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一维多层水热耦合SHAW(The 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模拟河南省商丘地区2015年冬小麦拔节后近地面层0~40 cm垂直方向上的每小时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近地面层气温模拟整体效果较好,其中48%模拟的绝对误差低于1℃,75%模拟的绝对误差低于2℃,不同高度上模型效率ME均大于0.94;夜晚气温的模拟效果优于白天的模拟效果,白天11:00—14:00气温被过低估计,并随着近地面层高度的增加,模拟值误差越大;近地面层内3种气温特征值模拟效果的优劣依次为: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其中,日平均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日最低气温被略微高估,日最高气温被过低估计。此外,SHAW模型在冬小麦拔节后6个生育期的模拟效果均存在差异,拔节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模拟效果较好,孕穗期和开花期次之,抽穗期模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利用北票市196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对北票市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票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表明日较差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变化环境影响下的脆弱区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验证方法,研究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降水量大于0.1 mm的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等水热指标对变化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从年际来看,自1956年以来,年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均呈降低趋势,而极端最低气温则微弱升高,降水量、日降水量大于0.1 mm的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均为升高趋势;从年内来看,平均气温四季均为降低趋势,春季最显著,秋季最不明显,降水量四季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春季最显著,冬季最不显著;从未来趋势来看,平均气温维持降低趋势的概率比升高的大,年降水量维持增加趋势的概率较转向降低趋势的概率要大,干热河谷有可能转为干暖或干温河谷.  相似文献   

4.
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准确计算是确定农田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比较了神经网络模型和经验公式计算腾发量的精度以及如何使用最少的气象数据实现最优的腾发量计算问题。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经验公式的计算精度要高。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用最少气象数据实现最优腾发量计算是可行的,但输入参数类型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选择。在半湿润地区最佳网络输入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外太空辐射,在气候湿润地区最佳网络输入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经验相对湿度和外太空辐射。因此,在缺少气象资料时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代替经验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可能是最复杂、节水效率最高的技术,将地下滴灌和无膜移栽技术结合起来会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以6个测坑为试验基础,在灌溉定额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移栽时间对地下滴灌棉花生理形状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移栽时机,即移栽期内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18.4~20℃,日最高气温为26.2~27.2℃,地下10cm日平均地温为20.92~22.22℃,日最高地温为27.5~28.1℃;15 cm日平均地温为20.26~21.41℃,日最高地温为24.6~25.1℃;移栽后10天日气温最低有效积温为66.46~70.65℃,日气温最高有效积温为78.08~83.28℃,地下10 cm日地温有效积温为104.72~106.71℃,为推动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商丘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对WOFOST模型和SHAW模型进行本地化标定,利用WOFOST-SHAW模型模拟2016年冬小麦拔节期-成熟期冠层0~80 cm高度每小时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将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WOFOST-SHAW模型模拟的冬小麦冠层,除了80 cm高度,气温的模型效率均大于0.90,超过75%的模拟气温的绝对误差在-1.5~2.5℃之间,说明冠层气温的整体模拟精度较高。WOFOST-SHAW模型对冬小麦冠层各高度的日最低气温的模型效率平均值为0.86,日最低气温模拟值偏高0.53℃,说明冠层日最低气温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同时冬小麦易受冻高度层模拟气温能准确地反映0℃以下的冠层日最低气温,因此,WOFOST-SHAW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冠层气温,提升SHAW模型的适用性,可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取宜昌市气象台站1953-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以三峡工程建成年份为界,对其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采用ET_0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多年均值较建成前分别上升了0.7、0.7、0.8℃;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多年均值分别下降了0.33%、1.69%和18.42%。平均气压、最低气温呈现不显著上升,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显著下降趋势,其余气象要素均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ET_0呈现逐年不显著下降趋势,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呈现为正相关,与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以及平均大气压呈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滦河流域未来气候及径流变化情势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IC模型模拟滦河流域历史径流,利用相关系数、中心均方根误差、标准差和均值构建CMIP5未来全球气候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做归一化处理,从各模式中选取最优的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风速数据以分析滦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采用Delta法进行气象要素空间降尺度,将VIC模型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耦合,开展滦河流域未来径流变化情势分析。结果表明:VIC模型在滦河流域的径流模拟效果令人满意。在年际上,未来年降水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未来日平均风速无明显上升趋势。在年内分配上,与历史期同月份相比,未来月平均降水量有增有减,其中10月份增加率最高,达138.64%;未来月平均最高气温均升高,9月份变化最大,平均升高2.45℃;未来月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升高3.24℃,其中2月份变化最大,平均升高4.45℃;不同月份未来风速有升有降,其中8月份变化最大,平均升高0.23 m/s,升高率达16.35%。未来期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34.41 m3/s,比历史期增加9.9...  相似文献   

9.
玛纳斯县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酷热,热量充足,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年平均温度6.9℃,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37.7℃,年降水量190.1mm,年最大降水量为41.8mm,无霜期168天。县境内有塔西河和玛纳斯河两条河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玛纳斯属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地区差异较大,年降水量为190mm,山区降水量最多,北部降水量最少,地区分布大体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石河子地区气候环境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石河子地区4个气象站点1981—2018年气象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M-K突变分析、生理发育时间等方法分析计算气候环境和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1.4万t/a和57.9 kg/hm2;石河子地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2和0.51 ℃/10a,而最高气温以0.18 ℃/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加;最高气温≥35 ℃日数主要分布在6—8月,7月高温日数最高;最低气温<12 ℃的日数主要分布在4月和9月;无霜期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4 d/10a;播种期呈现显著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0.48 d/a;棉花生理发育时间呈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为2.4 d/10a,突变年份在1997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分析了新巴尔虎右旗近58年的年、季平均气温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阐述了气温升高的明显时段,为研究本地气候变化、拟定应对气候变暖策略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 基本情况 雪峰山地处湖南省西部,系雪峰山脉,其主峰苏宝顶在湖南省黔阳县境内,雪峰山电视差转台10 kV线路从雪峰山下直上其主峰苏宝顶,最高海拔高度1 340多m,冬天最低气温-13 ℃,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容易形成重冰区.原设计参数为:覆冰厚度b=30 mm,相应风速V=10 m/s,气温t=-5 ℃,最低气温tmin=-10 ℃,最高气温tmax=40 ℃,Vmax=25 m/s,年平均气温tav=15 ℃,导线截面积S=54.95 mm\+2.  相似文献   

13.
我师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大部分团场位于塔里木河两岸,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北,地势平坦,土壤以盐化灌木林荒漠土和盐化森林荒漠土为主,土质轻,渗透系数大,是良好的农业区。年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零下20.5℃,无霜期185~210天,地面负温历时150天,冬季最大土层冻深0.6~0.8米。全师年平均引水量近9亿米~3,配入斗门渠系水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早春马铃薯一般在每年11月中下旬播种,次年3月份收获。马铃薯生长期间白天气温以15~21℃为宜;4~5℃时发根,5~7℃时发芽;茎叶生长以21℃为宜,超过25℃薯块生长缓慢,超过30℃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岳池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霜期长达60 d左右,冬季平均气温为7~12℃,极端气温-2℃,露地栽培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冻害,降低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实验站200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日参考作物腾发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各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饱和差>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同时考虑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饱和差、平均风速及日照时数6个气象因子,对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气象数据缺测对BP-ET_0模型预测精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柳圆口灌区2002~2005年的气象数据为基本资料,采用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的前馈网络模型(BP-ET0),研究了参考作物腾发量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的6个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对BP-ET0预测效果影响最大,缺少它时预测合格率只有64.93%,其次是实际风速和日照时数,缺少它们时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3.15%和76.98%,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对预测效果影响较小,缺少它们时预测合格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长系列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雨、日照和风速4个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联合检测了该区域年时间序列的水文气象要素突变现象。结果表明,半个世纪以来五道沟实验站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14℃/10a,年最低气温上升速率为0.54℃/10a,年最高气温下降速率为0.33℃/10a,年降水量以1.3 mm/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下降速率为0.32/10a。用Yamamoto法检测突变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均未发生突变,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分别在1997年、1985年发生突变;用Mann-Kendall法检测检验得出本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年日照时数分别在2003—2004年间、2002年、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黑龙江省长时间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研究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内降水、气温、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显著。湿润化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旱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自东向西大部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主要受SPEI3-8影响,气温是影响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呈现非平稳性,传统的平稳性分析方法已不能正确揭示气候极值的真实时空分布规律。利用淮河流域1960-2018年日值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平稳性特征进行判定,采用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解读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果为:①低温极值中,超门限最低气温(Tmingpd)和1日最低气温(Tnn)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0.16 d/a和0.04℃/a。超门限最高气温(Tmaxgpd)、1日最高气温(Txx)、超门限降水(Pregpd)和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均表现为不显著变化;②不同的平稳性检验方法会导致气候极值序列存在一定的平稳性差异,总体上Tmingpd和Tnn在淮河流域表现为非平稳性,Pregpd和Rx1day表现为平稳性,Tmaxgpd和Txx表现相对复杂,平稳性和非平稳性同时存在;③低温极值(Tnn、Tmingpd)30年重现水平从南向北变化,反应纬度地带性规律;高温极值(Txx、Tmaxgpd)从东部向西部减少,反应海洋对陆地气温的调节作用;降水极值(Rx1day、Pregpd)30年重现水平从东南向西北递降,反应东亚季风的逐步减弱。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空规律的科学认识,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旗的农民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见苗三分收",所以干旱的北方,如何抓春苗,是获得农业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当地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秋冬浇地,是扩大灌溉面积,增强农业后劲的有力措施.我旗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冬天寒冷、夏季酷热,多年平均降水量仅33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4.5℃,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30.1℃,无霜期137天,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