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秀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宣薯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3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和威芋5号表现都较好,单产分别达2598.15kg/667m~2和2593.22kg/667m~2,比对照宣薯2号增产1.41%和1.21%,商品薯产量则比对照增产12.16%和3.06%,增产明显,适宜在西秀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在古浪县黄羊川二阴山区气候条件下,采用垄作覆膜栽培方式,以陇薯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6号、陇薯11号和L0527—43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适宜古浪县二阴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7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对福建省选育和引种的4个马铃薯新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云3号、A-28、福克76、福克212产量高、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可进一步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进的 13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 ,初步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的品种 ,为马铃薯产业化生产推荐出鲜食和淀粉加工类品种 4个 ,油炸加工类品种 3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闽东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已从1990年的17300hm^2扩大到1999年的23300hm^2,单产也从1990年的9.68t/hm^2提高到1999年12.90t/hm^2,是闽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海拔886m,年平均气温14.7℃,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生产发育,常年种植马铃薯2400hm^2,是闽东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当家品种德友1号已种植多年,种植退化严重,抗性明显衰退,产量逐年降低。为了促进品种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1999年我们承担了福建省农业厅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和福建农业大学薯类研究室的马铃薯品种引种试验课题,从北方引进冀张薯5号等8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适宜闽东生态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优良品种,产摸索其生育特性,为马铃薯生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添仓 《中国种业》2003,(10):48-48
马铃薯是青海省的优势作物,它粮菜兼用,同时又是淀粉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马铃薯能调节市场淡季供需矛盾,增加蔬菜种类,早熟早上市对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尤为重要。但当前生产上应用的早熟品种缺少,还没有一个适宜的早熟早上市品种用于生产。结合我省生产实际,我们引进了马铃薯早熟新品种,通过对比试验,观察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适应性等,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于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以解决当前生产中早熟品种缺乏的问题,促进早熟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引进省外早熟马铃薯新品种5个:…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七星关区中低海拔地区种植早熟马铃薯的可行性,在海拔1030m的生机镇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12月上旬播种,荷兰15、藤育1号产量在1100kg/667m~2左右,成熟较早,在4月中旬即可收获,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威芋5号、丽薯6号产量较高,产量为2300~2500 kg/667m~2,5月下旬成熟,可适当发展。宣薯2号出苗快、早,但出现僵苗现象,其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中兴 《种子》2007,26(3):89-90
经过对宜香8374、宜香2239、宜香7799、江优51、宜香11、B优827、江优2381、黔早优2107八个品种的比较试验,以B优827作对照,结果表明:宜香8374、宜香2239、江优51三个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抗性。但在实际生产中最好选择几个品种进行合理化区域种植,重施有机肥,增施P、K肥,加强稻瘟病的预防,以减少病虫的发生和高毒农药的施用.实现水稻大面积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我市引进试种,韩国辣椒品种单身红、朝天王,表现商品性好,产量高。为进一步观察鉴定其品种的适应性、商品性和丰产性,2006~2007年对上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平衡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 ,作为山区人民主要粮食和蔬菜兼用型作物 ,在六盘水市粮食生产中占相当比例。 2 0 0 0年全市播种面积达4 3333hm2 ,计划 2 0 0 5年达到 5 0 0 0 0hm2 ,面积已超过小麦、水稻居于全市四大粮食作物的第 2位。由于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土壤都比较瘠薄 ,肥力低下且缺素严重 ,加之长期以来“一把灰施一窝薯”的不合理施肥习惯 ,马铃薯单产仍徘徊在 80 0kg/ 6 6 7m2 左右。高寒、瘠瘦、投入不够、管理粗放已成为阻碍全市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问题。为此 ,我们进行了马铃薯平衡施肥 341 4试验 ,目的在于通过试验 ,了解和掌握在全市具有普遍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三都县马铃薯品种比较单一的问题,引进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2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定薯1号、安薯1号、钤田99、荷兰14(后期红)9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荷兰14产量最高,但生育期较长;中薯8号为早熟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垦区棉花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在垦区棉花单产和总产的持续增长中,新品种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垦区棉花生产中仍然存在品种"多、乱、杂"现象,加剧了棉花品种的天然和机械混杂,导致原棉品质下降和生产中主栽品种不明确.为此,依据垦区生态条件,石河子市科技局和石河子市种子管理站于2007年组织了新品种试验,以确定早熟、优质、抗病、丰产陆地棉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省立体气候特点,2003年省种子站特从各省区引入一批玉米良种,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目的是加快我省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的进程。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安排我县进行C组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全国主要油菜育种单位引进十一个优质双低杂交油菜组合,顺序排列,两次重复,鏊定其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轻简高效栽培性状(机播机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应筛选R0701,实收2 812.5 kg/hm<'2>,单产最高,且抗倒、抗病虫、抗旱、抗渍、长势长相等综合性状较优;早熟品种应选择宁杂11号,该品种熟期较对照提前6天,产量(折2 672.3 kg/hm<'2>)在四个早熟品种中最高,生育的一致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均较好,成熟期集中,耐裂荚,株型适于机械收割,是当今轻简高效栽培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甜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榆杂荞-2和赤荞1号产量最高,可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通辽本地大粒甜荞、定甜2号、榆荞4号、甜0103-3、丰甜1号、通辽本地小粒甜荞产量性状较差,不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一批不同类型夏甘薯新品种在我区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为夏甘薯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2003年我市引进一批国内外夏甘薯新品种,在我市襄城县名优甘薯开发保鲜科研所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就引进的15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性、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Ⅱ优906、天优8号、淦鑫688、Ⅱ优15、丰优丝苗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增产显著、抗逆性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合会昌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品种比较试验精确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3—2002年水稻育种品种比较试验数据为资料,分组对10年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E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早中熟组的CEV在2.34%-9.46%之间,平均为4.95%;晚熟组的CEV在3.72%-8.78%之间,平均为5.80%。相对而言,品比试验早中熟组的误差小于晚熟组。从10年平均数来看,早中熟组试验中只能鉴别出的品种最小差异为8.72%,晚熟组中只能鉴别出品种最小差异为10.28%。  相似文献   

19.
黔引07-01甘蔗新品种引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引种品比试验中,黔引07-01表现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植株均匀一致,生长势优良,抗倒伏,高产早熟高糖。平均产量为8998.4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增产661.7 kg/667 m2,增幅达8%;较F134(ck2)增产2649.1 kg/667m2,增幅达42%。成熟期平均含糖分为16.62%,比桂引9号高1.37个百分点,比F134高2.02个百分点。蔗茎含糖量1495.5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224.2 kg/667 m2,增幅为17.64%;较F134(ck2)高568.3 kg/667 m2,增幅达61.29%,是一个具有增产增糖双增优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