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现在许多地方都在不约而同地采用多种不同模式的间作套种。为达到更好的增收效果,在间作套种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  相似文献   

2.
<正>间作一般指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种作物的共生期一般不超过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间作和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  相似文献   

3.
金华立体农业五种模式浙江全华市农业局陈志昌,丁祥海金华市从70年代开始推广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形成了地上作物有高矮,地下根系有深浅的立体种植格局。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增加资金、物质和劳力投入,探索农、林、牧、渔综合利用新途径,逐...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4):94
正1间作套种好处多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浅析作物混合种植的防病增产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种类作物混合种植,或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种植,不仅可以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繁殖,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长、扩散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时光、空间等自然资源,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混合种植的方式是相邻地块间的条播或同一块内的间、混、套种。  相似文献   

6.
适宜白银高扬程灌区的几种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白银市高扬程灌区主要是指景电灌区和兴电灌区,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有效灌溉面积达6.61万hm2,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胡麻、油葵、豌豆以及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是白银市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解决了数十万群众的温饱问题。近年来,灌区对作物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立体种植,各地涌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立体种植模式,对推动灌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8]。我们将适宜白银市高扬程灌区的农业高产高效间作种植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和规范,旨在科学指导白银市高扬程灌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慈溪市棉田开展立体种植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立体种植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分析了五种主要种植模式的特点,阐述了开展立体种植的六条技术思路,及合理的立体种植。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丰富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高效型农业。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形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农产品。如稻-菇-鱼立体种养,玉米(甘蔗)-食用菌栽培,葡萄-高秆作物-中药材立体种植,多种作物间作套种等形式,可一地多收,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9.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南涧县茶叶科学技术研究所在总结南涧县农村群众在作物种植地边缘种植茶树,实现粮、茶双丰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粮食作物与茶树间作套种种植模式。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证明,该种植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立体农业模式,它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温、水等资源,  相似文献   

10.
蚕豆是我镇主要夏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其中每年约有9000亩收青鲜食上市,或通过速冻加工企业保鲜后销往周边大中城市,是我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镇农民以蚕豆为主,在秋播时配置了一些高效多元多熟立体间套作模式,提高了全年种植效益,既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了农业耕作制度。现介绍3种我镇收青蚕豆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除草剂叫做长残效除草剂.近年来,一些长残效除草剂投入市场,因我国农村种植规模小、轮作复杂、施药技术水平低,这些除草剂在土壤中长期残留,虽无除草作用,但可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轻者抑制作物生长、减产,重者造成作物死亡、绝产.长残效除草剂已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种植者应根据种植规模、轮作方式来选择除草剂.  相似文献   

12.
王国骄 《新农业》2014,(8):51-52
<正>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发展立体种植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产量,同时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技术综合效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立体种植是否成本高昂呢?其  相似文献   

13.
多元多熟立体种植是一种符合生物群体结构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形式与配套的综合技术体系,发展多元多熟立体种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淮北地区发展棉花多元多熟立体种植的机理1.1因地制宜,讲究效率棉花立体种植涉及多种作物、多种因子、多种学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旧城镇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从以玉米为主的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角度出发,对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的优点和种植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该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规程,对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具有较好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兴安盟发展生态农业的视角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前兴安盟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一种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发展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兴安盟应从实际出发,示范推广水田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农业:设施生态农业、农林牧水复合生态农业、农户庭院经济生态农业、农田立体种植生态农业等模式,实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瓤荷是一种既可人药,又可作为蔬菜的地方特色珍稀品种。近几年来通过栽培试验,获得了多种作物可以瑟瓤荷进行立体种植的模式与技术,可为今后大面积的人工栽培提供指导数据。  相似文献   

17.
发展立体种植,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空间、资源和技术作用,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杂粮作物种类繁多,实行立体种植具有很大的潜力,下面介绍几种立体种植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1 发展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根据作物之间的疏密程度和高矮层次的搭配形成的立体种植。 在立体农业中,一方面由于光、热、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农田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共生期内地面覆盖率增加,减少了棵间蒸发等无效耗水,同时共生期内一水多用,充分利用了农田有效水分,从而使农田水分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如小麦与花生、玉米套种较单一种植需水量可减少12.5%,水分利用率提高34.4%。可见立体农业的节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先推动"粮经饲"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方法】关键在于查清种植业分区特色与种植现状,总结好当地专家和经营者经验与知识,充分挖掘农田作物适宜性潜力,科学预测市场供需与经济期望,采用多目标评估方法,开发对弈式智能化操作平台。【结果】推广应用基于种植业时空大数据的对弈式智能化软件平台,可产生区域种植结构优化方案,达到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经济作物效益以及尽可能多地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以支持或扩大养殖业,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农村产业链,实现乡镇振兴目标。【结论】多目标评价方法与对弈式智能化操作策略,适用于种植业结构优化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多目标问题,平台运行过程中发挥决策者的主导作用,能够确保结构优化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麻江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麻江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及8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15年观测数据,对麻江县日照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麻江县气候资源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东部热量资源丰富,对发展种植喜热作物、果树等比较适合;西部热量资源相对较差,略显凉爽,对发展种植冷凉作物比较合适。全县均适合一年两熟制,地势相对较高的西部地区宜选择种植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