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伟一  徐世雄 《新农业》2009,(11):48-49
上世纪80年代初,抚顺地区开始种植林下参,到2006年末全市林下参种植面积达37万亩,参龄大部分6~8年生,由于栽培历史较短,参农对培育林下参的标准及栽培方法尚不完全掌握,急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此,抚顺市老科协从2007年春开始,在抚顺地区研究推广林下参标准化栽培,总结出三点经验供广大林下参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下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福 《特产研究》2009,31(2):71-74
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关于林下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林下参的生理生化特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栽培技术及林下参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林下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林下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参指利用野山参的小捻子或籽海仿山参条件而育成的人参。采挖山参时挖到的山参幼苗,弃之可惜,重新载入山林中,令其自然生长,若干年后再挖出利用,也叫山参“趴货”。而现在我们说的林下参是指利用现有园参品种参籽,广播于山野林间,人工创造仿山参条件,少量人工管理,一般在十二年以上的人参。  相似文献   

4.
林下参指利用野山参的小捻子或籽海仿山参条件而育成的人参。采挖山参时挖到的山参幼苗,弃之可惜,重新栽入山林中,令其自然生长,若干年后再挖出利用,也叫山参“趴货”。而现在我们说的林下参是指利用现有园参品种参籽,广播于山野林间;人工创造仿山参条件,少量人工管理,一般在十二年以上的人参。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6,(7)
为探讨不同立地条件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在碱厂林场五间房工区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栽植林下参均可;林下参的保存率及产量受坡向、坡度影响明显,坡向以东北最佳,坡度以24°最好;土壤容重对林下参的保苗率有明显影响,林下参生长的最佳容重范围为0.85~0.95;南坡郁闭度0.7以上的地块完全可以发展林下参。  相似文献   

6.
洪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6):26-27,102
辽东山区具备林下参栽植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林下参产业优势明显.该文结合当地实际,从选地、选种催芽、播种、播后管理、病虫鼠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对辽东山区林下参栽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林下参生产.  相似文献   

7.
对于林下参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就能促进林下参的生长质量,提高栽培的整体产量。本文主要就林下参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的林下参栽培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8.
林下参种子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林下参种子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出林下参种子油,应用GC-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林下参种子油经分离鉴定出26种化合物。结论林下参种子油中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正集安市是东北注明的人参产区。近年来,随着我市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参种植模式正逐步由以园参为主向以林下参和非林地栽参为主转变,特别是林下参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去世林下参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林下参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对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亟需进行规范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造成后续资源匮乏。由于大部分林下参种植采取林下挖穴点播方式,种植区域内大量的幼苗、幼树遭到破坏,林相  相似文献   

10.
林下参,即林下人工播种山参式种子。自然生长10~20 a以上,也称为籽海山参,年限越长,其价值也随之猛涨。经过多年来的过度采挖,野山参已面临绝迹。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在人工种植人参。播林下参,用的种子有讲究。一棵有价值的林下参,讲根、体、皮、纹、须及珍珠点。故种子最好选本地长脖芦参籽或本地二马芽参籽。播林下参的方法也有讲究,有林下条播,有林下棚播,有野播,还有将山皮土拉回家里在园田棚下管理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林下参片中总糖、还原糖及糖醛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其含量分别为66.35%、12.58%及1.19%。本研究为首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林下参片中的糖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林下参片的科学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林下参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参是在森林内种植并经较长年限的人参。本研究探讨了长白山林下栽培技术,采用自然生长模式,即不施化肥和农药,从人参林地、播种时间的选择,浸种消毒、灭菌、播种及管理方面介绍林下参栽培技术,将其辅以近自然化的诱导性人工干预。本研究可为长白山林下参的栽培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人参都以"东北三宝"驰名中外。而山参是人参中的珍贵品种,主要在东北地区的山林地带种植。近年来,长春的多个地区在林下参的栽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本文对长春地区的林下参栽培技术展开了分析,为其他地区的林下参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育天然林政策性禁伐后新的替代产业,依据山多林多、气候适宜的区域优势,林下参产业获得成功。本文介绍了宽甸县林下参产业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林下参产业的对策,以期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辽东山区林下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总结了林下参栽培技术,包括立地选择、选种与催芽、播种、栽培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农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野山参和林下参中人参皂苷的组成特征及差异所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野山参和林下参中电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均含有常见的9种人参皂苷(Re、Rg1、Ro、Rf、Rg2、Rb1、Rc、Rb2、Rd),野山参中还检测到三七皂苷R1、R2和R3以及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和Rc,林下参仅检测到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h1、Rc和Rd,没有检测到三七皂苷R1和R3;林下参中Re含量显著高于野山参,平均含量为5.042g/mg,二者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其它8种人参皂苷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野山参、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法(PLFA)测定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中C、N含量不同,野山参土壤中全C和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P0.05),是农田栽参土壤的10.30和4.61倍;C/N比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C/N比差异不显著,但远高于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为1 671.05 nmol·g~(-1),农田栽参土壤最低为266.80 nmol·g~(-1)。不同人参生长模式下细菌均为优势菌群,但放线菌在野山参土壤中含量为187.18 nmol·g~(-1),林下参土壤中为26.12nmol·g~(-1),农田栽参土壤中为6.77 nmol·g~(-1)。通过挖掘功能微生物发现,代表抗逆性微生物指标蓝细菌(182ω6)及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G+/G-)均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中蓝细菌含量是林下参土壤的3.51倍,农田栽参土壤则未检出;野山参土壤中G+/G-分别是林下参土壤和农田栽参土壤的6.93和9.10倍。野山参土壤微生物量大、种群丰度高,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外援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提高农田栽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害鼠危害林下参的初步观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林下参生产的害鼠主要指东北鼢鼠(俗称瞎耗子)和花鼠,在辽东山区此类害鼠危害林下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对高龄的林下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甚。2004~2008年我们对害鼠为害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中糖类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高丽参、西洋参、林下参和园参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品种人参总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还原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高丽参和园参含量最高;可溶性多糖含量以林下参和高丽参最高。不同年限园参的检测发现,7年生园参的总糖含量明显降低,还原糖含量明显升高。[结论]不同品种人参糖类含量存在差异,且差异与生长环境和加工程序有一定关系;不同年限园参中糖类的含量与其生长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20.
林下参总皂苷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分析了林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并与栽培参、野山参的总皂苷含量进行了对比。对该测试方法准确性、稳定性进行了验证,证实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林下参各部分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