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5个土样的短期好气培养试验表明:(1)灌漠土氮素矿化势N_o为260.3~392.4mg/kg,约占全氮的23.9%~34.4%。(2)两周矿化氮量N_1与盆栽小麦的吸氮量、籽粒产量及相对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2周矿化氮量N_1作为土壤氮肥力指标。(3)N_1与碱解氮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碱解扩散法代替短期好气培养法,以确定土壤氮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一级化学动力学反应方程,利用数值解的电子计算机优化程序,把矿化氮分为易矿化氮和难矿化氮两部分,分别求出了他们的矿化数量(N_1,N_2)及其矿化速率常数(k_1,k_2),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易矿化氮约占土壤全氮的10%左右,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来源于酸解性氨基酸氮。 相似文献
3.
对几种目前较为常用的土壤有效氮测试法进行优选和改进,提出适用于旱地土壤的 NaHCO_3分级指数法。用连续矿化-栽培春小麦微钵试验进行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0.05 mol·L~(-1)NaHCO_3-硝态氮(N_(NO_3))和-有机氮(N_(org))的二组分测定值与5期作物总吸氮量间的二元回归相关系数达0.883(n=19)。综合评价,该法优于其他所试各法,可作为评估旱地土壤供氮水平的快速常规方法,能正确地反映土壤有效氮的强度和容量因子。 相似文献
4.
结合苜蓿草地,详细阐述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温度、湿度、深度、土壤理化性质、肥料施入、土壤动物及微生物均对土壤氮矿化有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重要因子。在总结氮肥施用对苜蓿根瘤、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苜蓿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结合土壤氮素矿化,进行苜蓿草地氮素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麦田土壤可矿化氮的动态与供氮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嫌气培养法研究了麦地与休闲地不同层次土壤的可矿化氮动态及追施氮肥对土壤可矿化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麦地与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小麦孕穗期之前,休闲地土壤矿化氮量明显高于麦地,小麦孕穗期之后则相反。追施肥抑制了麦地0-20cm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6.
7.
旱地土壤氮有效度的分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目前较为常用的土壤有效氮测试法进行优选和改进,提出适用于旱地土壤的NaHCO3分级指数法。用连续矿化-栽培春小麦微钵试验进行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0.05mo1.L^-1NaHCO3-硝态氮(NNO3)和-有机氮(Norg)的二组分测定与5期作物总吸氮量间的二元回归相关系数达0.883^***(n=19)。综合评价,该法优于其他所试各法,可作为评估旱地土壤供氮水平的快速常规方法,能正确地反映土 相似文献
8.
用嫌气培养法研究了麦地与休闲地不同层次土壤的可矿化氮动态及追施氮肥对土壤可矿化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麦地与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小麦孕穗期之前,休闲地土壤可矿化氮量明显高于麦地,小麦孕穗期之后则相反。追施氮肥抑制了麦地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促进了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追施不同品种氮肥对麦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10-16
研究表明,作物吸收的氮素总量能客观地反映土壤的供氮能力,是评价化学浸取氮的唯一准则。作物含氮百分数只有在生育期长时才有较大变动,反映出土壤供氮水平的差别。对于生育期短,吸氮不多的作物,干物质与吸氮量有一致关系,可用来衡量浸取法的适合程度;而对于生育期长、吸氮多的作物,则有较大偏差。以两种方式表示的浸取氮与作物吸收氮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一致。作物吸氮量与两种方式表示的全氮间的相关系数无显著区别;而以每盆毫克数表示的有机质与作物吸取的氮素有密切稳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供氮能力——Ⅰ.旱地土壤氮素矿化两种培养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质,全氮,C/N差异较大的20种田土和10种盆土,进行了长达262d的通气培养和121d淹水培养矿化试验。测定了土壤矿化氮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累积曲线;根据矿化速率和容量,把整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把盆土氮素矿化分为3个类型,田土分为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氮素矿化与作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培养法和田、盆试验法对不同肥料处理的紫色土氮素矿化作用与作物吸氮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氮素矿化势(No)占土壤全氮量的12.85%-19.44%,矿化速率常数(K值)为0.1093-0.2005W#+(-1);有机肥的氮素矿化势(No)次序是鸡粪>猪粪>牛粪,但其矿化持续性则恰恰相反。紫色水稻土的No占全氮量的8.39%-10.40%。施有机肥可使紫色土的No值提高63.75%-75.91%,但对矿化速度影响不大。紫色土氮素矿化作用诸参数,如No、K、No×K、Log(No×K)和N#-A均与作物的生物量、吸氮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性相关。这些参数都可作为预测指标,特别是No×K与Log(No×K)。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研究土壤氮素释放规律的几种方法,首次提出在培养基质中添加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替代 Stanford 等提出的好气培养、间隙淋洗法,从而使该方法得到简化而更接近于实际土壤条件,在大面积测土施肥建议中本试验所推荐的方法有其较大的推广价值。本报告还提出了采用作者所建议的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较完善地论述了好气培养测定土壤氮素释放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土壤表层管理对稻田土壤氮矿化势、固氮强度及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耕作管理对土壤表层(0-15cm)氮矿化势(N#-0)平均值无明显影响,但对N#-0在0-15cm表层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表层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比纯施化肥显著提高了0-15cm的N#-0值。0-15cm土层N#-0与稻麦产量呈显著相关。免耕土壤NH#+(+)#-(4) -N前期强度大,水稻易早发。两种耕作管理下土壤平均固氮强度(Ⅰ)无明显差异,且多数处理Ⅰ值至水稻拔节期达到高峰。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无肥区Ⅰ值约为其它施肥的2-10倍。土壤NH#+(+)#-(4) -N对土壤固氮活性起抑制作用的初始浓度为20ppm,Ⅰ与N#-0在水稻生长期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紫色土氮素矿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Stanford法研究了石灰性、中性和酸性紫色土氮素矿化作用。结果表明,在35℃下40周内,紫色土的矿化氮集中在前8~12周释放,26周后释放量相似文献
16.
17.
稻田轮耕土壤氮素矿化及土壤供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稻田连续少耕3季的基础上,分区设定“2年4熟”一个轮耕周期的试验组合,对试验第3季的水稻进行较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①淹水密闭培养测定的矿化氮,连少耕土壤较高,连耕、轮耕土壤较低。②施氮处理植株含氮率轮耕前期较低,后期较高;土壤供氮量连耕较高,连少耕最低,与培养法测定的矿化氮结果相反。③轮耕有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在生产上,与常规耕和连续少耕相比,轮耕可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④轮耕后土壤容重和穿透阻力居于连少耕和连耕之间,但仍保持在水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连少耕7~14cm土层紧实,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1987~1988年采用淹水密闭培养一间歇淋洗方法研究了湖南省的水稻土土属——红黄泥的土壤氮矿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淹水密闭培养一间歇淋洗法得到的土壤矿化氮量与相同有效积温条件下的田间土壤矿化氮量基本一致。采用该法进行稻田土壤氮矿化的研究是可行的。淋洗液以0.02NKCl100ml+无氮营养液25ml为好。湖南省红黄泥土壤氮矿化过程可用双曲线方程,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有效积温经验式模拟。三种方程均达0.01显著水准。红黄泥土壤氮矿化势No为56~104ppm N。氮矿化速率常数k为0.24~0.28。不同土壤氮矿化量的差异主要由No不同引起,与k关系不大。在影响土壤矿化氮量的几种主要理化性状中。碱解氮对矿化氮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长沙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土上的红壤性水稻土为材料,用淹水密闭培养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测定法等研究了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稻作制之间,氮矿化势、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易矿化氮,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及谷氨酰胺酶,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大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稻—稻—冬泡>稻—稻—绿肥>稻—稻—油菜;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易矿化氮与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之比近于常数;酰胺酶活性与水解性有机氮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水稻吸氮量与氮矿化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培养法测得的氮矿优势比其它几种化学法测得的氮矿化势指标作为水稻土供氮能力的指标要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