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病原生理小种的变化和品种抗性的差异,马铃薯品种抗性监测已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为筛选出适合六盘水市水城区种植的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对辖区内8个马铃薯品种开展田间抗性评价试验并对其抗性及产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品种中青薯9号、黔芋8号、凉薯14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抗病,云薯505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中抗,威芋5号、希森6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中感,米拉、费乌瑞它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差,均表现为高感。经全田测产,参试的8个品种平均产量依次为:黔芋8号>青薯9号>希森6号>费乌瑞它>威芋5号>云薯505>凉薯14号>米拉。  相似文献   

2.
冯明义  王炜  姜府文  阳勇  吴石平 《种子》2016,(12):78-82
为了筛选适合贵州春播一熟区种植的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于2014-2015年在赫章县对36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对晚疫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黔芋7号、Z-24和毕薯5号等3个品种(系)为高抗,占参试品种的8.3%;Z-30、威薯002等10个品种为中抗,占参试品种的27.78%;中感和高感品种23个,占参试品种的63.89%;未发现免疫品种.从马铃薯品种(系)对晚疫病的抗性、产量和商品性综合来看,黔芋7号、Z-24、Z-30、BP 50、青薯9号5个品种(系)表现好,审定后可在贵州春播一熟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北部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从国内收集了14个品种进行一点三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商品性以及产量稳定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块茎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中薯19号’和‘冀张薯12号’植株长势强,产量高,商品薯率高,稳定性好,适合作鲜食品种,‘同薯23号’‘、同薯20号’和‘中薯19号’淀粉含量在18%以上,营养品质平均隶属函数值高,适合用作淀粉加工。本试验结果为山西北部马铃薯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当地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和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4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行比,研究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产量套作显著低于单作,套作3∶2行比显著高于2∶2行比,套作品种以中薯5号最高,其次为费乌瑞它,鄂薯5号和米拉最低.但复合群体的套作优势与套作马铃薯产量并不呈正向相关.套作米拉3∶2行比、费乌瑞它3∶2行比、费乌瑞它2∶2行比、中薯5号3∶2行比、鄂薯5号2∶2行比(LER分别为1.40、1.35、1.31、1.24、1.19)具有较明显的套作优势,可在生产中采用;鄂薯5号3∶2行比(1.05)套作优势不明显;米拉2∶2行比(1.00)和中薯5号2∶2行比(0.88)无套作优势,不宜在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旱生理机制,为马铃薯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克新1号’为材料,在抗旱棚中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的产量、株高、茎粗、茎叶鲜重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降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品种间3个指标变化的幅度不同,‘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上升的幅度高于‘克新1号’;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品种的组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通过抗旱性综合分析和评价,抗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克新1号’。研究结果说明抗旱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具备较强的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贵州省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品种,从黄平和长顺地区采集马铃薯疮痂病病薯,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株疮痂病原菌HP 2-1菌株和GS 8-4菌株,采用小薯片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用于侵染龙薯4号、大西洋、青薯9号和黔芋8号等23个马铃薯品种(系),并分析其发病率。结果表明,对HP 2-1菌株最敏感的品种是延薯4号、09306-82、春薯6号、丽薯6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和Q 8,发病率均为100%,侵染后小薯片严重变黑坏死,抗HP 2-1菌株的品种是12-1、青薯9号和黔芋8号,发病率分别为57.14%、61.90%和66.67%。对GS 8-4菌株最敏感的品种是东农310、春薯6号和丽薯6号,发病率均为100%,抗GS 8-4菌株的品种为09306-82、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发病率分别为38.10%、42.86%和47.62%。  相似文献   

7.
采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和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脱毒种薯“中薯5号”、“津八”、“坝薯10号”、“费乌瑞它”与本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良种长势、产量等都明显优于本地品种(米拉)。  相似文献   

8.
贵州乌蒙山区菜用马铃薯品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在贵州乌蒙山区推广的生长、产量表现较好的菜用马铃薯品种,以8个菜用马铃薯品种在贵州水城县双戛乡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中薯3号、郑薯5号和川芋39四个品种表现为早熟,新芋4号表现为晚熟;费乌瑞它、中薯3号、威芋5号在生育期、经济性状、商品外观上综合表现较好,且威芋5号、费乌瑞它小区产量最高(50 kg/18m2),其次是中薯3号(47.3 kg/18 m2),3个品种分别与其余参试品种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适宜在乌蒙山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干旱严重限制了马铃薯的生产,为了筛选高抗旱性马铃薯品种,本研究对全国主栽的40份马铃著栽培品种在旱棚内进行田间人工控水种植,通过测定各品种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株高胁迫系数和失水力4个指标,筛选出高抗旱性材料4份,分别是晋早1号、晋薯8号、冀张薯8号和延薯6号,中抗旱性品种有冀张薯12号、克新19号、东农310、云薯202、闽薯1号、延薯8号、丽薯6号、云薯304、延薯7号等9份材料,其余品种均为低抗旱或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脱毒马铃薯早熟品种秋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黔东南中海拔(600m左右)地区进行脱毒马铃薯早熟品种的秋种品比试验,筛选适合秋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试验表明:中薯3号植株生长、产量形成受秋季环境影响较小,产量显著高于费鸟瑞它等个品种,但其薯形畸形,商品性差。综合产量、抗性和商品性等因素,较适宜本地秋种推广种植的早熟品种为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本研究以1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室内成株接种法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用高感品种Favorita接种后的症状为对照。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为:‘CIP09-2’、‘CIP09-13’、‘DR-6’、‘DR-9’、‘花云’、‘R1R3’、‘云薯501’、‘R2’、‘BE13-3’等9份材料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材料的9%;其它的15份表现中抗、44份表现抗病、23份表现感病和9份表现高感。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表明,聚为抗性品种的种质最多,其来源与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没有太大关系。本研究对其中4份材料进行室内成株接种,结果表明:‘青薯10号’的抗病性高于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为高抗品种;‘青薯9号’、‘2017ch-6’和‘费乌瑞它’抗性表现与离体叶片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所有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丰富,可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经济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选用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药剂能够有效防治晚疫病,6种药剂防治晚疫病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防治效果最好,连喷3次防效达88.3%,比清水增产46.5%,净增纯收入694元/667m2,增效达39.2%。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春马铃薯高产新品种筛选及其稳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凉山州生态区域的春马铃薯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合作,以美姑、昭觉、越西和布拖为示范点,开展春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多年多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美姑地区,‘罗硕’和‘川凉薯1号’表现突出;昭觉地区,引进的新品种‘青薯9号’增产显著,可以大面积推广,适量种植米拉;越西增大‘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适当种植‘米拉’和‘凉薯17’;布拖适当增加‘镇薯1号’和‘云薯107’的种植面积,减少米拉的面积。由此可见,凉山州不同生态区域适宜的春马铃薯品种差异较大,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工作应长期坚持。此项工作的开展结束了高原山区多年不换种,马铃薯春作、秋作、冬作品种不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块茎易受到损伤引发褐变,褐变会对其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同马铃薯品种材料抗褐变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拟测定27份不同马铃薯种质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强度、褐变指数和煮后褐变4个褐变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以实现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抗褐变能力的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 27份材料可分为4种类型,第1类高抗褐变,包括09306-82和13041-52,它们4项指标均能满足抗褐变材料的要求;第2类抗褐变材料,包括延薯4号、Q8、12-1、春薯3号、19-1、14018-142、大西洋、龙薯12号、威芋5号、丽薯6号、春薯5号和早大白,它们的褐变相关指标存在个别明显不足;第3类中度褐变材料,包括09001-136、中薯5号、龙薯4号、东农310、青薯9号、15-1、云薯505、BF006、闽薯1号和黔芋8号,其抗褐变能力弱;第4类是易褐变材料,包括春薯6号和费乌瑞它,它们不具有抗褐变能力或抗褐变能力非常差。筛选的高抗褐变和抗褐变品种(系)可以作为鲜食抗褐变马铃薯育种材料,为马铃薯净菜加工提供品种支撑,易褐变材料可用于马铃薯褐变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适用性,选择在四川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运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进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海拔高度越高,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越低,海拔3500 m以上时,主要以轻度侵染为主,海拔3500 m以下时,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侵染为主。不同品种出现中心病株时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不同,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所处的侵染循环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有关。利用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指导药剂防治,5种药剂仍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重灾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特征、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四川省应加快适应性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同时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和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广西高海拔地区春夏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全国马铃薯冬种生产区域。脱毒种薯未能自繁是制约这一地区晚秋和冬季马铃薯发展的主因。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3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微型薯,在广西那坡县海拔800m地区进行春夏繁育脱毒种薯试验,2月25日种植,6月18日收获,植株生长良好,大西洋、中薯3号、费乌瑞它hm2种薯产量分别为34504.5kg、29004.0kg、37500.0kg。为广西高海拔地区建立脱毒马铃薯春夏繁种基地提供了初步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广谱抗性基因的挖掘是马铃薯高抗晚疫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以288份国际马铃薯中心筛选的晚疫病抗性群体为试验材料,经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计算AUDPC和sAUDPC值,评估群体晚疫病抗性;利用SLAF-seq方法进行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晚疫病抗性表型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晚疫病抗性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晚疫病抗性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在288份材料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差异;基于5种分析模型,共鉴定到82个与晚疫病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在关联区间关联到54个已知或可能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基因为抗性基因,包括晚疫病抗性基因R1同源基因、Sw-5同源基因(R8)和Rpi-vnt1以及编码多效性耐药蛋白基因;5个基因编码MAPK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1个基因参与茉莉酸途径;3个基因与水杨酸途径相关;6个基因是病程相关的基因;3个基因参与苯基丙酸类合成途径;其他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如HMGR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2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