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以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萍乡市为研究区域,探索不同房地产发展时期的住宅地价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程度,为经济欠发达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土地调控政策制定等提供借鉴。【方法】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克里金插值法,进行住宅地价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GWR模型分析不同房地产发展时期住宅地价各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1)随着萍乡市房地产市场由快速发展逐渐过渡到平稳期,住宅地价"一个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被打破,逐渐呈多中心"峰值"的分布格局。(2)萍乡市不同房地产发展期内容积率对住宅地价的贡献度均最大,地块面积次之。(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突出表现为欠发达城市内规划条件对住宅地价影响较大,而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则相对均质且有限。【结论】开展欠发达城市住宅地价分异规律和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程度研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但欠发达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有其自身特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方法对兰州市住宅地价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普通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模拟了兰州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兰州市住宅地价存在空间相关性,其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状模型,空间格局呈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方法对兰州市住宅地价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普通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模拟了兰州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兰州市住宅地价存在空间相关性,其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状模型,空间格局呈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研究区,对商业用地市场交易样点进行选择,在Arc/Info8.1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Or dinaryKriging插值,提取地价分布信息,生成商业地价等值线。结果显示:①镇江市商业地价中心分为两级,1级中心1个,次级中心4个;②商业地价空间分布形态呈辐聚状,辐聚中心在大市口附近;③地价等值线在1200元·m-2以上,围绕中心有规则地扩展成同心圆结构,1200元·m-2以下,产生次级地价中心;④商业中心与地价中心的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采用GIS空间分析对市场交易样点进行插值,进而研究城市地价分布规律,方法简单、分析结果误差小、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西部中小城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异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城市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采用地统计分析法探究住宅地价空间分异规律,构建GWR模型分析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结果】天水市秦州区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异模式属于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单核空间结构,局部区域出现跳跃现象.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容积率与主干道距离与医院距离与绿地距离与公交站点距离距生活设施的距离距学校距离.从GWR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主干道、学校、医院及容积率对住宅地价贡献度的区位差异较大.【结论】GIS工具将GWR模型回归结果可视化,清晰显示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空间差异性,侧面反映了研究区的区域规划控制力度、交通状况、医疗状况、环境状况等,为政府的土地规划、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收集2011~2013年诸城市住宅用地交易样点及资料,选取Arc GIS作为数据空间分析工具,获得了诸城市市区住宅地价空间分布结构,在Hedonic模型下选取影响住宅地价形成与分布的7种因素结合SPSS软件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诸城市住宅地价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且只有一个地价高峰区域;在影响因素上受市区的聚集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分布的制约较为明显。了解中小城市住宅地价的分布特征,明确住宅地价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住宅用地开发及建设、政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及市民住房选址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运用GIS技术的地理统计、地价评估等方法,以贵阳市云岩区和南明区住宅土地价格为对象,研究分析2003~2017年动态土地价格。结果表明贵阳市两城区的住宅土地价格空间分布主要呈同心圆状分布;住宅土地价格差异性显著,少部分区域呈现强劲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研究区,对商业用地市场交易样点进行选择,在Arc/Info 8.1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Ordinary Kriging插值,提取地价分布信息,生成商业地价等值线.结果显示:①镇江市商业地价中心分为两级,1级中心1个,次级中心4个;②商业地价空间分布形态呈辐聚状,辐聚中心在大市口附近;③地价等值线在1 200元·m-2以上,围绕中心有规则地扩展成同心圆结构,1 200元·m-2以下,产生次级地价中心;④商业中心与地价中心的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采用GIS空间分析对市场交易样点进行插值,进而研究城市地价分布规律,方法简单、分析结果误差小、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基于武汉市2001年、2005年和2009年的IandsatTM影像,采用最优波段合成及监督分类方法,首先提取出了武汉市绿地信息,然后从绿地分布密度、分布中心和离散度3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绿地空间分布时间演变规律,从景观类型特征和景观空间格局两个方面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和对比,最终从多方面综合量化了武汉市绿地状况变差的现象,并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绿地覆盖率远低于远城区,且非常集中在洪山区;总体上看,武汉市的绿化覆盖率呈下降趋势且绿地分布更加集中;武汉市的绿地形状变得更加不规则,更加复杂,且单位面积内的斑块数量逐渐减少;并且武汉市绿地景观类型分布更加不均匀,景现在地域分布上变得越来越集中.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城区绿地土壤铅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住宅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绿地土壤全铅含量为29.47~2 261.58 mg/kg,平均为149.14 mg/kg,是武汉市土壤铅背景值(25.30 mg/kg)的6倍;武汉市城区绿地土壤中铅分布空间差异大,局部污染比较严重,其中以青山区铅浓度最高。选取区域随着垂直道路水平距离的增加,土壤中铅含量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高国林  何伟  汪正州  王石英  张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61-11863
运用SPSS18.0对居住用地地价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排除了次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容积率和周围公交线数与居住用地地价呈正相关;与市中心的距离、与最近商服中心的距离、与最近市场的距离与居住用地地价呈负相关,并且在2 km内有企事业单位的地块价格也高;大于30°的地形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居住用地地价。并通过岭回归分析得到了居住用地地价的相关回归模型,可作为某居住用地的价格预测,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4年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基于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内外业结合确定此次评价地域,根据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办公和特别功能区共107个。对每类建设用地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以中度利用为主,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特殊用地和商业用地;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类型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城区中心地段和城南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核心区辐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次之,城市边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为促进桂平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及人口数据,以2008年为规划基期年,按照人均用地指标法,预测规划目标年2015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并据此提出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分别测算出其挂钩潜力,选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挂钩方案,并就挂钩开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采取中、低挂钩方案时,武汉城市圈完全有能力开展挂钩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窗算法、监督分类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典型大都市武汉为研究区,对其1996—2016年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建设用地类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看,武汉热岛面积和强度有随时间逐步增加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武汉热岛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并沿中心城区向四周扩散。2)建设用地分布与热岛分布具有一致性。建设用地扩张可明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而绿地和水体对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3)交通运输用地对热岛效应增加贡献最为明显,工矿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也可导致热岛效应的增强;住宅、商服用地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因此,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宏观上,要保障一定数量比例的城市绿地以减缓温度攀升;在微观上,城市规划要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建设用地,建设点片状小绿地、口袋公园。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被认为是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典型的多中心城市重庆为例,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市组团(主中心、次中心、外围组团)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地价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庆组团的地价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多中心、镶嵌式分布特征,与城市形态一致.这说明,在城市地价分布和模拟时,除了繁华度、临近度、可达性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此外,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组团间相互作用对地价的影响,被证明是研究地价空间结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微观分布规律,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统计学,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商业用地地价空间连续及变异特征,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模拟商业用地地价空间分布,生成地价模拟图。结果表明:商业用地样点地价兼具空间自相关性和各向异性,但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强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具有连续性,局部具有突变性;等价线分布呈现圈层结构,但地价越高的区域面积越小;交通道路对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有重要影响,城市扩展会带动扩展方向的区域商业用地地价升高;商业用地地价从市中心向外围呈指数递减。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引入VCM曲线、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Voronoi图和地形位指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出发,综合分析了余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呈集聚型,居民点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平原区域。影响居民点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位指数、坡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道路、水系、城镇。农村居民点都向地形位指数优势区、坡向优势区、道路发达便捷区、水系优越区、城镇区集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位指数和坡向劣势区对居民点吸引力不强,分布的居民点较少。对居民点集中的优势区域,可作为重点发展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对居民点较少的劣势区域,如画桥镇、黄庄乡和塘潮源林场等,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建议逐步调整搬迁优化农村居民点。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庆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态及探索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绿色之乡庆安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居民点用地布局规模、分形特征及分布状态对农村居民点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缓冲区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庆安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9 771.83hm2,分形维数为1.186~1.305,斑块较简单,复杂性较低,各乡镇呈随机、均匀、聚集3种状态分布,居民点核密度值为0.082~1.227个/hm2,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庆安县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明显高于南部和北部,农村居民点呈大集聚特征。同时,除建制镇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不显著外,其受农村常住人口、坡度、河流、水系等影响明显。可作为典型区域特别是农业生产力较强的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