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形态特征 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在我区主要以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危害棉花为主。苜蓿盲蝽为黄绿色,牧草盲蝽为棕褐色,成虫体长5.5-7.5毫米。盲蝽象前翅革质部绿色,膜质部暗灰色,飞翔力强,行动活泼。卵长口袋型,长约1毫米,宽0.26毫米,黄绿色。若虫梨型,初孵化时绿色,分5龄,5龄若虫鲜绿色。  相似文献   

2.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3.
近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主要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05年,在安阳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花田危害,至9月中旬,危害期达110d,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4.
<正>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主要的有绿盲蝽、苜蓿盲  相似文献   

5.
棉盲蝽蟓逐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通过网捕法、灯诱法、田间调查法三者结合并互为验证的方法,开展潜江地区棉田盲蝽发生规律研究,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邱县棉农全部种植邯333、邯4849、国欣棉3号、冀棉298等抗虫棉种,这些品种的抗虫性比较稳定,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绿盲椿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据我们调查,目前我县棉田的绿盲蝽百株虫量已达7头,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唐山市丰南区棉区普遍推广了抗虫棉,从目前看,除鲁研棉15杂交棉抗棉铃虫稍差一些外,其它品种的抗虫性都比较稳定,因此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抗虫棉时代的主要害虫(鳞翅目害虫)下降为棉田次要害虫;而其它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其中棉盲蝽表现的相当突出。尤其是2005年,棉盲蝽在我区棉田的危害更加猖撅,棉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据我们普遍查看,我区有将近50%的棉田发生盲蝽象,一般造成10%左右的蕾铃脱落;受害严重地块蕾铃脱落率在50%左右,此害虫目前已经成为我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8.
1 危害症状 绿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为害,可为害棉株的各个部位.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嫩叶受害后,初呈小黑点,叶片展开后显现破孔;幼蕾受害后往往苞叶张开,先呈黄褐色,继而干枯脱落;幼铃被害后,造成黑心僵瓣.  相似文献   

9.
棉田绿盲蝽自2000年以来在宁河县及其周边地区呈逐年严重发生态势,本文就近年来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棉盲蝽近年在临猗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重发原因,针对棉盲蝽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光灯矩阵灯光防治棉田盲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矩阵黄光灯诱杀到6种盲蝽,诱杀效果高于原色灯对照2.86倍,提升黄光单灯诱杀效果2.70倍;与原色灯相比,棉盲蝽发生时间减少50%,虫口量减少4头/百株,棉幼蕾被害率减少0.75倍,与农药常规防治相比,棉盲蝽发生时间减少25%,虫口量减少4头/百株,棉幼蕾被害率减少0.41倍,表明矩阵黄色光具棉盲蝽防治专用性特点和避免误杀其他有益昆虫优势。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烟草大田期,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贵州省烟田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烟田杂草共计有39科121属167种,根据对每种杂草重要值的评价,最主要的杂草有15种,包括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狗牙根、牛筋草等。其中马唐、香附子、牛筋草3种,为贵州省烟地杂草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鲁西南直播棉、蒜套棉、麦套棉三种种植模式棉田中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和盲椿象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晚播棉——蒜套棉和麦套棉的盲椿象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直播棉,其中棉田盲椿象发生高峰期,蒜套棉和麦套棉未防区盲椿象百株虫量分别为直播棉未防区的4.56倍和4.45倍;8月份之前化学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棉田盲椿象的种群数量,盲椿象发生高峰期,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种群数量均在防治指标(20头/百株)之上;棉田播种时间越晚,减产幅度越大,麦套棉、蒜套棉和直播棉的减产幅度分别为38.4%、27.5%、22.1%。  相似文献   

14.
于2005~2008年采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转基因抗虫棉"破头疯"现象的棉盲蝽的主要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棉盲蝽是造成抗虫棉"破头疯"和"破叶疯"的主要种群,在棉田发生高峰期为7月9日至9月19日;其它棉盲蝽种群数量较少,在棉田发生高峰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来,棉盲蝽在江苏沿海棉区经历了加重发生、大发生、治理下降、稳定发生和恢复上升等5个阶段的演变;分析了导致多年来棉盲蝽发生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耕作制度、作物布局、栽培方式、生态环境、防治水平和气候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转两类抗虫基因棉花优良纯合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合成的Cry1Ac杀虫蛋白嵌合基因 (Bt2 9K)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B(API B)基因表达框的双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棉花生产品种冀合 32 1,获得了一批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植株。在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PCR、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测定的基础上 ,经 6代筛选培育出棉铃虫抗性 90 %以上且农艺性状优良的 9个转双抗虫基因棉纯合品系。各纯合株系子代植株的抗虫性及部分序列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述Cry1Ac嵌合蛋白基因是能稳定遗传的。这些品系具有很好的农艺性状 ,其结铃性和纤维比强度明显高于转化受体冀合 32 1,这些纯合系可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双抗虫棉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青岛地区秋季为害苜蓿生产的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动态,作者于2012年8~10月在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牧草试验基地的人工苜蓿田,采用普查与样线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主要杂草的发生种类及其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在青岛地区紫花苜蓿田秋季发生的杂草种类有16种(隶属11科),多为夏季1 a生和多年生杂草。出现数量较多、为害较大的杂草种类是以马唐、稗草和狗尾草为主的禾本科,以苍耳为主的菊科,以反枝苋和刺菜为主的苋科,以绿藜为主的藜科和以龙葵为主的茄科,其中优势种为禾本科。自8月开始,禾本科和藜科杂草已经开始结实,基本不再生长;其他科杂草处于苗期、营养期或花期,仍在生长。  相似文献   

18.
陕西棉田烟粉虱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对陕西棉田烟粉虱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在陕西棉田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田间分布以棉田边缘棉株上的发生数量明显大于中间棉株,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其成虫及中老龄若虫在棉株上、中、下三部分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3.6%、31.9%和14.5%。棚室蔬菜大面积发展是导致棉田烟粉虱危害加重的主要因素,抗虫棉种植后棉田用药量水平下降、生态环境多样化、棉田与棚室距离等直接影响棉田烟粉虱的发生数量。采用除草剂杀灭或人工清除田间及大棚周围杂草,棚室内高温闷杀,通风口设置防虫网,可有效减少虫源基数和虫口增殖,是降低大田棉花烟粉虱发生数量的关键措施;棉田烟粉虱发生初盛期的8月上旬,进行黄板诱杀,田间喷雾70%的艾美乐、25%阿克泰、25%扑虱灵、20%吡虫啉等化学药剂,并进行大面积联防联治,是控制棉田烟粉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省烟田杂草的种类,采用倒置"W"的9点取样法,对江西省烟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烟田杂草共有41科116种,其中旱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苍耳、一年蓬、狗牙根和节节草,水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稗草、辣蓼、鼠鞠草和空心莲子草。  相似文献   

20.
A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a chimeric Bt29K gene coding for the activated Cry1Ac protein and the arrowhead proteinase inhibitior gene API-B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otton cultivar Jihe321 mediated by Agrobactertium tumefacie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kanamycin resistant testing, PCR detection for both foreign genes and insect bioassay using Heliethis armigera, nine transgenic homozygous cotton lines with insect-resistance of more than 90% and better agronomic traits were bred through six gener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transgenic plants. Results from insect bioassay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PCR products of plants from some homozygous lines indicated that the chimeric Bt29K gene was stably inherited in these transgenic cotton lines.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these homozygous cotton lines, such as boll productivity and fibre strength,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cotton cv. Jihe3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