验组)至14d、16d、18d、20d、22d、24d、26d、28d鸭胚胎腿骨和血浆中的ALP活性和腿骨中ALP比活性。鸭胚胎腿骨和血浆中ALP活性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迅速上升(P<0.01),同一日龄的ALP活性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腿骨中ALP比活性的变化与ALP活性相似,第22d以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骨组织和血浆中ALP活性以及腿骨组织中ALP比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鸭胚胎发育过程中钙的代谢情况;鸭胚胎体外培养缺钙现象主要发生在胚胎培养的后期。  相似文献   

2.
文献报道,植物CMS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互作的结果,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1,2].  相似文献   

3.
旨在获得山羊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肝脏亚型CPT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基因序列,分析其生物学特征,阐明其组织及细胞分化时序表达规律,同时揭示CPT1A基因在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中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选取7只1周岁健康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屠宰后迅速采集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皮下脂肪和腹间脂肪组织样品,利用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山羊CPT1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PT1A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CPT1A在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时序表达。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CPT1A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性分析。通过克隆得到CPT1A基因序列(MH345735)为2 380 bp,包含CDS全长2 319 bp,5′UTR 38 bp和3′UTR 23 bp,编码773个氨基酸。组织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简州大耳羊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细胞时序表达定量结果显示,CPT1A在诱导分化0~5 d逐渐升高,在第5天表达量最高(P0.01),5~9 d逐渐下降。CPTA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T1A基因表达量与各肌肉组织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CPT1A可能在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PT1A调控山羊脂质代谢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雄性不育水稻包颈是影响杂交种子生产的重要因素。隐性长穗颈(eui)基因具有减轻或完全解除雄性不育水稻包颈的作用。但不同播期的具隐性长穗颈基因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包颈程度变化较大,为了揭示影响这类不育系包颈程度变化的原因,本文以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材料,分析了花粉育性与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化学杀雄剂"化杀灵WP1"诱导甘蓝型油菜R121产生雄性不育,并对花蕾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离、筛选及定量表达分析。首先,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和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分离和筛选出在雄性不育花蕾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然后,将差异片段测序后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及功能分析。最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反转录荧光定量表达(RT-QPCR)分析。本研究从筛选出来的6个阳性克隆中获得一个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MF6)100%同源的基因片段,该基因被认为与花粉生长发育及花粉成熟密切相关。对MF6基因在不同长度及不同育性花蕾中的表达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F6基因在雄性可育花蕾中的表达量均高于雄性不育花蕾,且在蕾长1.00mm~1.50mm和3.50mm~4.00mm时分别达到了18.53倍和43.15倍的差异。因此,我们推测"化杀灵WP1"主要通过抑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中MF6基因的表达,使花粉产生败育;同时,MF6基因的表达可能也与花丝的伸长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有差异。生长前期的抗虫性好于后期 ,同一时期嫩叶或侧枝生长点的抗虫性好于幼蕾。抗虫亲本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杂种 F1代 ,抗虫亲本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上部非功能叶 ,而杂种 F1代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则明显地低于其上部非功能叶。盛花期后至吐絮期前 ,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抗虫亲本中表现最为明显。与叶片相比 ,在花瓣中检测到的 Bt蛋白含量极低。正、反交 F1代间的 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或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40-5745
利用SSR标记技术和I_2-KI染色法指导大豆杂交种的选育。针对大豆杂交种的育种特点,以课题组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20对SSR标记,呈现出多态性,用20对SSR标记对不育系JLSXCMS1,恢复系中119-99及两者的杂交组合JLSXCMS1×中119-99 (定名为优势豆-A-5)进行亲子鉴定研究,鉴定制种生产的杂交种是否为真杂交种;用I_2-KI染色法对杂交组合JLSXCMS1×中119-99的F_1育性表现进行研究,检验是否符合"三系"大豆杂交种育性要求,保证杂交种正常结实,保证杂交种达到大豆杂交种种子质量标准。结果表明,14对SSR标记对不育系JLSXCMS1,恢复系中119-99具有多态性,优势豆-A-5的带型在9对SSR标记位点均为亲本JLSXCMS1和中119-99的互补带型,9对SSR标记为优势豆-A-5的亲子鉴定标记;花期花粉育性用I_2-KI染色法镜检,JLSXCMS1不育系通过多代回交育成,2010、2011、2012年镜检花粉平均败育率为99.999 2%,成熟期植株表现全部不育。优势豆-A-5可育花粉占花粉总数为48.0%~61.4%,成熟期植株全部正常结实。在SSR标记及F_1花粉育性鉴定技术指导下,育成杂交种优势豆-A-5,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豆20190002)。  相似文献   

8.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  相似文献   

9.
三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 ]及其反交的回交后代在性状上发生疯狂分离 ,在育性上分离出 3种类型 :可育型、不完全可育型、不育型。对这 3种类型及三元杂种F1减数分裂及其花粉的形成过程观察表明 ,三元杂种F1及回交后代的不育型 ,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 ,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 ,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 ;不完全可育型 ,大部分染色体联合配对成二价体 ,仅个别为单价体 ,这些单价体在后期随机向两极分离 ,产生的二分孢子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进而形成的花粉粒仅个别正常 ;可育株染色体配对正常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可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