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故障现象某35kV变电站运行中的1号主变压器(本文简称主变)高后备保护装置屏上,突然出现3501断路器合闸位置红色指示灯亮,同时跳闸位置绿色指示灯闪烁,综自后台系统事故音响报警,但3501断路器未跳闸,变电站现场运行人员立即向调度进行了汇报。2故障查找检修人员赶到现场后,运行人员又反映,3501断  相似文献   

2.
<正>1故障概况某500kV变电站运维人员看到监控信号发现某220kV线路开关跳闸,查看光字牌及报文信息,光字牌显示"开关位置不对应""断路器位置不一致或非全相""一、二组控制回路断线""断路器非全相运行";报文显示:544ms断路器非全相运行发生,581ms一、二组控制回路断线,596ms开关B相分闸、597ms开关C  相似文献   

3.
1事件经过2017年11月,某35kV变电站值班人员反馈,10kV Ⅱ段母线580断路器跳闸,造成580电容器退出运行,且保护装置没有发出故障信号。运维人员迅速组织抢修,到达现场后发现,590电容器处于运行状态,初步判断为580断路器出现故障。2故障分析和处理10kV Ⅱ段母线的一次接线图如1所示,580断路器和590断路器由同一个隔离开关控制,590电容器正常运行,580断路器合不上,造成580电容器退出运行,所以初步判断为580断路器发生故障。  相似文献   

4.
1事故概况 2015年某日,某110 kV变电站883电容器断路器动作跳闸,运行人员现场检查883开关柜无异常,随即报告了调度申请检修,又通知了检修人员。检修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到室外883电容器处进行初步检查,发现以下故障现象:883电容器户外电缆终端头A相压接线鼻子断裂,断裂处的电缆护套已烧焦;断裂处喷出的电弧将铝排支撑瓷瓶下部瓷群被击穿断裂;  相似文献   

5.
<正>某变电站在进行10 kV开关柜年检试验时,发现该变电站有1台10 kV断路器在做保护试验时保护装置动作,断路器却没有断开,随即对该断路器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及分析。1故障查找该断路器2004年投入运行,为弹簧操动机构,控制电压为直流220V。从现场保护装置能够正确动作(有动作报文)判断,故障点应该在断路器跳闸回路或内部其他部分。  相似文献   

6.
由于无功负荷波动太大,使得AVC系统控制电容器断路器频繁投切,造成断路器跳闸线圈烧毁。通过改变变电站运行方式,使得母线无功负荷波动较小,从而减少电容器断路器的投切次数。现场运行数据证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电容器断路器投切次数,防止了此类故障的发生。总结得出为防止AVC系统控制下的电容器断路器跳闸线圈烧毁,除了定期对断路器机构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试验外,还要合理安排变电站运行方式,使得系统无功波动减小,减少断路器的投切次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东城变电站是一座35 kV变电站.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运行,10 kV线路电流保护采用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2008年2月20日,该变电站10 kV母线接地报警,与此同时10 kV璜溪线速断跳闸.运行人员首先选择处理接地故障,发现10kV安丰线L2相接地.断开安丰线断路器后开始试送璜溪线断路器.这时10kV母线接地报警,显示L1相接地.断开璜溪线断路器后接地报警解除.运行人员判断璜溪线L1相接地.  相似文献   

8.
祁波  高嵩 《农村电气化》2010,(12):31-32
该文结合一起110kV变电站35kV断路器手动分闸开关拒动故障.综合排查故障原因,对跳闸线圈烧毁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发现控制回路存在严重缺陷,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并通过现场检验投入运行无问题,排除了跳闸线圈烧毁隐患。  相似文献   

9.
<正>1事故案例(1)案例1。2013年4月12日8时36分,某供电公司35 kV变电站10 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调度人员进行试拉线路寻找接地,此时调度自动化主站收到了10kV某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信号,该10 kV断路器遥控分闸后合不上,调度人员随即通知变电运维室和变电检修室现场检查修复。9时40分,变电运维室运行人员到达现场,闻到异味,怀疑断路器的跳闸线圈烧坏,将检查情况汇报调度后按调度指令将该10 kV断路器  相似文献   

10.
某变电站一条10 kV线路发生停电故障恢复其运行后又出现速断保护动作跳闸.只有在线路上断开部分支线,变电站才能合上此馈线断路器;当变电站此馈线断路器合上后,再恢复已断开的分支线路,带上该线路全部负荷后,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1.
正1研发背景目前,无人值守变电站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多为提示型,是靠指示灯来人为判断带电状态。由于各变电站的电气接线和电气设备型式不同,而且不同操作人员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疏忽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时有发生误入带电间隔触电(感电)事故,或操作人员对带电线路进行误操作。如某变电站操作断路器时操作机构  相似文献   

12.
正1事故经过2021年5月3日9时7分,某35 k V变电站10 k V甲线015断路器过流Ⅰ段跳闸,重合不成;配网自动化显示故障区间为10 k V甲线015断路器至11断路器间。与此同时,供电抢修人员立即同步开展故障区间线路巡线。11时20分,供电抢修人员巡线发现10 k V甲线1号杆L1相避雷器爆裂击穿。11时35分至11时50分,抢修人员汇报调控部门对10 k V甲线紧急停电,对爆裂击穿的避雷器进行了更换,线路故障解除,恢复了原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跳闸、无法投运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接线错误造成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动作,另一种是电流回路中存在漏电现象造成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动作。笔者近期遇到了一起接线错误导致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频繁跳闸的案例,现将故障情况及解决方法总结分享,供同行参考。1故障概况严坑配电变压器台区(以下简称严坑台区)二级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在不同时间点频繁跳闸无法正常供电,运维人员到现场检查发现:该二级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可以合闸投入运行,但只要用电负荷稍大就会跳闸停电,严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为尽快恢复供电,多名运维人员对严坑台区总保护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相似文献   

14.
姬俊杰 《农村电工》2009,17(10):26-27
1 故障概况 某公司一座110 kV变电站有3个电压等级,110kV为电源,35 kV是供农用负荷,6 kV是供一个机械厂的所有负荷.某天,变电站运行人员在操作21板断路器(断路器型号SN<,10>-10 I,配电磁操动机构)送电过程中,断路器跳跃合不上闸.运行人员立即向涮度人员反映,调度一方面下令断路器解除备用做好安全措施以待处理,一方面通知设备维护单位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1研发背景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VS1断路器辅助开关位置不对应、指示灯不正确、储能回路不正常等问题,施工人员只能对照原理图和接线图,从每个电气元件入手,用万用表依次检测排除,直至找到故障点,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期和效率。例如,2015年某地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断路器出现故障高达40余次,大幅增加了工作量。为解决断路器故障问题,提高建设效率,我们成立了QC小组进行攻关,研发出了一种变电站开关柜VS1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变电站进行线路断路器检修时,发现手动操作跳闸断路器不动作,后采用手动顶撞脱扣器才使其跳闸.仔细检查跳闸机构机械部分没有故障,直流控制回路空气断路器跳闸,分析是跳闸回路电气部分故障所致.  相似文献   

17.
1故障情况2021年6月12日,某110 kV变电站6号电容器209断路器遥控分闸失败,但监控机遥信指示已分闸,而实际位置在合闸位,无法分闸。现场运维人员将209断路器转为冷备用状态,待检修人员查明原因并处理。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做好安全措施后,将209断路器手车拉至检修位置,对209断路器进行手动机械分合闸操作,均能正常动作,但断路器面板上分合闸指示不正确。打开其前面板,查看209断路器机构,发现209断路器的辅助开关与主传动轴相连的挡销脱落。由此判断:此次故障是挡销脱落所致。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14日16时53分,某县220 kV贤智变电站贤太线故障,贤太Ⅰ断路器跳闸,造成太白变电站全站失压,太白变电站进线备自投动作失败。事故发生后,我们组织了专门人员,共同分析了备自投动作失败的原因。1背景太白变电站由贤太线受电,高太Ⅱ断路器备自投,高太贤T线供高河变电站,作为太白变电站的备用电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6月12日9时12分,某110 kV变电站35kVⅠ段母线电压异常,当值调度员随即通知了变电站值班人员。9时25分,运行人员到站内巡视后判断为35 kV1号电压互感器U相熔断器管烧坏,在办理工作票等手续后开始更换熔断器工作。9时42分,在断开35 kV1号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断路器时,35 kV分段301断路器备自投保护装置动作,1号主变的311断路器跳闸,分段301断路器合闸。随即运行人员立即  相似文献   

20.
<正>1事故经过35 kV王家屯变电站是一座老旧的常规变电站,由110 kV老寨变电站及35 kV小河变电站供电,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正常运行方式为老寨变电站(老王2)主供,小河变电站(小王2)作为备用电源。2013年6月5日,王家屯变电站的10 kV王1号沙店线发生了L1相接地故障。但该线路的断路器没有跳闸,而是越级导致110 kV老寨变电站"老王1"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